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殼碗外的人生》不負責兼不專業推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可愛的封面設計

很可愛的封面設計

青蛙安安靜靜坐在椰子殼底下,不久之後就開始覺得椰殼碗所包圍的就是整個宇宙。這個意象的道德判斷是青蛙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宅在家裡,而且無謂的自鳴得意。以我來說,我在任何地方都待得不夠久,不足以像那隻鄉下青蛙一樣在某個角落安頓下來。
基於學生的需求,我的系裡研究美國的學者可謂人多勢眾。還有一個比較不明顯的因素,是大家普遍有「椰殼下的青蛙」心態,而這種心態的成因則是我所說的「官方民族主義」(official nationalism)。

如果說,我有什麼學術偶像,Benedict Anderson應該就是那一個,雖然Said、Hobsbawm等人的書也是很喜歡看,看到名字就會下手買,但這些人都太過遙遠。而Anderson有來過台灣演講好幾次,也在《想像的共同體》最新繁中版為台灣讀者寫了一段中譯本在台灣與中國兩地流通的遭遇,直接觸及台海兩岸的政治現實,令人看得倍感親切,這種有點距離但又好像可以近距離碰觸的感覺,不就是偶像簽名見面會的感覺嗎!

《椰殼碗外的人生》雖然是Anderson的自傳,但一開始是應日本友人要求寫他的學術經歷,讓日本學生這些囿於日本傳統學術建制的井底之蛙能多多開眼見,瞭解世界學術研究的廣寬多元,不過寫著寫著變成在批評現代學術專業分工,並解釋為何他能寫出《想像的共同體》,包括他是受古典教育訓練最後一代,會拉丁語與希臘語,熟習各種古典文學,而他從小遊歷(漂泊逃難)於各國,正如大家所知的他出生地是中國雲南,書中描述了他隨著中國戰亂興起回到愛爾蘭,遊歷歐洲,然後跑去美國讀書,因緣際會到印尼,泰國與菲律賓做田野,還有最重要的是保有豐富的好奇心與同理感,不會受學術專業分工藩籬所限。

書中有表示如果他再晚一點出身,接受新型態的專業學術訓練體系,大概就寫不出《想像的共同體》。就是因為他可以進行跨學科研究,具有比較分析視角與保持寬廣開放心態才有辦法寫出《想像的共同體》,那種謹守學科專業界線的研究心態是寫不出這本書的。

《想像的共同體》這本書應該是我看過最多版本的翻譯書,我最初看的是英語本,因為是研究所課堂上要報告的書,所以很認真讀,還做了詳細筆記,當時對書中很多概念都似懂非懂,如homogeneous,empty time的概念就不太懂(當時還沒有google),直接用韋伯的理性除魅化去理解,後來中文版出來後再看,才能粗淺理解,等到看到有人介紹班雅明的歷史概念與理論,才比較瞭解整個意涵與使用脈絡,基本上台灣出了三個中譯版本,第一版翻自80年代的初版,第二版在第一版新增了有關地圖博物館與歷史記憶兩章節,最新版是由吳叡人重新翻譯,附錄增加一些Anderson跟台灣有關的內容。當然三個版本我都有買,然後剛剛新添加了最新版電子書。

本書揭露了很多算中文世界比較難得看到介紹的文獻,譬如新左評論的分裂緣由,美國東南亞研究如何受國際政經局勢與美國政策轉變而形成,還有為何美國大學有些政治系叫government,而不是politics,這也解開我多年疑問,讀大學時有個遠房親戚從美國回來,所以也被叫去應酬,其中有一個跟我同輩的堂兄弟說他是讀哈佛的government department,當時聽了滿臉狐疑,然後他用不是很標準的中文跟大家說是政治系,看了本書才知道這跟美國的獨特學術脈絡很有關係:美國例外心態或美國中心論以及美國對政治研究注重治理的實用性,government就台灣公共行政加憲法系,所以不太會去讀馬克斯、亞當史密斯,黑格爾之類的理論。

其實我一直很好奇作者跟他弟弟Perry Anderson的關係,想說一個新左評論的歷史研究戰將,一個是偽政治系教授的社會人類文化學者,他們私底下會如何互動,本書有不少片段描述Anderson兩兄弟的深厚手足之情與互動過程,滿足了我長期以來的八卦感。

