說服:不講大道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章98_2024/12/22 文/王文廷 說服:不講大道理    這本「焦慮,請慢用」,不是一本心理學,而是一本談判書,但書中著重在「焦慮」二字,因為作者想跟讀者傳達一個觀念。那就是這世界的所有人不會想聽你講「大道理」,就連最親密的家人和朋友也一樣,只有從溝通中聊「焦慮」,理解自己和對方的焦慮,再透過「引導」的方式,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藉著「洞悉人性」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目標,這就是談判的奧妙之處。    首先,分析自己在哪種角色上會有哪些的焦慮,例如:在溝通、簽約、演講等談話場合,如果自我的預期心裡是「慘了」、「我無法做到」、「我一定被拒絕」等焦慮症候群。那你一定要心知肚明,其實你可以「失敗」;你可以「拒絕」;你可以主動「離開」,把最壞打算設想周到,然後開始面對你的焦慮,重新找回自信,來說服自己「我可以做到」。    再來,是讓對方產生「成就感」,而不是「說服他」。我們時常會犯的毛病是「講大道理」想來說服他人,但始終只會造成雙方關係的破裂。如果是塑造對方一種成就感,就能化解衝突,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這裡最大的秘訣就是「先拒絕對方,再被對方困難地說服某個條件」。這種方式就如同電玩遊戲之所以讓人上癮,是因為事先埋下了各種恰當的難度,讓玩家一一克服,在挑戰的瞬間,成就感也跟著爆發,讓每位玩家愛不釋手的連續闖關。    還有,主動挖掘「對方需求」是最致命的錯誤,會造成幾點副作用: 1、頻頻釋出不利於己的行為語言。 2、對方的過分需求變來變去,而且還會索取越來越多。 3、他的需求擴張常是被你的允許得來,而你卻沒有權限解決。 4、你過早地「讓步」,變成主動放棄進攻,讓防線失守。     換句話說,真正的「需求」只分別為兩部份:一是「對方認為他可以跟你要的」,二是「對方真正需要的」,而這就是「焦慮」的總和。    理想的結局,五大要素: 1、雙贏沒有用,要讓對方覺得「他是贏家」才有用。 2、讓對方感受到是他說服你接受「原本不可能同意的條件」。 3、你的「猶豫」能提升對方的焦慮,進而讓他自己說服自己。 4、雙方都盡力了,對方開始擔心你想拒絕或者離開。 5、讓對方有個「英雄故事」可以跟不在場的關鍵第三方邀功。    總之,想要扮演一個「聰明的被說服者」,需要設計出一個讓他自己說服自己的交談流程。最終,對方會拿著你要的條件來說服你答應。     這才是真正的贏家。

avatar-img
1會員
84內容數
嗨,你好,我是阿廷仔。 喜歡閱讀、寫作、運動、玩桌遊和解謎。我會想寫作的主要用意是「記錄自己的生活」,但這可不是日記,而是我的生活體悟和人生經驗,透過溫暖的文字,活出熱血的青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章97_2024/12/21 文/王文廷 與「她」的重逢和離別    村上春樹的「1973年的彈珠玩具」這本書中,談到歷史上第一號彈珠台的機型「巴力夫」(Ballyhoo)是在1934年生產,由雷蒙•莫洛尼所發明製造。     故事中的主角「我」與好友老鼠都特別喜愛打彈珠台,兩人打的機型是當時日本
文章96_2024/12/15 文/王文廷 自「我」對話    在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裡頭的「我」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寫文章,偶然之下認識一位作家,曾告訴他「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全的絕望不存在一樣。」      其實,我每次要寫文章的時候,也總會被絕望的氣氛所侵襲,主要是因為能夠寫的領
文章95_2024/12/14 文/王文廷 鏟雪者    當下起雪來時,積雪就必須有人去鏟雪。因為是沒辦法才去做,不是因為有趣而做。實際上,我們大多數的生活,應該都會存在這些毫無意義,卻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段來自村上春樹的「舞舞舞」對於鏟雪者的體悟。    坦白說我們面對工作和生活可以決定自己是要被動
文章94_2024/12/12 文/王文廷 「封」跑    這幾年的路跑真的是越來越夯,主辦單位舉辦各種具特色的路跑,例如卡通的有: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海綿寶寶、烏龍派出所、七龍珠、Hello Kitty等主題路跑;電影系列的有:哥吉拉、芭比、汪汪隊;脫序系列的有:酒精路跑、螢光路跑等
文章93_2024/12/11 文/王文廷 無言之書    這本「解答之書」,我在政大書城看到時,引起我想買的衝動,因為上面寫著大大的標題「凡你所問,皆能回答」,感覺就像是現代的AI功能書,而且還是全球百萬讀者唯一推薦風靡全世界的暢銷書。封面寫著聳動的小標題「改變百萬讀者的人生決定,一本比你還了解自
文章92_2024/12/08 文/王文廷 新「視」界    這本書帶給我一個新的資訊,原來視力並不是無法回復正常的清晰度,而是因為眼睛的血液循環不良,造成運送血液的肌肉產生衰老所致,一旦肌肉退休或緊張僵硬就會阻礙血液的流通,反而讓視力衰退的不適之情形。換言之,只要我們讓眼睛的血液循環順暢,不管幾歲
