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的自我挑戰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跟著書店老闆的課程至今,也讓自己每年增強挑戰的部分,在2022年嘗試一年六場讀書會、2023年舉辦五場讀書會,後因職涯的關係有機會到學校任教。

開設160小時的課程(必修與選修課程)

2024年共開設了四門十八週(16+2)的課程,合計160小時,分別是碩一的「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大三的「多元文化行銷」,以及「設計思考與實踐」上下學期各一班。

設計思考與實踐

在「設計思考與實踐」課程中,有一組同學表現特別突出。他們在課堂上討論積極,學習態度認真,並成功申請參加學校的 USR 歷程競賽與服務學習優選作品評選。作為這組學生的指導老師,看到他們獲獎,我感到非常欣慰和喜悅。這也是我首次擔任指導老師並有學生獲獎的經驗,意義非凡。由於「設計思考與實踐」課程分為兩個班級授課,分別來自外語學院與理學院,因此我根據學生特性對課程進行了調整。雖然兩個班級的教學方式均採分組進行,但外語學院的學生在討論中相對熱烈,而理學院的學生則在邏輯訓練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我針對不同班級的需求,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樣的經歷讓我更加感受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體會到學生獲得成長與成就的喜悅。

在第二學期的理學院課程中,我根據上學期的經驗,將學生的創作作品送至彰化美術館與日本山梨大學展覽。這些可觸摸的展覽讓我受到啟發,進一步精進盲人編織課程的教材設計。在原有的木框盒基礎上,我新增了紙盒的設計,讓教材更為多元。此外,課程中還引入了盲人眼鏡,讓學生能更真切地體驗盲人世界,進行施作。這些改進不僅提升了課程的互動性,也讓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與感受多元需求。

木盒框架以及紙盒框架

學生在嘗試戴上盲人眼鏡與未戴眼鏡進行比較時,最大的差異在於對麻線、棉線以及布料質地的觸感感受。佩戴盲人眼鏡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觸覺上的細微差別,進而引導他們思考關於盲人需求的設計理念。

這樣的體驗幫助學生理解上學期為什麼會設計出可觸摸的展覽,並讓他們更明白這些設計是如何基於盲人的感官需求進行創作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於「設計思考」與「同理心」的重要性的認識。

盲人眼睛的體驗編織課程

這門課程的設計靈感源於上學期課程中運用的 AEIOU 法則。在上學期,一組同學向我提出了建議,指出桌子過大導致創作過程較為不便。因此,這學期的規劃中,我將原本的較大型物件調整為較小型的物件進行製作。

物件尺寸的縮小意味著編織所需時間相對減少,因此我額外設計了學習單,讓同學記錄並撰寫其編織體驗,進一步深化學習效果。此外,新增的盲人眼鏡設計也是根據這次課程調整而進行優化,旨在提升同學的實作體驗與學習反思。

raw-image

設計思考與實踐的AEIOU法

上半年大型物件創作與下半年小型物件創作

由於之前沒有長期授課的經驗,我發現講授時間過長時,緊張感會導致口乾舌燥。因此,在課前準備一些喉糖是必要的。隨著上完上半年的課程,一方面我對課程的掌握度逐漸提高,另一方面也隨著與學生的互動日益增進,彼此更加了解。

在下半年的教學中,我注意到更多細節。例如,同組學生之間的分工合作情況。大一學生通常修習約 25 學分,因此,如果將團隊合作的自主學習內容額外當作課後作業,對他們來說負擔會非常沉重。然而,若是由大二或大三的學生下修課程,他們因為已有一年的同儕認識基礎,在合作方面相對熟練且得心應手。

回想自己參與「書店老闆」的作業時,第一次合作是透過電子郵件尋找夥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發現能進行深入討論的機會非常有限。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對對方的價值不符合期待,另一方面則是雙方對於作業要求的認知和完成標準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合作進程。通常在第二年再次組隊時,由於已經有了之前的合作經驗和了解,篩選過程會更簡化,合作也更為順利。記得當時我們的書店老闆作業評比獲得了第二名,一方面因為策略考量,另一方面也因為有熟悉的朋友參與合作,讓過程變得更加順利。

