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穎「地獄裡的心理學:西藏度亡經及心靈的異界」線上講座 課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西藏度亡經》,又名《中陰聞教得度》,由講座中知道這是一本薩滿的通靈紀錄。經文中詳細描述了死後的歷程,教導亡者該如何應對以獲得解脫(只要聽聞經文就可以),可以說是一本死後的「解脫」指導手冊。

其實我不是那麼在乎死後是否可以獲得解脫(脫離六道輪迴,成佛或阿羅漢),雖然這門課是從死亡開始,但我更多的體會在於我們該用何種態度來面對人生。

經文中說,天堂或地獄都是我們自心的化現,也就是說,天堂地獄都來自我們的內心,這對我來說就是重新拿回自己的力量,我不再將是天堂還是地獄的決定權交給他人,沒有人可以帶給我地獄,只有我自己。這也對應到現在正在經歷的破權威課題。

而若已經身處地獄,破除地獄的唯一辦法,就是向內看,當我們懂得向內看,就能從每一次的痛苦中解脫,我們就是自己的勇者。打BOSS不用靠別人,我們自己就可以!

我也跟大眼討論,經文反覆強調解脫,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執著,但經文中是有說明的,為了在死後能夠順利獲得解脫,必須從生前就開始好好修行。所以如果真的有好好修,應當就能在某一時刻看破執著放下了。

這裡延伸出另一個討論,很多人,包含我自己,在踏上向內探索的這條路以後,必然會經歷的一個過程是,你學到了很多方法、知曉了很多道理,但知道歸知道,我就放不下、做不到啊!於是不但沒放下反而增添了更多焦慮與自責給自己。

所以又回到了接受自己的課題,甚至對我自己而言,我覺得這是修行的根本,你得先全然接受還做不到的自己,當你允許自己是自己的時候,再透過每一次、持續不斷的練習,慢慢地往你想要的方向去。往內修這件事,其實是得一步一步來的,跳過了哪個步驟都可能會有反效果;而當到了某個階段,會發現原先的追求已經漸漸不再重要,因為在不斷的練習當中,我們已經學會好好活在每個當下,目標只是路上的一處美景了。

老師在課堂上說到,我們會憂鬱是因為活在過去,我們會焦慮則是因為活在未來,所以不要憂鬱也不想焦慮的最好辦法就是活在當下。那要怎麼活在當下?我自己的體認是,認知到「無常」就可以。因為無常,快樂不會永久,那痛苦自然也是,變化是唯一的不變,既如此,我們為什麼要為必然的發生而憂慮?不負當下,不戀過往。

經文還有提到,除了要與痛苦保持距離,也要與快樂等一切美好保持距離,但這真的是更難的功課了,就慢慢解鎖吧,我做好現在能做的就好了。

課後我跟大眼提出了一個問題,以下大眼問題原文:

「老師我想要請問一個問題~如果佛教不談靈魂,認為沒有一個不變的主體在不停輪迴體驗,那麼每一次投胎、每一次輪迴的『那個』到底是什麼?

假如一切都是空,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那個』,那輪迴的意義是什麼?輪迴和解脫的差別在哪裡?反正所謂的『我』都是在此生就結束了(或是到習氣意生身消亡的那刻就結束了),下一世的那個已經是另外一個東西,那麼『我』是輪迴或是解脫,又有什麼不同?

或者是輪迴或解脫也是幻象,終極目的是回到空性?重點在於紮實的體驗和認知到一切都是空,反正無論如何『我』都會消亡,可以這麼說嗎~」

我跟大眼自己討論出了一個結論:

「有輪迴-沒有輪迴,是二元對立;輪迴-解脫,也是一種二元對立。輪迴與解脫都是建立在目前三維世界,有『我』這個主體的立論基礎下(不論這個主體是固定或流變的),而當我們能意識到連所謂的主體都是空,那就已經去到更高的維度或層次,已經無所謂輪迴或解脫。若『無我』,則輪迴就成為『假有』。

