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末日 新世界的生死審判》不負責感想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巫術並非瘋狂的迷信,而是政治、宗教和法律失序所產生的病態情結。
所謂的「女巫狂潮」(witch craze)主要發生在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七世紀中葉。當時整個西方世界在政治、宗教和經濟各方面都動盪不已,女巫便是此種混亂的具體象徵。

獵殺女巫或獵巫是當代很流行的歷史文化題材,小說、影視相關作品相當多,從我們當代人的休閒娛樂面來看,女巫或巫師所涉及的正邪對抗正是營造獵奇懸疑奇幻題材的絕佳元素,如較嚴肅一點來看,可能就涉及探討批判過去基督宗教的不寬容,異端審查的殘酷,大眾盲從迷信與社會歧視問題,甚至成為以古鑑今的教材。不過都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遠。

現在基督教徒不會放火燒死女巫-反倒是佛教徒為了抗議國家壓迫而自焚。雖然現實社會還是有靈媒、算命仙、占卜預言師、與乩童等職業存在,人們也還是相信一些超自然靈異力量,如詛咒,降頭與改運等,但都是在一般人日常生活感知的邊緣地帶,不是生活的核心議題,不會影響大部分的生活節奏與日常判斷,人們頂多存有一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買個保險的心態。

不過親身生活在一個女巫支配的社會會是個怎樣的感覺,即使女巫是精神心靈上的想像,但投射到現實生活也會變成真實的支配力量,《女巫末日 新世界的生死審判》這本書提供了很好的窺視窗口,讓人可以稍微親身感受那種恐怖情境氛圍。

本書是依據17世紀新英格蘭實際發生的春田審巫案撰寫,參考了各種檔案文獻,如當事人寫的書,教會信徒個人資料,當時社會留存的各種相關紀錄文件,以及最重要的法院審理紀錄與判決內容(包含女巫的自白,證人的證詞)。作者寫書的目的是要解釋美國在17世界為何會出現獵殺女巫或巫師的社會狂潮,所以詳細具體描繪當時人們的實際生活處境,外在環境衝突,個人慾望、個人擔憂、沉重生活壓力感與一般常識認知,就像看精彩小說一樣讓人有帶入感。

《女巫末日 》雖然看起來是一本客觀歷史研究的書籍,但整本書是由兩種文體流利穿插交織而成,一種是基於文獻撰寫的學術分析段落,一種是綜合個人檔案,貿易交易紀錄與審判證詞等加以重新撰寫的類小說段落,重建那些歷史人物的個人特質,心理狀態與工作情形,以及彼此間的言談互動,寫得非常生動,所以不會枯燥。

書中受審的有三個人,一對夫婦與地方治安官(也是春田市的創建人),最後有嚴重憂鬱幻想症的老婆承認自己為女巫,被判絞刑,不過還沒行刑前就病死了,丈夫死口不承認為巫師最後罪證不足而被無罪釋放,然後遠離春田到更寬容自由的羅德島等其他殖民地。而創建春田的地方治安官因其寫的書被判為異端,不過因為他地位崇高,也是麻州投資公司創始人之一,只是被褫奪公職,所以只好把他一手建立的春田事業與治安官職位給了兒子後就返回英格蘭去度過餘生。

本書對於獵殺女巫的歷史脈絡書寫的相當繁複,互相交織在一起,大概可以分成幾個層面

一是英國的政治經濟宗教因素,當時英國內戰頻繁,政治上有保皇派與共和派的戰爭,國王還被砍頭,還有宗教戰爭,包括天主教,英國國教,清教徒,清教徒也有各種派系彼此壓迫清算,加上耕地有限,人口激增而導致嚴重飢荒,英國出現了大量獵巫風氣,這些英國局勢變動也會影響到北美洲殖民地政治宗教氛圍,甚至影響關鍵的貿易通路。

二是殖民地的政治經濟宗教因素,特別是波士頓被狂熱嚴格清教徒把持政治經濟權力,與英國殖民母國不同,英國上層貴族的政治權力鬥爭反映了下層宗教鬥爭,而在殖民地,宗教鬥爭就是政治鬥爭本身,各教派對於宗教上的異議者更是在政治上不寬容。而不同殖民地也在廣大的北美洲追逐各自利益互相對抗鬥爭,水。耕地與貿易都是引爆點。北美洲殖民者之間也是內訌不已。

三是殖民地惡劣的天然環境:冬天漫長又酷寒,1620年五月花號第一批清教徒在第一年冬天就死超過一半人,冬天長代表可工作與種植農作物時間短,夏天則是酷熱難熬,災害多病蟲害也多,不只農業畜牧很容易受到水災,蟲灾而損失慘重而出現糧食嚴重短缺與飢荒危機,瘧疾天花與各種不知名的流行病也讓人很容易死掉。不餓死也會病死

