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破窗效應: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重要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 L. Kelling)提出,首次發表於1982年3月《The Atlantic Monthly》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中。該理論指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若被放任存在,可能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理論解釋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這些破窗得不到及時修復,可能會吸引更多破壞行為,最終導致更大的損害。例如,破壞者可能進一步闖入建築內,甚至縱火。同樣地,一條人行道若有少許垃圾未被清理,最終可能變成垃圾遍地的景象,因為人們會將隨手丟垃圾視為理所當然。由此,破窗理論強調,必須對輕微罪行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以減少更嚴重罪案的發生。


破窗效應的五個階段

此理論描述了社區失序的逐步惡化過程,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 失序初現:社區開始出現不良現象,部分居民選擇遷出。

2. 居民漠視:留在社區的居民因安全擔憂,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

3. 治安惡化:隨著社區監督力下降,治安問題進一步加劇。

4. 遷移與退縮:更多居民選擇離開,留守者變得更封閉,減少外出。

5. 犯罪滲入:外來犯罪份子入侵,犯罪率顯著上升。


實驗基礎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提供了破窗效應的基礎。他將兩輛相同的汽車分別停在不同地區: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另一輛則停在紐約布朗克斯的雜亂地區。

布朗克斯區:車牌被摘掉、車頂敞開後,汽車當天便遭到偷竊。

帕洛阿爾托區:汽車停了一週未受損。然而,當辛巴杜親自用錘子敲碎車窗後,幾小時內汽車便遭到完全損壞。


該實驗表明,無序的環境會鼓勵進一步的破壞行為。威爾遜與凱林據此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認為放任環境失序會加劇犯罪滋生。


啟示

破窗效應傳遞的核心觀念是:對不良現象的縱容會帶來更大的危害。若對看似輕微的問題不加以重視,不僅會造成行為上的惡性循環,還可能使整體環境陷入失序。因此,我們需警惕“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影響,及時糾正小錯誤,防止其累積成大問題。


應用

破窗效應提醒我們,從小事抓起,才能實現更大的目標。例如,在日常管理中,保持環境衛生是一個直觀的挑戰。維持一天或兩天的清潔並不困難,但要做到全年365天始終如一,則需要企業或組織下定決心、配套完善的管理機制,並培養良好的文化氛圍。

核心要素

決心:從小處著手,堅持不懈。

機制:建立持續改進的制度保障。

文化:將秩序與清潔融入日常生活。


破窗效應強調了小問題積累的破壞性力量,並引導我們關注及時矯正的必要性,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栗子的札記
2會員
22內容數
關於人類的觀察記事與心理學的手札。
栗子的札記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惡魔效應」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當我們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產生負面印象後,這種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其其他特質的評價,使我們傾向於全盤否定,甚至進一步妖魔化對方。
Thumbnail
2025/02/09
「惡魔效應」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當我們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產生負面印象後,這種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其其他特質的評價,使我們傾向於全盤否定,甚至進一步妖魔化對方。
Thumbnail
2025/01/20
手錶定律的意思很簡單: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能知道現在幾點,但如果同時有兩隻手錶,卻會因為時間顯示不同而不知道該信哪一個。多一隻手錶不會讓時間更準確,反而讓人困惑。
Thumbnail
2025/01/20
手錶定律的意思很簡單: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能知道現在幾點,但如果同時有兩隻手錶,卻會因為時間顯示不同而不知道該信哪一個。多一隻手錶不會讓時間更準確,反而讓人困惑。
Thumbnail
2025/01/11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Thumbnail
2025/01/11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鳥籠效應”是一個引人深思且極具啟發性的心理現象,其背後故事與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有密切的關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與他同期退休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Carlson)一同展開了人生新階段的探索。
Thumbnail
“鳥籠效應”是一個引人深思且極具啟發性的心理現象,其背後故事與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有密切的關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與他同期退休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Carlson)一同展開了人生新階段的探索。
Thumbnail
破窗效應: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重要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 L. Kelling)提出,首次發表於1982年3月《The Atlantic Monthly》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中。
Thumbnail
破窗效應: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重要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 L. Kelling)提出,首次發表於1982年3月《The Atlantic Monthly》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中。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心理學的「周哈里窗」理論,提供一段模擬對話,讓大家能透過對話內容,對於「周哈里窗」有入門的認識。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心理學的「周哈里窗」理論,提供一段模擬對話,讓大家能透過對話內容,對於「周哈里窗」有入門的認識。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其實標題是將近來的一些社會觀察將順序倒過來寫:PUA→路西法效應 →史丹佛大學監獄實驗→米爾格倫電擊實驗(又稱服從權威研究)。 前幾天在圖書館哲學、心理學專區看到一本名字很有趣的書叫做~路西法效應~,內容主要是提到1971年津巴多教授在史丹佛大學的監獄實驗。因為最近在研究好人為惡的起因,所以就順手
Thumbnail
其實標題是將近來的一些社會觀察將順序倒過來寫:PUA→路西法效應 →史丹佛大學監獄實驗→米爾格倫電擊實驗(又稱服從權威研究)。 前幾天在圖書館哲學、心理學專區看到一本名字很有趣的書叫做~路西法效應~,內容主要是提到1971年津巴多教授在史丹佛大學的監獄實驗。因為最近在研究好人為惡的起因,所以就順手
Thumbnail
層出不窮的活文章相似宣傳海報,生活時事不論時尚、娛樂、生活圈的相似度引發出骨牌效應、放大鏡讓許多人踢鐵板
Thumbnail
層出不窮的活文章相似宣傳海報,生活時事不論時尚、娛樂、生活圈的相似度引發出骨牌效應、放大鏡讓許多人踢鐵板
Thumbnail
回到「犯罪率下降」這件事情,作者還是希望找到正確的答案。畢竟他相信數字的聲音,於是他從資料庫中找到八個可能的理由,然後比照不同城市間,作為對照組驗證這些推定的理由是否為真,判讀的結果是...
Thumbnail
回到「犯罪率下降」這件事情,作者還是希望找到正確的答案。畢竟他相信數字的聲音,於是他從資料庫中找到八個可能的理由,然後比照不同城市間,作為對照組驗證這些推定的理由是否為真,判讀的結果是...
Thumbnail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1995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破壞式技術對於產業的影響,以及產業中的領導公司在面對技術變化時,又是如何應對的?​
Thumbnail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1995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破壞式技術對於產業的影響,以及產業中的領導公司在面對技術變化時,又是如何應對的?​
Thumbnail
雨果說 人類不是易受騙, 人類也不是預設為真。 人類是既開放,又機警。 而我們是如何處理新訊息的呢? 我們會使用兩個系統。 我們會使用 可信度查證。 我們會被道理說服。 我們會聽專家的話。 我們會聽多數人的話。 而且,我們都是理性的。
Thumbnail
雨果說 人類不是易受騙, 人類也不是預設為真。 人類是既開放,又機警。 而我們是如何處理新訊息的呢? 我們會使用兩個系統。 我們會使用 可信度查證。 我們會被道理說服。 我們會聽專家的話。 我們會聽多數人的話。 而且,我們都是理性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