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時常在看YT的時候,看到影片有時會提到一些不錯的書,我就會上網找來看一下,而這本DIE WITH ZERO,我看完後覺得裏頭的觀念實在是很棒,相當值得介紹給各位朋友們來看看。
人生的終點是什麼?錢真的會隨著我們進入棺材,或是某個銀行帳戶的餘額代表了我們的一生價值嗎? 本書從一開始就點破了一個真相:金錢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它的數字,而在於它能換取的生活體驗。 金錢應該是創造回憶的工具,而非生命的目標。
活著,最重要的是體驗人生。
大部份的人都認為應該為未來存更多的錢,以應對不確定的風險,但本書強調不要過度儲蓄,因為那將讓我們失去當下的樂趣,作者提到,人生的體驗如同投資,也有「複利」效應。及早開始投資於體驗,能夠讓人生的回憶資產不斷升值,並帶來更持久的幸福感。
本書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觀念是「金錢曲線」。
作者認為,人生的各個階段有不同的需求與限制,應該根據健康狀況、興趣與時間,合理分配金錢使用的高峰與低谷。 例如,年輕時應該多花些錢在體驗上,而非等到身體無法負荷時才開始享受人生。台灣這個社會有很多人,辛苦了一輩子,終於退休後卻發現身體因為老化、病痛…等原因,已經無法再去做年輕時夢想的事情。
作者強調,時間比金錢更珍貴,因為它不可逆轉。
書中提到「清空人生帳戶」的概念,提醒我們不要把財富看得太重,而是應該有計劃地在有生之年花掉。許多人把財富留給後代,卻忽視了自己活著時能帶給親人的價值。 與其在遺囑中留下大筆遺產,不如在健康時為子女提供支持,讓他們在最需要的時候受益,而最有價值的體驗往往來自於與親朋好友共享的時光。
書中最後一個重要的思維,是要每個人設定自己的「滿足點」。這個標準因人而異,但一旦達成,就應該停止對財富的無盡追求,轉而專注於其他重要的事情。
實際上這本書給了我一些新的思考方向,雖然以前已經隱約有些觀念與作者相近,但無奈的是我的人生總是起步較晚,在四十歲之前完全就是為了生存在賺錢,每個月光是應付生活、家庭、房貸支出就已經所剩無幾,在孩子學齡前後有段時間甚至還得去借信貸應急。
也就是說,本書的重點會是放在中、高產階級,講白了就是社會上相對富有的那群人,如何在工作賺錢之餘,把時間、金錢做充份地利用,避免年紀大了開始行動不便、病痛纏身時,卻手握著大筆一輩子花不完的現金、資產,就算死後遺產留給了後代,往往那些後代年紀也大了,在人生的後期才拿到這筆錢,其實也發揮不了最大的用途。
不過這本書的退休規畫方式是很值得參考的,若是已經存到可以提早退休金額的朋友們,可以趁年輕時把金錢做最好的利用,相信這一生的體驗會更加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