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依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曾經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故事。有一位台灣女孩在一次國際學術活動中擔任臨時翻譯而結識從非洲莫三比克來台灣念書的非裔男子,男子說自己十五歲那年在一本雜誌上認識台灣,得知台灣五六十年前經歷戰亂、貧窮和疾病的衝擊,現在的台灣在國際上閃閃發光,不管是經濟、科技、人文,還是生活水準,短短五十年的發展,竟有如此不可思議的變化。為了近身了解台灣,男子下定決心來台灣念書,就近觀察台灣的實質內涵。


男子在台灣完成博士班課程,同時也跟這位台灣女孩締結夫妻,兩人回到莫三比克,想要為貧困的家鄉做一點改變。男子回到家鄉擔任民間企業團體的總主席,那是一個享有很高社會地位的職位,長期富足的生活麻痺女孩最初的善心,直到有一天,一位在南非經商的台灣人找到她,帶她走入自家附近的貧民窟,看見人間地獄的苦相,她才驚覺自己浪費了多少時間。


女孩開始走入社區,扶弱濟貧,膚慰病痛。她記得有一位失明的老奶奶家中遭到祝融,小房子瞬間陷入火海,所有的衣服家當付之一炬,女孩為了趕在天黑氣溫驟降之前幫老奶奶蓋好一間簡單的木板屋,請了當地工人在六小時內將房子蓋起來,讓老奶奶免於夜間受凍之苦。老奶奶的女兒非常感動,跟女孩說,自己一無所有,但是願意跟隨她用雙手付出。女孩對莫三比克付出的善意善行感動了先生,先生遂與她一起走這條聞聲救苦的菩薩道。


人有正報與依報,正報是人身,而依報是降生的國度、家庭、環境、工作,以及往來結識的人事。依報會根據我們累劫以來的因緣而變動,就像上述女孩,從台灣移居到非洲,將愛的種籽灑在非洲那片土地開花結果。這是女孩的依報,宿世因緣喚起她的使命,她沒有辜負這份使命。


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也是如此。比如,生長在台灣,出生在台南的某一戶人家,長大後嫁往台北,從南到北遷移,即是依報的移動。倘若我們能夠帶著父母給我們的教養,帶著我們累世修來的福份,或是擷取經典中的智慧去影響婆家,改善婆家,他們變好,身為家庭一份子的我們也能同沾福德。長輩懂得修善修福,身為晚輩的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也能同享餘蔭,因為那是祖德,祖輩與子孫是命運共同體。上樑正,下樑不會歪,與其排斥,不如改善。