Perry Anderson的《Lineages of the Absolutist state》是我研究所時讀過最痛苦的一本書,為了在課堂報告,整整一個春假跟室友分工讀完,然後做成簡報,裡面充滿拉丁語、法語、德語、西班牙等等歐洲語言,對於當時還沒有google,手邊只有英文電子辭典翻譯機,根本都是在猜這是人名還是地名還是制度,或是啥其他鬼東西。看完本書才知道這種多語言掌握能力,哥哥也不比弟弟差。

本書的英文是《A Life Beyond Boundaries》,是很直接破題,不過我覺得中文《椰殼碗外的人生》翻得更好、更有想像空間的意象,本書在三個面向提到書名這個意象,一開始是指涉田野調查那些東南亞居民的世界觀,就像一隻青蛙安安靜靜生活在半個椰殼內,久而久之就以為椰殼內就是全世界,其次就是批評美國學術專業分工體制,美國學科專業就像個椰殼,最後就是提醒官方民族主義的危險,容易限於美國中心論、歐洲中心論,或西方中心論等狹隘視角。

本書的最後班爺爺鼓勵大家跳出椰殼,就像本書自述他長期生活在椰殼外的人生,熱烈擁抱印尼泰國等國的語言與文化,不會被狹隘故步自封的椰殼所侷限。他還很有幽默以共產黨宣言語氣作總結。