文章97_2024/12/21 文/王文廷 與「她」的重逢和離別    村上春樹的「1973年的彈珠玩具」這本書中,談到歷史上第一號彈珠台的機型「巴力夫」(Ballyhoo)是在1934年生產,由雷蒙•莫洛尼所發明製造。     故事中的主角「我」與好友老鼠都特別喜愛打彈珠台,兩人打的機型是當時日本
文章96_2024/12/15 文/王文廷 自「我」對話    在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裡頭的「我」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寫文章,偶然之下認識一位作家,曾告訴他「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全的絕望不存在一樣。」      其實,我每次要寫文章的時候,也總會被絕望的氣氛所侵襲,主要是因為能夠寫的領
文章95_2024/12/14 文/王文廷 鏟雪者    當下起雪來時,積雪就必須有人去鏟雪。因為是沒辦法才去做,不是因為有趣而做。實際上,我們大多數的生活,應該都會存在這些毫無意義,卻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段來自村上春樹的「舞舞舞」對於鏟雪者的體悟。    坦白說我們面對工作和生活可以決定自己是要被動
文章94_2024/12/12 文/王文廷 「封」跑    這幾年的路跑真的是越來越夯,主辦單位舉辦各種具特色的路跑,例如卡通的有: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海綿寶寶、烏龍派出所、七龍珠、Hello Kitty等主題路跑;電影系列的有:哥吉拉、芭比、汪汪隊;脫序系列的有:酒精路跑、螢光路跑等
文章93_2024/12/11 文/王文廷 無言之書    這本「解答之書」,我在政大書城看到時,引起我想買的衝動,因為上面寫著大大的標題「凡你所問,皆能回答」,感覺就像是現代的AI功能書,而且還是全球百萬讀者唯一推薦風靡全世界的暢銷書。封面寫著聳動的小標題「改變百萬讀者的人生決定,一本比你還了解自
文章92_2024/12/08 文/王文廷 新「視」界    這本書帶給我一個新的資訊,原來視力並不是無法回復正常的清晰度,而是因為眼睛的血液循環不良,造成運送血液的肌肉產生衰老所致,一旦肌肉退休或緊張僵硬就會阻礙血液的流通,反而讓視力衰退的不適之情形。換言之,只要我們讓眼睛的血液循環順暢,不管幾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關於焦慮,你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如何好好駕馭它!
Thumbnail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焦慮的反面是具體。 在得到APP上看到這句話,十分有共鳴。 每當事情一多,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又有限, 總會燃起焦慮的情緒。 以前總是會想很多, 但經驗上其實這些想太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可能事情的確都有命運的安排, 該怎樣發生的事情就會怎樣發生。 事
Thumbnail
焦慮絕對正常,而且複雜得迷人,它更是許多當代尖端心理學研究與臨床實務的焦點。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焦慮本質的權威性指南,更是引領你認識這種人類最普遍,也最重要情緒的入門讀本。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關於焦慮,你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如何好好駕馭它!
Thumbnail
乍看《從此不再煩惱》這書名,會覺得野心也太大了吧!本想說是不是翻得有點誇大,但看原文 "Reasons Not to Worry",直翻是「不煩惱的理由」,其實相去不遠。不過,看完之後,覺得內容其實對得起這個書名。雖然不敢說從此不再煩惱,但絕對會對如何擺脫煩惱有新的想像。
焦慮的反面是具體。 在得到APP上看到這句話,十分有共鳴。 每當事情一多,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又有限, 總會燃起焦慮的情緒。 以前總是會想很多, 但經驗上其實這些想太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 可能事情的確都有命運的安排, 該怎樣發生的事情就會怎樣發生。 事
Thumbnail
焦慮絕對正常,而且複雜得迷人,它更是許多當代尖端心理學研究與臨床實務的焦點。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焦慮本質的權威性指南,更是引領你認識這種人類最普遍,也最重要情緒的入門讀本。
Thumbnail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從匱乏、焦慮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說起,但好像不從這些議題開始說,大家就會忽視應該先去面對自我議題,與清理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感受的重要性,畢竟思緒若太過沉重,即便有新的觀點進來,也無法很好吸收。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