對比兩班的學生,我發現如果是大二或大三的學生下修課程,他們在分工合作方面確實更為順暢。此外,他們也更清楚如何調整自己的請假安排,以確保修課的最佳狀態。這些觀察與經驗是我過去參與課程和實際授課中累積的寶貴心得。

這一年課的額外兩個收穫是我透過這堂課程多做了一場創意思考的種子隊工作坊約兩個半小時,透過請同學使用山梨大學的素材、熱熔膠、以及學校環境的木材進行創作,創作上讓同學將這些素材用懸掛式的方式,透過學習單說明這堂課的創作理念以及各個物件之間的故事性;第二個為自己有機會與天草高中校長、英文老師和四位學生進行一次的USR課程與藝術創作,因我與天草高中第一次見面,我多設計了一個我在微學分嘗試過的火柴盒猜測拚卡,讓兩組學生進行拼裝,校長、教師與另外學生進行猜測,結果效果不錯,再來我將上述的編織透過一個小時讓參訪進行實務操作,主要是我覺得師生已經軟身後,再者是因為編織其實也可以讓大家放鬆,這堂課是他們準備回日本前的最後一堂課,所以我選擇藝術治療的模式,最後也得到不錯的回饋。


raw-image

嘗試一小時完成初階的編織課程

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

這是一門碩一的必修課程,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掌握 SPSSAMOS 的操作與應用。在課程設計中,我發現理論與實務的比重隨課程進展逐漸調整。

在期初的前三周,理論與實務的比例大致為 1:1,而從第四周到期中考,比例調整為 1:3,即三分之一的時間學習理論,三分之二的時間進行實務操作。這樣的調整也讓我觀察到,一些未來可能以質性研究為主的學生,其學習統計的意願相對較低。因此,對於需要深入掌握統計技術的學生,我會設計較具挑戰性的題目,幫助他們強化技能;而對於質性研究導向的學生,我則期望他們至少熟練基本操作。

期中考後,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停修,而對於技術越來越熟練的學生,我則會設計更多進階考題,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思考模式。在課程的最後兩周,即期末考周前的時間,我專注於教授 AMOS。這段時間的課程安排相對彈性,因為除了學會操作外,學生也需要掌握理論。我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相關的統計期刊文章,要求他們撰寫摘要與重點,藉此訓練其批判性思維與數據分析能力。

這門課程的設計靈感與過去自己的學習經驗密切相關,包括大學、研究所及博士班時的課程嘗試。此外,由於我的碩士論文就是以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因此在教學中能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改進與優化,讓教學內容更具實用性與啟發性。

多元文化行銷

這門課程是我在下半年首次嘗試的新課程,其背後的脈絡源於我在參與走讀創生讀書會以及博士班期間所累積的田野調查經驗。開課前,我先查看了學生名單,發現這群學生過去曾協助其他老師製作過 USR 計畫中的長輩生命故事。基於這樣的基礎,我希望能設計一門延續與轉譯的課程,於是將課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案例分享:首先,我分享了多元文化行銷的案例,例如《東京的蜜蜂 北京的蝴蝶》與《西雅圖的社區營造》,讓學生對相關概念有初步認識。
  2. 文本分析:接著,我讓學生對 41 本長輩生命故事進行文本分析,並透過對仗法、祈使句、金句等練習,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與文字創作能力。
  3. 紀錄片學習:學生觀看多部與礦山故事相關的紀錄片,並針對其架構與訪談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討論。
  4. 社區合作:課程後期,我與學校附近的興安社區合作,原計畫讓學生直接到社區尋找合作的高齡者。然而,與興安社區總幹事討論後,發現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於是改變策略。

最終,我撰寫了招募文,並在長輩跳舞活動開始前進行宣傳,以尋找有意願的自願者參與。這樣的調整讓課程更具實際操作性,也讓學生能在尊重社區與高齡者意願的前提下進行深入學習,然後再前往活動募集八人。

raw-image

討論多元文化行銷時,先與總幹事進行充分的溝通與討論

raw-image

前往興安社區進行募集招募接受訪談的高齡者

在成功募集到八位高齡者後,我與導演進行討論,規劃了一門課程,讓導演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影片剪輯,並介紹可用的技術和技巧。接下來,我安排了一周的時間,讓學生撰寫前往興安社區的計畫細節,並在教室進行沙盤推演。隨後的下一周,學生便前往社區進行實地訪談。