為解放而戰的青蛙們,唯有蹲坐在陰暗的 
半個椰殼底下不動才會失敗。 
全世界青蛙聯合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菜有蟲的沙龍
91會員
144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菜有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其實我對於川普貿易關稅政策轉變的理解很直覺,其實用《教父》中兩代教父作風就可以理解,黑道本質就是黑道,不是無私和平慈善家,不過收保護費的精神有點不一樣,老教父是用義理原則來引導利益交換,我保護了你所以你要做出相應回饋,並向我效忠,阿爾帕西諾當教父時先後順序就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4/08
其實我對於川普貿易關稅政策轉變的理解很直覺,其實用《教父》中兩代教父作風就可以理解,黑道本質就是黑道,不是無私和平慈善家,不過收保護費的精神有點不一樣,老教父是用義理原則來引導利益交換,我保護了你所以你要做出相應回饋,並向我效忠,阿爾帕西諾當教父時先後順序就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2025/03/17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2025/03/17
從《民族重建》、《黑土》再到《血色大地》,提摩希.史奈德寫的書已經看完三本,書櫃還有兩本等著看。每看完一本,就感覺有輕微矯正我根深蒂固的西歐中心論視角,比較能從中東歐視角去看一些歐洲重大歷史事件。 《血色大地》與《黑土》基本上是互相補充的兩本書,《黑土》是在解釋大屠殺發生的原因,提出一套比較宏觀的
Thumbnail
2025/03/03
司馬先生,我到二十二歲為止也是日本人呀! 當我向內人提起,和司馬先生交談時,什麼話題才好呢?她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吧」。於是兩人就談到《舊約聖經》裡的〈出埃及記〉。 若想簡明扼要地將台灣人只因生為台灣人而必須背負的共同課題歸納起來,那麼如《認識世界少數民族事典》的編者那樣,將它歸類於少數民
Thumbnail
2025/03/03
司馬先生,我到二十二歲為止也是日本人呀! 當我向內人提起,和司馬先生交談時,什麼話題才好呢?她說:「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吧」。於是兩人就談到《舊約聖經》裡的〈出埃及記〉。 若想簡明扼要地將台灣人只因生為台灣人而必須背負的共同課題歸納起來,那麼如《認識世界少數民族事典》的編者那樣,將它歸類於少數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青蛙安安靜靜坐在椰子殼底下,不久之後就開始覺得椰殼碗所包圍的就是整個宇宙。這個意象的道德判斷是青蛙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宅在家裡,而且無謂的自鳴得意。以我來說,我在任何地方都待得不夠久,不足以像那隻鄉下青蛙一樣在某個角落安頓下來。
Thumbnail
青蛙安安靜靜坐在椰子殼底下,不久之後就開始覺得椰殼碗所包圍的就是整個宇宙。這個意象的道德判斷是青蛙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宅在家裡,而且無謂的自鳴得意。以我來說,我在任何地方都待得不夠久,不足以像那隻鄉下青蛙一樣在某個角落安頓下來。
Thumbnail
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會決定性的影響未來的發展,更取決於的是自己如何看待發生的客觀事實。 隔著幾年,看了同一本書,才剛開始看,便有了神奇的感受。在幾年前看時,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無聊,但現在看,我卻覺得有趣,我覺得這是我成長了,也是因為我朝著最初的模樣靠近,我又願意接收與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不合理的想像。
Thumbnail
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會決定性的影響未來的發展,更取決於的是自己如何看待發生的客觀事實。 隔著幾年,看了同一本書,才剛開始看,便有了神奇的感受。在幾年前看時,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無聊,但現在看,我卻覺得有趣,我覺得這是我成長了,也是因為我朝著最初的模樣靠近,我又願意接收與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不合理的想像。
Thumbnail
我常常認為我是一隻非常大的鯨魚,常常一個人孤獨的遨遊在非常廣大的海洋裡, 那份孤獨不是孤單,而是有一種無法讓人知道的一種特別的感覺。 無論是我成長的環境或是我之後長大的狀態, 我都是有一種孤獨的感覺,這份孤獨我非常的熟悉,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珍珠。 常常有一種無法讓人理解的感受, 比方我出
Thumbnail
我常常認為我是一隻非常大的鯨魚,常常一個人孤獨的遨遊在非常廣大的海洋裡, 那份孤獨不是孤單,而是有一種無法讓人知道的一種特別的感覺。 無論是我成長的環境或是我之後長大的狀態, 我都是有一種孤獨的感覺,這份孤獨我非常的熟悉,也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珍珠。 常常有一種無法讓人理解的感受, 比方我出
Thumbnail
某次小聚。 「我對未來感到茫然。」實習醫生放下啤酒罐,說。 連實習醫生都對未來感到茫然,我們該怎麼辦啦!在場的我們──工程師、老師、調酒師──在聆聽之前當然先噴了人家一臉(良心呢)。
Thumbnail
某次小聚。 「我對未來感到茫然。」實習醫生放下啤酒罐,說。 連實習醫生都對未來感到茫然,我們該怎麼辦啦!在場的我們──工程師、老師、調酒師──在聆聽之前當然先噴了人家一臉(良心呢)。
Thumbnail
這本書能學到什麼? 1.阻礙思考的因素 2.個人重新思考的技巧 3.說服他人的技巧 4.如何打造群體的終身學習
Thumbnail
這本書能學到什麼? 1.阻礙思考的因素 2.個人重新思考的技巧 3.說服他人的技巧 4.如何打造群體的終身學習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能當一個科學家就是現在了!這本書以科學家實驗的角度去對應個人、人際及集體重新思考方式與作法,它實踐書中的方法,提出豐富的例子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你知道嗎?「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是「錯」的!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能當一個科學家就是現在了!這本書以科學家實驗的角度去對應個人、人際及集體重新思考方式與作法,它實踐書中的方法,提出豐富的例子改變了我原有的想法。 你知道嗎?「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是「錯」的!
Thumbnail
最近買了一本書《告別菜尾時代》,好像一窺自己所欽羨的同輩理想的樣貌,可以從她的角度看看這世界。
Thumbnail
最近買了一本書《告別菜尾時代》,好像一窺自己所欽羨的同輩理想的樣貌,可以從她的角度看看這世界。
Thumbnail
一書一頻率。這是絕對夠冷門的竹節俠推薦書單加簡介,第一集!
Thumbnail
一書一頻率。這是絕對夠冷門的竹節俠推薦書單加簡介,第一集!
Thumbnail
我看《生存的12條法則》:你和龍蝦之間,其實就只差了一點點 有時候,看書看得多了,難免會有一些自己的癖好。舉例來說,我對那些書名上頭洋洋灑灑寫著某某規範、法則的書多半敬謝不敏。倒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技巧不佳,或者沒有真才實學──而是那些經驗法則往往太過枯燥乏味,容易讓人倒胃口;或者換個角度說,好像跟讀
Thumbnail
我看《生存的12條法則》:你和龍蝦之間,其實就只差了一點點 有時候,看書看得多了,難免會有一些自己的癖好。舉例來說,我對那些書名上頭洋洋灑灑寫著某某規範、法則的書多半敬謝不敏。倒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技巧不佳,或者沒有真才實學──而是那些經驗法則往往太過枯燥乏味,容易讓人倒胃口;或者換個角度說,好像跟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