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弟妹聊原住民文化與族群友善的那些事|Umav首度回到成大台文校區上了多媒體製作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回來了!時隔多年,我再次回到母校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參加了一堂「多媒體製作課」。這次的課程分享,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次與學弟妹們深刻交流的難得機會。我們一起討論了許多與 原住民文化、身份認同與族群友善 有關的話題,讓課堂成為一場跨越世代的對話。

raw-image


點擊看IG reels

課堂對話亮點:來自學弟妹的提問與反思

💬 如何與原住民朋友相處時不踩雷?


有學生提問:「和原住民朋友相處時,怎麼做才能避免踩雷?」我分享了自己的建議:自然真誠是最重要的,不需要特別突出對方的族群身份,也不要因刻板印象而提問。舉例來說,像「你們家有冷氣嗎?」或「你們是不是很會喝酒?」這類問題,看似無心,但其實容易帶有冒犯性。只要先換位思考:「如果別人這樣問我,我會怎麼想?」就能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 原住民名字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學生們對於原住民名字的意義十分好奇。我分享了名字在布農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命名代表的是家族的接納與祝福,絕不是可以隨便索取或更改的東西。對我們來說,名字是一份責任與身份認同的重要象徵,甚至包含了文化傳承的重量。


💬 怎麼看待『原住民加分』的社會爭議?


這次課堂中,也提到了許多非原住民對於「原住民加分制度」的誤解。一位學生坦言,過去在升學壓力下,曾質疑這項政策的公平性。但隨著她對歷史脈絡的深入了解,逐漸明白這是一種補償性的矯正措施。我也分享了自己與其他原住民朋友的經驗:社會對加分制度的爭議,常常讓原住民學生感受到被檢視的壓力,甚至需要額外努力來證明自己。而事實上,加分制度並不是為了排擠其他人,而是對於歷史不公的補償。我呼籲大家在討論這類議題時,應先了解政策背後的歷史脈絡,避免陷入刻板印象或誤解。



族群友善的關鍵:尊重、理解與學習

課堂上,學生們的反思與提問讓我深刻感受到,年輕世代對於族群平等與文化包容的重視。從過去對加分政策的誤解,到現在學會用歷史背景去理解;從擔心踩雷不敢交流,到開始嘗試以自然、真誠的方式認識彼此,這些都是進步的體現。

我總結了一個簡單的原則:「與原住民朋友相處不踩雷的秘訣,其實就是與任何朋友相處的秘訣——真誠、尊重,並且願意傾聽和學習。」文化敏感度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累積的,而跨族群的友善溝通,正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的方向。


給你的邀請:一起收聽《umav如何了》第156集!

如果你也對這些話題感興趣,歡迎點擊收聽《umav如何了》第156集!這集內容不僅記錄了一場課堂的精彩對話,也希望成為一個邀請,讓更多人加入我們的討論,探索尊重與理解的力量。

👉 點擊收聽:《umav如何了》第156集
EP156 Umav回母校母系談族群友善|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課堂

點擊這些連結都可以收聽🎧

SoundOn, Spotify, kkbox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f2739f2f-5886-4044-979d-ddc88151074b

Apple

https://reurl.cc/6jjAqk

Youtube podcast

https://reurl.cc/EggOG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mav的沙龍
44會員
129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Umav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分享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舉辦的講座心得,主題為「原民觀點的社會對話」,並包含現場錄製Podcast的環節,訪談四位不同族群背景的學生分享求學、文化探索及身份認同的故事。
Thumbnail
分享在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舉辦的講座心得,主題為「原民觀點的社會對話」,並包含現場錄製Podcast的環節,訪談四位不同族群背景的學生分享求學、文化探索及身份認同的故事。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臺中一中學校參與了教育部112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的兩場課程,旨在改善校園族群友善和素養。其中一個課程是人權教育研習,旨在教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權概念。另一個課程則是原住民族教育主題的多元選修課,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藉由這些課程,提升學生的族群友善和素養,並消除校園中的歧視事件。
Thumbnail
台南一中「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原來我們這麼近——原民青年的自媒體行動」 及至去年2023年,都還有些校園發生對原住民歧視等惡意事件,甚至上了新聞引起譁然。 而台南一中申請了國教署「原住民族教育校訂課程計劃」,並設計同學可以自主選修的彈性學習課程「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讓
Thumbnail
台南一中「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原來我們這麼近——原民青年的自媒體行動」 及至去年2023年,都還有些校園發生對原住民歧視等惡意事件,甚至上了新聞引起譁然。 而台南一中申請了國教署「原住民族教育校訂課程計劃」,並設計同學可以自主選修的彈性學習課程「對於原住民族你所知道的是?」讓
Thumbnail
Umav如何了!EP110上架:台中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要開播客啦!|Hola Sicyang、Ciwas
Thumbnail
Umav如何了!EP110上架:台中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要開播客啦!|Hola Sicyang、Ciwas
Thumbnail
今年的中一中諧音歧視原住民文案和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事件是一個縮影,更長期以來是國家政策和教育端乃至於家庭教育對於族群友善素養的忽視。這一集是這些事件後的感受,同時在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上面我們也有相關倡議與心得。 身在大學校園的樂鍇教授,於2018年與教育部開會時,即提起應將全民原教的
Thumbnail
今年的中一中諧音歧視原住民文案和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事件是一個縮影,更長期以來是國家政策和教育端乃至於家庭教育對於族群友善素養的忽視。這一集是這些事件後的感受,同時在臉書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上面我們也有相關倡議與心得。 身在大學校園的樂鍇教授,於2018年與教育部開會時,即提起應將全民原教的
Thumbnail
陳張培倫老師、樂鍇老師等學者近年不斷地建議提醒,「加分」一詞很可能強化錯誤認知,以「 升學保障政策」等用詞做討論為佳。
Thumbnail
陳張培倫老師、樂鍇老師等學者近年不斷地建議提醒,「加分」一詞很可能強化錯誤認知,以「 升學保障政策」等用詞做討論為佳。
Thumbnail
教育部營造族語文教育學習方案徵件頒獎暨成果發表-Umav如何了團隊的方案獲社群組特優
Thumbnail
教育部營造族語文教育學習方案徵件頒獎暨成果發表-Umav如何了團隊的方案獲社群組特優
Thumbnail
目前原住民身分升學優待政策之目的,聚焦於培養族群身分認同,與培養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與多元專業人才兩大部分。
Thumbnail
目前原住民身分升學優待政策之目的,聚焦於培養族群身分認同,與培養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與多元專業人才兩大部分。
Thumbnail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希望能邀請你轉發給更多人知道,透過你的行動來發聲,透過你的發聲,讓你的同學跟朋友有機會在更友善的校園環境下,認識與接納彼此;不論是原民或非原民生,我們都一樣需要反種族歧視的教育環境,這是我們身為島嶼的一份子責無旁貸的負擔。讓我們一起努力。
Thumbnail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希望能邀請你轉發給更多人知道,透過你的行動來發聲,透過你的發聲,讓你的同學跟朋友有機會在更友善的校園環境下,認識與接納彼此;不論是原民或非原民生,我們都一樣需要反種族歧視的教育環境,這是我們身為島嶼的一份子責無旁貸的負擔。讓我們一起努力。
Thumbnail
<p>諮詢新住民的社群,新南向才會推展得更順利</p>
Thumbnail
<p>諮詢新住民的社群,新南向才會推展得更順利</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