在影片製作方面,我設定了完成期限:人數較多的小組需在一周內完成影片,人數較少的小組則可在兩周內完成。在這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其中一組學生選擇了他們大一時所研究的文本作為題材,並嘗試將作品上傳至 YouTube 進行線上測試。此外,他們希望與高齡者進行討論,這讓我靈機一動,想到或許可以嘗試舉辦一場高齡者同學會。

在 12 月 24 日,我在學生完成課程報告後,邀請有意願的同學一同前往高齡者據點,以觀影的形式規劃了這次的映演會。這次嘗試不僅為課程帶來了意外的收穫,也成為了一個有趣且富有意義的教學案例。我由衷感謝高齡者、助教和同學們的支持與參與,以及自己在這堂課中所展現的勇於嘗試與創新精神。

在這堂課中,我借鑑了書店老闆第二季所規劃的小組與獨行俠模式。課程最初共有八組小組與兩位獨行俠,後來其中一組因為特殊需求拆分為兩組,最終形成了九個小組與兩位獨行俠的課程結構。這樣的安排不僅增加了團隊合作與個人挑戰的多樣性,也讓學生能在不同的學習模式中獲得成長與啟發。

學生前往興安社區與高齡者訪談



與學生前往高齡據點舉辦映演會

(高齡者回饋、學生介紹影片、我說明整個課程的規劃與放映導演的影片)

兩場實體公開班

由於學校鼓勵教師開設微學分課程,這類課程旨在讓學生透過短期學習嘗試各種體驗,拓展學習視野。2024年,我規劃了兩門微學分課程:上半年為 「探索與思考設計微學分」,下半年為 「生涯探索與綠科技微學分」

探索與思考設計微學分

對教師而言,微學分課程的開設門檻相對較高,需要提前一學期進行校內審核。我的第一堂微學分課程是加入學校前所撰寫的提案,基於自己的專長,選擇 「探索與思考」 作為課程主題。課程內容包括:

  • 茶藝體驗:了解六種不同茶類的製作過程。
  • 情緒調適與抗壓:幫助學生學習應對壓力的方法。
  • 遊戲「三人成築」:讓學生體會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 文本分析:《葬送的芙莉蓮》:以同步熱播的動畫作為文本案例。

在文本分析部分,我參考了之前參加的「書店老闆線上讀書會」第二季,該讀書會首堂課正是分析《葬送的芙莉蓮》。當時,感謝麻瓜老師的精彩分析啟發了我,但在課程設計中,我選擇跳脫原有框架,採用 病態型人格黑暗三性格 作為課堂核心主軸腳本,並融入自身田野調查經驗,引導學生將田野知識與腳本概念結合。然而,由於課程時間有限,僅能在一天內完成電影腳本分析和田野知識學習單的撰寫,課程安排稍顯緊湊。

因此,在第二次微學分課程中,我進行了調整,補充了適合的桌遊,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這門課程是我首次在這所學校教授的微學分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選修。我採用了車輪戰的宣傳方式,在選課期間提前詢問授課教師,請求在課堂前進行三分鐘的班級宣傳。我共宣傳了 11 個班級,約 600 名學生,最終有 32 人選修了這門課程。

由於課程地點安排在我們辦公室外的空間,我擁有主場優勢,可以在前一天進行場地佈置。我提前準備好桌牌、圖畫紙、彩色筆、顏料、流體熊等教具,整齊地擺放在教室內。這樣的安排不僅緩解了我當天授課的緊張感,也讓課程進行更加順利。若是在外場授課,準備工作通常需要額外花費兩到三倍的時間與精力,因此這次的安排對課程運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這次的教學經驗讓我對微學分課程的設計與運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為未來教學的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時前往班宣的狀態

在茶藝課程中,我與我的博士班好友已經合作至少五次,這次算是第六次。根據參與人數、學生國籍以及當時購買茶葉的狀況,我們會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這次剛好準備了六種不同的茶,因此設計了一個讓學生體驗六種茶差異的課程,並探討以下幾個重點:

  1. 六種茶的顏色差異:不是由茶葉本身決定,而是與沖泡後的水色有關。
  2. 瓶裝茶與茶藝茶的比較:讓學生從味道、香氣和口感等多方面感受兩者的不同。
  3. 茶席設計:學生進行美感練習,設計出具有創意和文化氛圍的茶席。