四是印地安人,荷蘭人等外人武力威脅近在眼前,隨時可能就出現,村莊隨時可能被洗劫,春田後來也確實被洗劫過。

簡而言之,當時北美洲殖民地是一個日常充滿衝突緊張與暴力的世界,飢荒與死亡的恐懼隨時籠罩在每個人身上,不只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會衝突,不同教派會衝突,不同屯墾區會衝突,不同族群會衝突,不同英國出身地理區域會衝突,就像臺灣的閩客械鬥、漳泉械鬥,就連只有幾十個人的春田居民之間也會出現各種衝突,移民北美洲的清教徒之間並不是團結一致的兄弟姊妹,而是彼此充滿嫌惡、嫉妒、怨恨、毀謗、蜚言蜚語甚至暴力相向但又不得不綁在一起的團體,因為惡劣的環境無法一個人過活。為了解釋生活各種不幸糟糕無法理解的事情,巫術就成為最好的解釋,因為有人作法詛咒,所以我小孩才死去,我才遭遇各種倒楣事情。而女巫就成為代罪羔羊,把女巫處決後,我的生活就會恢復正常,重新回到神的恩寵中。

XXX

本書還有個滿有意思的看點,就是英國清教徒如何從頭開始建立北美殖民地,從成立投資公司,取得政府的特許權,然後如何招募人力,安排物資,渡船到北美洲,到每週後如何從一無所有開始打造一個新墾地,書中都有不少描述。殖民地的開拓就是一種很商業化的事業,宗教與政治考量反而附屬其下,要先活下來才有資格談其他,而殖民地最高權力單位就叫做投資人大會,我看著看著想到臺灣早期的懇戶制度,而且欺騙侵佔原住民土地的方式如出一轍,然後看到女巫故事情節,我很自然就想到林投姐與周成過臺灣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菜有蟲的沙龍
94會員
149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菜有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其實我對於川普貿易關稅政策轉變的理解很直覺,其實用《教父》中兩代教父作風就可以理解,黑道本質就是黑道,不是無私和平慈善家,不過收保護費的精神有點不一樣,老教父是用義理原則來引導利益交換,我保護了你所以你要做出相應回饋,並向我效忠,阿爾帕西諾當教父時先後順序就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4/08
其實我對於川普貿易關稅政策轉變的理解很直覺,其實用《教父》中兩代教父作風就可以理解,黑道本質就是黑道,不是無私和平慈善家,不過收保護費的精神有點不一樣,老教父是用義理原則來引導利益交換,我保護了你所以你要做出相應回饋,並向我效忠,阿爾帕西諾當教父時先後順序就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3/17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2025/03/17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2025/03/03
司馬先生,我到二十二歲為止也是日本人呀! 當我向內人提起,和司馬先生交談時,什麼話題才好呢?她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吧」。於是兩人就談到《舊約聖經》裡的〈出埃及記〉。 若想簡明扼要地將台灣人只因生為台灣人而必須背負的共同課題歸納起來,那麼如《認識世界少數民族事典》的編者那樣,將它歸類於少數民
Thumbnail
2025/03/03
司馬先生,我到二十二歲為止也是日本人呀! 當我向內人提起,和司馬先生交談時,什麼話題才好呢?她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吧」。於是兩人就談到《舊約聖經》裡的〈出埃及記〉。 若想簡明扼要地將台灣人只因生為台灣人而必須背負的共同課題歸納起來,那麼如《認識世界少數民族事典》的編者那樣,將它歸類於少數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Thumbnail
在文學中,女巫常常被描繪為一種邊緣職業,這與當時社會主流醫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女巫作為邊緣職業的描繪: 社會地位的邊緣性: 19世紀的法國歷史學家米敘列(Jules Michelet)在他的著作「女巫」中指出,女巫在社會上是「邊緣人」,她們的職業充滿爭議。儘管民眾經常向她們尋
Thumbnail
在文學中,女巫常常被描繪為一種邊緣職業,這與當時社會主流醫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女巫作為邊緣職業的描繪: 社會地位的邊緣性: 19世紀的法國歷史學家米敘列(Jules Michelet)在他的著作「女巫」中指出,女巫在社會上是「邊緣人」,她們的職業充滿爭議。儘管民眾經常向她們尋
Thumbnail
本書爬梳西方藥草歷史及文獻,探討中世紀藥草與女巫的關聯,並分析藥草的藥性、配方和使用方式,帶領讀者一探西方藥草的歷史和傳統。作者從文化史研究觀點出發,解析歷史上對女巫的誤解,說明女巫之所以被迫害,並非因為她們真的擁有魔法,而是因為她們的知識與智慧,使她們被當時的社會認為是不安定因素。
Thumbnail
本書爬梳西方藥草歷史及文獻,探討中世紀藥草與女巫的關聯,並分析藥草的藥性、配方和使用方式,帶領讀者一探西方藥草的歷史和傳統。作者從文化史研究觀點出發,解析歷史上對女巫的誤解,說明女巫之所以被迫害,並非因為她們真的擁有魔法,而是因為她們的知識與智慧,使她們被當時的社會認為是不安定因素。