在目前的語境下,所謂的『我』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真正的『解脫』並不是在我們這個維度去到一個『什麼地方』,而是直接超越目前的維度,而那並非我們目前使用的邏輯和語言所能理解,正如二維世界生物(若有的話)無論如何想像,都不能理解三維立體世界的真相。

所以,『輪迴』和『解脫』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有『我』之上,若以『無我』作為立論基礎點,則沒有輪迴與解脫之分。兩者都對,只是層次不同。」

以上為大眼代筆,因為我沒辦法寫得這麼清楚QQ

老師回覆如下:

「1、就什麼都不存在了。

課堂上有講過,佛陀講的五醞(色受想行識)裡面並沒有靈魂的位置,所以傳統佛教很接近無神論,死後不復存在,所以此生修行的重點是斷除煩惱,而不是要去到美好的死後世界或成神。

但在歷經一千年與印度教的鬥爭後,慢慢吸收了印度教的觀念,唯識宗發展出『阿賴耶識』的觀念,類似於靈魂的意生身觀念又從這裡偷渡了回來。這邊有特別在第二週的課程一開始做補充~

2、如果什麼都沒有,那輪迴跟解脫有何差別?

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雖然輪迴的主體不是靈魂了,但我們的意識還是受苦,如果沒有解脫的話。一個身體換過一個身體,還不見得是當人,意識依舊在受苦。即便當了神,享盡福報後還是要繼續輪迴,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輪迴,得到解脫(成為阿羅漢或佛)。

重點在於:體悟空性,在死後中陰斷除煩惱。當然,如果能在生前就斷除煩惱更是好~」

/

這次上課還有很大一個感想是,老師鐘穎的知識量真的好深好廣!一直以來我的學習方式就是抓大重點(或者說是沒有耐心看細節),但這次上課很受觸動。所有的細節都是累積,老師不知道讀了多少書才將所有精華濃縮在這次講座,我如果一直都用只看大重點的方式在學習,會錯過很多,所以要來好好看書惹!把累積的還沒看的書都慢慢啃完!(我們也都報了讀書會)(狀態顯示為:極度上進)

以及,上課前我完全沒有預期會有業配,但它就是發生的如此令人猝不及防,卻又怡然自得的令人心曠神怡!?甚至第二週上課還因為業配比例下降感到失望,說好的業配呢?

/

另,上完兩週的課以後再刷《星際效應》,真心覺得諾蘭你其實開悟了吧?Cooper進入超立方體那裡,完全跟投生中陰可以對得上,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星際效應》真的神作。

/

講座內容還有很多細節,我的感想只是滄海一粟,推薦大家一起來搭地獄列車:https://maplebook.kaik.io/learning/tibetan-book