今生的所作所為將刻劃成來世依報的模樣,為了有一個福慧雙修的來生,或是莊嚴美好的淨土因緣,只有自我砥礪,更加精進修行才能信願而行。


#依報

#轉念

#祖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7會員
1.6K內容數
吳柳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有一位老禪師說,有很多人對他說,等退休要來修行,換句話說,退休之後才要開始修身養性做善事。老禪師總是笑著回答他們,「屋頂的水塔破了,水一直在漏,是不是也要等到有空的時候才來修?」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或積福或損福,都決定我們一句話怎麼說、一件事怎麼做、一個念頭怎麼起。 老智者曾說過一個故
Thumbnail
2025/05/02
有一位老禪師說,有很多人對他說,等退休要來修行,換句話說,退休之後才要開始修身養性做善事。老禪師總是笑著回答他們,「屋頂的水塔破了,水一直在漏,是不是也要等到有空的時候才來修?」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或積福或損福,都決定我們一句話怎麼說、一件事怎麼做、一個念頭怎麼起。 老智者曾說過一個故
Thumbnail
2025/05/02
父母賺錢能力有限,小時候的阿財常常吃不飽,當有一天阿財長大了,他便很熱衷賺錢改善家計。阿財從十多歲就做各種肉販,婚後跟太太改行賣小火鍋,冬天客人絡繹不絕,夏天則是門可羅雀,阿財又動了腦筋,決定做烤鴨烤雞自助餐,生意很快就做起來了,每個月的淨額有一二十萬。 那時候的阿財自助餐生意做得火火紅紅,壓
Thumbnail
2025/05/02
父母賺錢能力有限,小時候的阿財常常吃不飽,當有一天阿財長大了,他便很熱衷賺錢改善家計。阿財從十多歲就做各種肉販,婚後跟太太改行賣小火鍋,冬天客人絡繹不絕,夏天則是門可羅雀,阿財又動了腦筋,決定做烤鴨烤雞自助餐,生意很快就做起來了,每個月的淨額有一二十萬。 那時候的阿財自助餐生意做得火火紅紅,壓
Thumbnail
2025/05/02
全英十幾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出家的念頭,並不是看破紅塵,或是看透世事,而是有感自己天生長得醜,將來要還麻煩父母找對象,僅僅一個出家念頭並沒有執行,因此全英還是奉父母之命結婚了。全英的婚姻很戲劇化,當年父母去探對方門風,看見對方的阿公躺在大廳準備往生,沒想到隔天又復活,全英的父母便說這是好彩頭,於是作
Thumbnail
2025/05/02
全英十幾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出家的念頭,並不是看破紅塵,或是看透世事,而是有感自己天生長得醜,將來要還麻煩父母找對象,僅僅一個出家念頭並沒有執行,因此全英還是奉父母之命結婚了。全英的婚姻很戲劇化,當年父母去探對方門風,看見對方的阿公躺在大廳準備往生,沒想到隔天又復活,全英的父母便說這是好彩頭,於是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來在我悶聲發大財、努力賺錢時,台灣發生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 把歷史寫的像小說般,引人入勝的科普功力,現在在繁體中文世界,有了個不錯的起點。何況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往事並不如煙。 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記憶傳承之書。此刻台灣為什麼會有風起雲湧的大罷免運動?在數位時代,知識碎片化了、去脈絡化慣了。
Thumbnail
原來在我悶聲發大財、努力賺錢時,台灣發生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 把歷史寫的像小說般,引人入勝的科普功力,現在在繁體中文世界,有了個不錯的起點。何況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往事並不如煙。 這也是一本很好的記憶傳承之書。此刻台灣為什麼會有風起雲湧的大罷免運動?在數位時代,知識碎片化了、去脈絡化慣了。
Thumbnail
曾經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故事。有一位台灣女孩在一次國際學術活動中擔任臨時翻譯而結識從非洲莫三比克來台灣念書的非裔男子,男子說自己十五歲那年在一本雜誌上認識台灣,得知台灣五六十年前經歷戰亂、貧窮和疾病的衝擊,現在的台灣在國際上閃閃發光,不管是經濟、科技、人文,還是生活水準,短短五十年的發展,竟有如此不可思
Thumbnail
曾經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故事。有一位台灣女孩在一次國際學術活動中擔任臨時翻譯而結識從非洲莫三比克來台灣念書的非裔男子,男子說自己十五歲那年在一本雜誌上認識台灣,得知台灣五六十年前經歷戰亂、貧窮和疾病的衝擊,現在的台灣在國際上閃閃發光,不管是經濟、科技、人文,還是生活水準,短短五十年的發展,竟有如此不可思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想敨一件代誌:因為文字的改變,予台灣人毋知影進前的代誌、歷史。   ▓以早的人寫的字咱看毋捌,就毋知影彼當時的代誌   日本時代,有讀冊的台灣人用日文寫文章,將in做過的代誌、看著的、頭殼內底想的種種寫落來,毋過,日本人走了後,後面的台灣人毋捌日文,就無去看遐的文章。   外
Thumbnail
最近我發現,想敨一件代誌:因為文字的改變,予台灣人毋知影進前的代誌、歷史。   ▓以早的人寫的字咱看毋捌,就毋知影彼當時的代誌   日本時代,有讀冊的台灣人用日文寫文章,將in做過的代誌、看著的、頭殼內底想的種種寫落來,毋過,日本人走了後,後面的台灣人毋捌日文,就無去看遐的文章。   外
Thumbnail
此書述說著「大交換」的奇幻故事,某天台灣的人一醒來,發現大家都與古巴的人交換了。這是個圍繞著古巴、台灣,以及「下一任」台灣總統的故事。 作者用許多我們身旁熟悉的景色,將其與這塊「新寶島」做比較,透過故事中角色的回憶,就好像我們讀者身處古巴這個「回不去」的他鄉,是這麼的熟悉,卻又陌生。
Thumbnail
此書述說著「大交換」的奇幻故事,某天台灣的人一醒來,發現大家都與古巴的人交換了。這是個圍繞著古巴、台灣,以及「下一任」台灣總統的故事。 作者用許多我們身旁熟悉的景色,將其與這塊「新寶島」做比較,透過故事中角色的回憶,就好像我們讀者身處古巴這個「回不去」的他鄉,是這麼的熟悉,卻又陌生。
Thumbnail
《報導者事件簿001》是本結合報導文學與紀實漫畫的綜合刊物,由獨立媒體《報導者》所推出嘗試的第一期,以2022年初讓台灣大眾譁然私立大專院校國外招生烏干達學生來台就讀,卻讓非洲學子成為「學工」並無法接受正常教育,這一系列過程藉由報導、追查讓絕望之事有了轉機。
Thumbnail
《報導者事件簿001》是本結合報導文學與紀實漫畫的綜合刊物,由獨立媒體《報導者》所推出嘗試的第一期,以2022年初讓台灣大眾譁然私立大專院校國外招生烏干達學生來台就讀,卻讓非洲學子成為「學工」並無法接受正常教育,這一系列過程藉由報導、追查讓絕望之事有了轉機。
Thumbnail
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一個絕對單一的視角,而是透過不同人的口中去了解他們眼中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及人的觀點。
Thumbnail
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並不是一個絕對單一的視角,而是透過不同人的口中去了解他們眼中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及人的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