泡茶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化活動,透過課程,學生不僅能深入了解茶藝文化,還能提升美感與設計能力。此外,這樣的學習對於未來向國際介紹台灣文化,將成為一項重要的特色與優勢。

情緒調適課程是我第一次嘗試合作的主題。當時選擇情緒調適這個方向,是因為回想自己過去在升學體制下的經歷,常常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但卻不知道該如何書寫或紓解情緒。基於這樣的反思,我規劃了這堂課程。

課程中特別邀請心理師參與,帶領學生透過製作流體熊來放鬆身心。過程中,我希望學生能體會到,適當地放慢步調與流程,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是一種舒緩壓力、重新整理思緒的有效方法。這堂課不僅讓學生放鬆,也傳遞了一種面對壓力的新方式。

在這次課程的嘗試中,我可以透過學生的回饋了解實體課程的效益。對我而言,這也是一種迭代與精進課程內容的方式,讓課程更加完善與優化。

生涯探索與綠科技微學分

這次課程因為本學期僅開設五門,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不過,我仍然選擇前往五個班級進行宣傳,包括英文系、中文系、台文系、企管系各一個班級,以及理學院兩個班級。此外,我也在自己授課的三個班級進行宣傳。這次課程中,我的班級有十位同學直接報名,其他參與者有些是通過班級宣傳得知的,有些則是從說明會獲取資訊後報名。我認為,新課程的宣傳就像拜票一樣,如果沒有做好後續推廣,可能會感到後悔。因此,我的做法一方面讓自己多次練習如何介紹課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視為開發市場的一種策略,為課程吸引更多的潛在學生,這次就達到滿班四十人。

這次的班級宣傳除了使用簡報,還特意帶了花圈作為展示,讓同學了解課程中的手作內容。從學生的回饋中可以看出,這次課程產生了顯著的效益。

在規劃這堂課程時,我在班宣時告訴同學,課程內容可能包含花圈製作或插花活動。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我最終安排了兩個時段,讓同學自行選擇參加花圈製作或插花活動。其中,花圈製作特別邀請了社區長輩一同參與,希望透過「長者為師」的形式,不僅增強長輩的信心,還能讓學生有機會用閩南語與長輩交流,拉近世代之間的距離。

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課程的互動性,也促進了學生與社區長輩的連結,實現了課程的多元價值。

這次的班級宣傳除了使用簡報,還特意帶了花圈作為展示,讓同學了解課程中的手作內容。從學生的回饋中可以看出,這次課程產生了顯著的效益。在規劃這堂課程時,我在班宣時告訴同學,課程內容可能包含花圈製作或插花活動。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我最終安排了兩個時段,讓同學自行選擇參加花圈製作或插花活動。其中,花圈製作特別邀請了社區長輩一同參與,希望透過「長者為師」的形式,不僅增強長輩的信心,還能讓學生有機會用閩南語與長輩交流,拉近世代之間的距離。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了課程的互動性,也促進了學生與社區長輩的連結,實現了課程的多元價值。

這次花藝課程是我與博士班同學的首次合作開發,加上開課前一周正好遇上颱風,讓整個準備過程充滿挑戰。首先,尋找合作的花店並不容易,其次,由於颱風影響,花卉像蔬菜一樣,價格大幅上漲,這也成為我們這次課程規劃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困難。

在這個時候,人脈與夥伴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我的博士班同學與花店老闆關係良好,因此我們在準備過程中獲得了一些額外的協助,減輕了不少壓力。當天參與花圈製作的人數相對較少,加上課程安排在週五,助理與助教的支援較為充足,這為課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不過,花圈製作確實耗時較長,需要完成十二個花圈是相當大的挑戰。有一位同學甚至堅持到下午兩點才完成,這份執著與努力讓我深受感動,也讓這次課程更加具有意義。

這次經驗不僅讓我們學到了更多有關花藝課程的規劃與執行,也讓我更加體會到夥伴支持與學生努力的重要性。

第二天的課程主題為情緒調適。我們這次選擇了 "Nice to meet you" 桌遊,幫助學生與陌生同學相互了解,增進交流。此外,透過 水串珠 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情緒調適,放鬆心情。下午的課程特別邀請了 NFT 學姊 分享她們公司的經驗,內容精彩且實用。在活動中,我也發現學生對於手作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熱情。或許未來有機會,NFT 公司可以嘗試以數位勳章的方式,結合學生的創意與學習歷程,進一步提升參與感與互動性!