Thumbnail
在19世紀到來後,西方社會迎來了密集且劇烈的社會變化。 上一個世紀的末期,是歐洲人到處興起大革命的年代。在這個新潮思維快速衝擊傳統社會的年代中,歐洲世界充滿了分崩離析與血腥又暴力的改革。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混亂年代,一個接一個新學說的出現,對精神醫學發起了挑戰。
Thumbnail
在19世紀到來後,西方社會迎來了密集且劇烈的社會變化。 上一個世紀的末期,是歐洲人到處興起大革命的年代。在這個新潮思維快速衝擊傳統社會的年代中,歐洲世界充滿了分崩離析與血腥又暴力的改革。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混亂年代,一個接一個新學說的出現,對精神醫學發起了挑戰。
Thumbnail
巫術並非瘋狂的迷信,而是政治、宗教和法律失序所產生的病態情結。 所謂的「女巫狂潮」(witch craze)主要發生在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七世紀中葉。當時整個西方世界在政治、宗教和經濟各方面都動盪不已,女巫便是此種混亂的具體象徵。 獵殺女巫或獵巫是當代很流行的歷史文化題材,小說、影視相關作品相當多,
Thumbnail
巫術並非瘋狂的迷信,而是政治、宗教和法律失序所產生的病態情結。 所謂的「女巫狂潮」(witch craze)主要發生在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七世紀中葉。當時整個西方世界在政治、宗教和經濟各方面都動盪不已,女巫便是此種混亂的具體象徵。 獵殺女巫或獵巫是當代很流行的歷史文化題材,小說、影視相關作品相當多,
Thumbnail
17世紀末期,在這個瘋人院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的年代,社會普遍認為,精神疾病與瘋癲是理性的缺失,而從很多角度看來,當理性這個「主宰靈魂的力量」遭到削弱或著被獸性給壓過的時候,一切都會失去控制,最終就會發展成把人逼瘋的狀況。 然而,事情是否真是如此?還得等「神經學」替當代好好解釋。
Thumbnail
17世紀末期,在這個瘋人院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的年代,社會普遍認為,精神疾病與瘋癲是理性的缺失,而從很多角度看來,當理性這個「主宰靈魂的力量」遭到削弱或著被獸性給壓過的時候,一切都會失去控制,最終就會發展成把人逼瘋的狀況。 然而,事情是否真是如此?還得等「神經學」替當代好好解釋。
Thumbnail
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人開始思考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源自接連不斷的瘟疫和戰爭,歐洲人對信仰充滿了懷疑,最終對宗教專制的社會發起抗爭,開啟了一個質疑宗教至上權威的時代。
Thumbnail
宗教改革 文藝復興之後,歐洲人開始思考宗教對社會的影響,源自接連不斷的瘟疫和戰爭,歐洲人對信仰充滿了懷疑,最終對宗教專制的社會發起抗爭,開啟了一個質疑宗教至上權威的時代。
Thumbnail
自古以來,精神疾病的表現就是「瘋狂」,而瘋狂,往往被認定為「正常」的相對面。 本篇文章探討瘋狂的定義和精神病與文明推進的關係,描述精神病學是如何隨著文明的出現而始終纏著文明不放。好似人類的發展就必須與精神異常一同前進不可,難道這就是人類的「原罪」?
Thumbnail
自古以來,精神疾病的表現就是「瘋狂」,而瘋狂,往往被認定為「正常」的相對面。 本篇文章探討瘋狂的定義和精神病與文明推進的關係,描述精神病學是如何隨著文明的出現而始終纏著文明不放。好似人類的發展就必須與精神異常一同前進不可,難道這就是人類的「原罪」?
Thumbnail
  世界上不同文化中都能看到女巫的角色,一方面呈現出女性的強大,可是另一方面,女巫通常與老化、淫蕩等負面形象無法脫勾。自中世紀開始,獵巫運動興起,演變為一種在女性頭上扣帽子的方便手段,搭上印刷術的興起,以及街頭演出和佈道的宣傳,獵女巫的風氣不斷延燒,這種風氣的傳播也進一步強化了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
Thumbnail
  世界上不同文化中都能看到女巫的角色,一方面呈現出女性的強大,可是另一方面,女巫通常與老化、淫蕩等負面形象無法脫勾。自中世紀開始,獵巫運動興起,演變為一種在女性頭上扣帽子的方便手段,搭上印刷術的興起,以及街頭演出和佈道的宣傳,獵女巫的風氣不斷延燒,這種風氣的傳播也進一步強化了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
Thumbnail
以現代我們這個科學時代去回顧的角度來看,假設科學跟宗教是兩個時代人類對所存在世界裡,去理解世界觀架構不同的差別,那麼術法跟巫術就是以人類有文字文明時代跟人類有文明之前神話時代的差別,人類對世界裡解並與之互動的兩種架構技術。
Thumbnail
以現代我們這個科學時代去回顧的角度來看,假設科學跟宗教是兩個時代人類對所存在世界裡,去理解世界觀架構不同的差別,那麼術法跟巫術就是以人類有文字文明時代跟人類有文明之前神話時代的差別,人類對世界裡解並與之互動的兩種架構技術。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