老師的粉專:愛智者書窩

主辦講座的粉專:書適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ayu話多又愛寫
0會員
4內容數
我就話多~
Chiayu話多又愛寫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為了跟朋友說明我是怎麼練習看待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於是以我目前正在經歷的容貌焦慮課題為例,有了這篇文章。
2025/02/19
為了跟朋友說明我是怎麼練習看待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於是以我目前正在經歷的容貌焦慮課題為例,有了這篇文章。
2025/01/08
「中年」二字給人的感受或許是悲傷、衰退、老化,但《中年之路》在我讀起來是非常積極且樂觀的,作者鼓勵人們面對陰影,跟隨自性的召喚,雖然將可能面臨諸多挑戰,並且過程充滿恐懼與痛苦,但最終將活出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1/08
「中年」二字給人的感受或許是悲傷、衰退、老化,但《中年之路》在我讀起來是非常積極且樂觀的,作者鼓勵人們面對陰影,跟隨自性的召喚,雖然將可能面臨諸多挑戰,並且過程充滿恐懼與痛苦,但最終將活出真實的自我。
Thumbnail
2024/12/25
自認半個台東人,很想跟大家分享台東的好,所以有了這個清單。 但我只熟海線跟市區,南迴跟山線真心不熟,所以名單以海線跟市區店家為主,還請見諒嚕~ 名單會由台東市區出發,從海線往北,再到山線,然後南迴、離島。 列出來的都是我實際消費過的店家,很多厲害的店不是我覺得不好,很有可能只是因為我沒去過。
Thumbnail
2024/12/25
自認半個台東人,很想跟大家分享台東的好,所以有了這個清單。 但我只熟海線跟市區,南迴跟山線真心不熟,所以名單以海線跟市區店家為主,還請見諒嚕~ 名單會由台東市區出發,從海線往北,再到山線,然後南迴、離島。 列出來的都是我實際消費過的店家,很多厲害的店不是我覺得不好,很有可能只是因為我沒去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既是作者在集中營的回憶錄,更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第二部分介紹意義療法鋪陳。除了介紹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論的差異外,更以「我們永遠有選擇的自由」貫穿全書,喚起讀者對生命的責任感與掌控感。透過流暢如演講般的文字,讀完全書後,不只體悟終極自由的意義,更赫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意義療法的重要著作。
Thumbnail
本書既是作者在集中營的回憶錄,更探討生命的意義,為第二部分介紹意義療法鋪陳。除了介紹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論的差異外,更以「我們永遠有選擇的自由」貫穿全書,喚起讀者對生命的責任感與掌控感。透過流暢如演講般的文字,讀完全書後,不只體悟終極自由的意義,更赫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意義療法的重要著作。
Thumbnail
從死亡的課題出發,探討《西藏度亡經》帶來的生命體悟,以及對於輪迴、解脫、空性的哲學思辨。文章分享個人學習心得,並提及向內探索、接受自我、活在當下等重要課題,同時點出課程業配的趣味經驗,最後推薦相關講座與書籍。
Thumbnail
從死亡的課題出發,探討《西藏度亡經》帶來的生命體悟,以及對於輪迴、解脫、空性的哲學思辨。文章分享個人學習心得,並提及向內探索、接受自我、活在當下等重要課題,同時點出課程業配的趣味經驗,最後推薦相關講座與書籍。
Thumbnail
《破地獄》是道教喪禮科儀的電影,重現了廣東與香港的傳統文化。影片透過多個故事展現儀式感,深入探討人生意義和情感慰藉。儘管預告片並未傳遞出完整的觀感,但電影本身卻感動人心,讓觀眾重新思考生與死的關聯,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作品。
Thumbnail
《破地獄》是道教喪禮科儀的電影,重現了廣東與香港的傳統文化。影片透過多個故事展現儀式感,深入探討人生意義和情感慰藉。儘管預告片並未傳遞出完整的觀感,但電影本身卻感動人心,讓觀眾重新思考生與死的關聯,是一部值得推薦的作品。
Thumbnail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Thumbnail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Thumbnail
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更好!
Thumbnail
思考死亡,是為了活得更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參加《落日月臺》體驗的心得,探討了在生死之間的主題如何激發我們的思考與感悟。文章中提到互動的重要性及可能的改進方向,並強調這是一場以個人化體驗為主的心靈對話。萬一你期待明確的故事情節,或許會需要調整一下預期。藉由這段旅程,參與者不僅能夠分享內心世界,同時也能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參加《落日月臺》體驗的心得,探討了在生死之間的主題如何激發我們的思考與感悟。文章中提到互動的重要性及可能的改進方向,並強調這是一場以個人化體驗為主的心靈對話。萬一你期待明確的故事情節,或許會需要調整一下預期。藉由這段旅程,參與者不僅能夠分享內心世界,同時也能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本書《望穿前世今生》由作者邢渲分享其靈異經歷,記錄她從小看見鬼魂、預測生死意外的故事。透過大量真實案例,她探討了靈界的奧祕及人生的因果,並引入藏傳佛教哲學,讓讀者反思生命的意義。全書充滿奇幻與靈性,值得一讀。
Thumbnail
本書《望穿前世今生》由作者邢渲分享其靈異經歷,記錄她從小看見鬼魂、預測生死意外的故事。透過大量真實案例,她探討了靈界的奧祕及人生的因果,並引入藏傳佛教哲學,讓讀者反思生命的意義。全書充滿奇幻與靈性,值得一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