在我的課程中,我嘗試以 職涯初探 為主題,透過桌遊活動讓學生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時間管理的技巧。在課堂上,我分享了許多關於 當責 的經驗,並以美術館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當學生面對未來就業中可能遇到的真實情境時,我希望他們能透過課程所學,探索出適合的解決方法。同時,也讓他們學會在壓力下保持穩定,並穩妥地完成所負責的任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課程更貼近實務,也幫助學生做好職涯準備。

raw-image
raw-image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體驗到文字:掌握文字背後的心法與轉化秘訣 當初這門課的誕生,主要源於在學校參與活動時,結識了一位日文系的日籍老師。後來,由於國際合作的需求,我們與日本高齡者社區展開了多次合作。回想自己過去的語言學習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語言天賦。從小,我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就不強。記得小時候,我的數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這次的課程與上次有所不同,這次我們採用桌遊作為課程的主打,而上次則是通過影片分析。或許現在的大學生面對短影音的影響,他們對手作更感興趣。因此,在這次課程中,我們第一周選擇了花圈和鮮花作為內容,讓同學們一方面進行手作,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花卉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並探討如何通過美感創作來實現銷售。此外,我們還
現在是大一通識課程期中報告結束的夜晚, 期中報告同學努力團隊合作與發表, 看出Z世代學習力量, 不過對於老師而言在八堂USR課程後會有哪些感受呢, 老實說,身心疲累, 晚上與夥伴老師一同去吃飯, 找了一家蠻好吃的餐廳, 這家餐廳附近沒有什麼停車位, 所以我們到附近五金行買了飲料後
在我們進入新的一年往往會寫下我們想要完成的夢想,通常那時我們我們的體力和精力應該在剛過完年,體力是屬於最佳的狀態。不過在七月過後通常體力或是精神力會開始下降,所以筆者會嘗試去改變自己的時間,固定的有氧及搭配營養食品,讓自己的疲力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修復,或許發現到一個循環時,需要好好放鬆一天就放鬆,讓
教學看似是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他人,如果是一對一的教學,相對來說是較為容易的事情。然而,當教學對象變成二十五人甚至六十人時,情況就開始變得複雜和困難。這主要源於每個學生對學習的期望不同,再加上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業界中,通常會透過課前問卷來了解學員的期望。然而,若是在學校授課,教師或許可以透
從體驗到文字:掌握文字背後的心法與轉化秘訣 當初這門課的誕生,主要源於在學校參與活動時,結識了一位日文系的日籍老師。後來,由於國際合作的需求,我們與日本高齡者社區展開了多次合作。回想自己過去的語言學習經歷,我發現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語言天賦。從小,我對於語言和文字的掌握能力就不強。記得小時候,我的數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這次的課程與上次有所不同,這次我們採用桌遊作為課程的主打,而上次則是通過影片分析。或許現在的大學生面對短影音的影響,他們對手作更感興趣。因此,在這次課程中,我們第一周選擇了花圈和鮮花作為內容,讓同學們一方面進行手作,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花卉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並探討如何通過美感創作來實現銷售。此外,我們還
現在是大一通識課程期中報告結束的夜晚, 期中報告同學努力團隊合作與發表, 看出Z世代學習力量, 不過對於老師而言在八堂USR課程後會有哪些感受呢, 老實說,身心疲累, 晚上與夥伴老師一同去吃飯, 找了一家蠻好吃的餐廳, 這家餐廳附近沒有什麼停車位, 所以我們到附近五金行買了飲料後
在我們進入新的一年往往會寫下我們想要完成的夢想,通常那時我們我們的體力和精力應該在剛過完年,體力是屬於最佳的狀態。不過在七月過後通常體力或是精神力會開始下降,所以筆者會嘗試去改變自己的時間,固定的有氧及搭配營養食品,讓自己的疲力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修復,或許發現到一個循環時,需要好好放鬆一天就放鬆,讓
