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全息圖解】哈佛商業評論#06|掌握破壞式技術浪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5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三十張全息圖, 看懂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三十篇文章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2/12/10
這次很榮幸受POP Radio聯播網的《POP大國民》節目邀請,來和蔡詩萍大哥談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在這次專訪中,主持人蔡大哥藉由三個問題來讓聽眾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適合哪些讀者?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2/12/10
這次很榮幸受POP Radio聯播網的《POP大國民》節目邀請,來和蔡詩萍大哥談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在這次專訪中,主持人蔡大哥藉由三個問題來讓聽眾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適合哪些讀者?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2/10/10
蓋瑞.哈默爾與普哈拉在文中透過「策略意圖、企業挑戰、競爭性創新」三個面向帶出了東、西方企業在競爭策略上的差異:西方企業專注於調降野心,以維持資源配置,所以難以突破既有的框架;相比之下,日本企業藉由加快組織學習的做法來活用資源,試圖達到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Thumbnail
2022/10/10
蓋瑞.哈默爾與普哈拉在文中透過「策略意圖、企業挑戰、競爭性創新」三個面向帶出了東、西方企業在競爭策略上的差異:西方企業專注於調降野心,以維持資源配置,所以難以突破既有的框架;相比之下,日本企業藉由加快組織學習的做法來活用資源,試圖達到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Thumbnail
2022/10/10
在疫情期間,管理者已經體驗與感受到「心理安全感」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是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就能降低或消彌員工的孤獨感或協作困難這方面的心理壓力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甚至產生更大的壓力。那麼,管理者如何讓員工坦承他們的心理困境,並加以協助呢?
Thumbnail
2022/10/10
在疫情期間,管理者已經體驗與感受到「心理安全感」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是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就能降低或消彌員工的孤獨感或協作困難這方面的心理壓力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甚至產生更大的壓力。那麼,管理者如何讓員工坦承他們的心理困境,並加以協助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企業持續投入在新科技的研發上,最後卻難逃沒落的命運,像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下,「創新」一直被企業經理人、新創公司討論著,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和理論,試圖解釋創新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企業持續投入在新科技的研發上,最後卻難逃沒落的命運,像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下,「創新」一直被企業經理人、新創公司討論著,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和理論,試圖解釋創新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推薦閱讀:想了解如何在現有公司創新突破,並把握時代可能變遷趨勢的人。 前言:第一次接觸克里斯汀生主要是在讀各種商學文章時,偶爾都會帶到他所提出的『破壞式創新』理論 而『破壞式創新』的經典理論來源,創新必讀經典
Thumbnail
推薦閱讀:想了解如何在現有公司創新突破,並把握時代可能變遷趨勢的人。 前言:第一次接觸克里斯汀生主要是在讀各種商學文章時,偶爾都會帶到他所提出的『破壞式創新』理論 而『破壞式創新』的經典理論來源,創新必讀經典
Thumbnail
反過來學,就會了! 好書分享: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 作者:郎恩·傅利曼。陳信宏翻譯 方智出版 忘記哪部科幻電影,透過反向工程,作者就能夠很快的拆解競爭對手的機器,然後製作跌迨出下一版的機器。只是後來主角好像被追殺之類的,還會被清掉記憶XD 第一段作者透過各個產業的傑出人士研究,創新者,運動
Thumbnail
反過來學,就會了! 好書分享: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 作者:郎恩·傅利曼。陳信宏翻譯 方智出版 忘記哪部科幻電影,透過反向工程,作者就能夠很快的拆解競爭對手的機器,然後製作跌迨出下一版的機器。只是後來主角好像被追殺之類的,還會被清掉記憶XD 第一段作者透過各個產業的傑出人士研究,創新者,運動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1995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破壞式技術對於產業的影響,以及產業中的領導公司在面對技術變化時,又是如何應對的?​
Thumbnail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在1995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的這篇文章,就提到了破壞式技術對於產業的影響,以及產業中的領導公司在面對技術變化時,又是如何應對的?​
Thumbnail
麥可.波特在文章中提出了「五力分析」架構,談論關於影響競爭的五種作用力,包括新進入者的威脅、供應商與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品或替代性,最後創造出市場上既有公司之間的競爭對立。這五種競爭力的強度,顯現出產業結構,也決定了產業長期的獲利潛力。​
Thumbnail
麥可.波特在文章中提出了「五力分析」架構,談論關於影響競爭的五種作用力,包括新進入者的威脅、供應商與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品或替代性,最後創造出市場上既有公司之間的競爭對立。這五種競爭力的強度,顯現出產業結構,也決定了產業長期的獲利潛力。​
Thumbnail
521|《哈佛商業評論》HBR七月號:創新的最終目標,創造新增量市場 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創新」是把現有的資源進行重組。 這點出一個核心觀點,創新並非是為了不同而創新,更多的是回歸在現有認知世界的延伸。 往往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更遠的認知邊疆,就容易讓人們稱為創新者。
Thumbnail
521|《哈佛商業評論》HBR七月號:創新的最終目標,創造新增量市場 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創新」是把現有的資源進行重組。 這點出一個核心觀點,創新並非是為了不同而創新,更多的是回歸在現有認知世界的延伸。 往往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更遠的認知邊疆,就容易讓人們稱為創新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