教學看似是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他人,如果是一對一的教學,相對來說是較為容易的事情。然而,當教學對象變成二十五人甚至六十人時,情況就開始變得複雜和困難。這主要源於每個學生對學習的期望不同,再加上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業界中,通常會透過課前問卷來了解學員的期望。然而,若是在學校授課,教師或許可以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本來想等確定新學年服務單位後再來回顧,但因為一些因素,拖到七月底還只能先底定。最後決定趁現在還能悠哉享受過渡期(?)趕緊把這一學年課務相關的心得好好整理面對。 這學年我的教職是從10月底退伍後才開始算起,到考季差不多半年,就算全職當考生,存款也能負擔這段時間,所以原本沒打算找兼課,直到快開學前接到
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
#誠實書寫練習 #Day173 昨晚看到一個課程,思考後不到五分鐘決定按下“確定鍵”報名參加。 生活中還有好多我想要探索的視野,以及想要經歷的新鮮陌生體驗。 不要害怕,努力的朝夢想前進。 沈浸在自己熱愛的興趣上,也算是溺愛自己的方式。 寫於20240621(週五)
Thumbnail
上課日期: 7月份:7/12.7/26 8月份:8/9.8/23.8/30 上課時間: 20:00~22:00每次兩小時,共10小時 〈會依實際學生進度增加課程〉 團體課程最多6人,因多人可能無法依依解答你的問題 如想要老師專注的教導你,請跟老師預約1對1的私人課程 上課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每一年的我都會為自己準備一些課程或是測驗來激勵自己繼續前進與努力,這些課程與測驗有些是新領域(發現更多不一樣的自己^_^),有一些是加強自己在專業領域上的不足與欠缺的部份.....
Thumbnail
2023年來到尾聲,今年也默默地寄了百封圖解電子報,開信率平均六成左右,只是點擊率相當低(這是明年的目標),以及有效彙整電子報的內容與朝向付費訂閱的目標邁進,希望有一天能更專注在圖解知識的創作,並建立穩定收入的商業模式,這樣能才避免焦慮啊~><   昨晚結束了今年「圖解力讀書會」導讀的第48本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本來想等確定新學年服務單位後再來回顧,但因為一些因素,拖到七月底還只能先底定。最後決定趁現在還能悠哉享受過渡期(?)趕緊把這一學年課務相關的心得好好整理面對。 這學年我的教職是從10月底退伍後才開始算起,到考季差不多半年,就算全職當考生,存款也能負擔這段時間,所以原本沒打算找兼課,直到快開學前接到
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
#誠實書寫練習 #Day173 昨晚看到一個課程,思考後不到五分鐘決定按下“確定鍵”報名參加。 生活中還有好多我想要探索的視野,以及想要經歷的新鮮陌生體驗。 不要害怕,努力的朝夢想前進。 沈浸在自己熱愛的興趣上,也算是溺愛自己的方式。 寫於20240621(週五)
Thumbnail
上課日期: 7月份:7/12.7/26 8月份:8/9.8/23.8/30 上課時間: 20:00~22:00每次兩小時,共10小時 〈會依實際學生進度增加課程〉 團體課程最多6人,因多人可能無法依依解答你的問題 如想要老師專注的教導你,請跟老師預約1對1的私人課程 上課
Thumbnail
「學習歷程」, 108課綱下的一大特色產物, 顧名思議,意指孩子在這學期中,學習的過程與經歷,諸如: ❦ 這門課的學習目標為何? ❦ 我在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 修習課門課之後,我改變了什麼? ❦ 學習的心得、感想及自省。 ❦ 我有什麼想要繼續發展?或新期待? 好讓未來在高三升學之際
Thumbnail
每一年的我都會為自己準備一些課程或是測驗來激勵自己繼續前進與努力,這些課程與測驗有些是新領域(發現更多不一樣的自己^_^),有一些是加強自己在專業領域上的不足與欠缺的部份.....
Thumbnail
2023年來到尾聲,今年也默默地寄了百封圖解電子報,開信率平均六成左右,只是點擊率相當低(這是明年的目標),以及有效彙整電子報的內容與朝向付費訂閱的目標邁進,希望有一天能更專注在圖解知識的創作,並建立穩定收入的商業模式,這樣能才避免焦慮啊~><   昨晚結束了今年「圖解力讀書會」導讀的第48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