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未來的我,2025新年快樂
以前的你在這一年的
資產3015k,負債1070k,淨值總共1944k
負債組成有信貸、學貸、說服父母利用起來的閒置信用資源、信用卡零利率,按照金額排。
其中今年下旬借了元大信貸餘額是435k,利率2.99%不過含開辦總年費用大約是3.多%。
學貸因為今年政府自動用疫情名義編預算補貼,莫名其妙少了五萬多,剩下334k,低薪的你決定繼續延期。
說服父母的小額部分大約明年就要到期了,主要是媽媽被資遣的特殊資格可以利用的勞保和保單優惠利率貸款,利率大概從借款當下1.7到現在2.1%了,加上其他小額的閑置資金約221k。
信用卡費剩下79k,可能是因為升息吧,多數銀行大幅調降分期卡的優惠,上海銀行小小兵卡和渣打LINE bank聯名卡都失去了優勢,分別只剩下醫療學費通路和萬事達世界卡權益的功能而已,現在主力卡使用元大分享卡(目前保費也贏聯邦M卡了),超過5000的消費使用玉山國旅卡。
這一年的勞務總收入是336k,總支出是222k,存下113k,儲蓄率是33.8%。
你的收入沒有實質增加,考慮CPI甚至是倒退的,但這是你自己做的決定,記得不要被海妖迷惑走向慾望跑步機搞死自己。
明年看起來名目薪資調幅超過12%,但扣掉勞健保剩下多少就等明年在跟你報告了。
今年的總支出少了2023年10%,前三大的分類是女友、保費及住居,佔了53.6%
這一年的投資有一些改變,首先是由於增加一筆信貸以及新工具台指期的習得達成了目標,所以現在的主軸是降槓桿、分散風險。
今年淨值扣除去年一月淨值,再扣除收入減花費的結餘(你的投入),3015-1023-113=1879k
窮(低收入)的好處是一點點的增加就會很有感,保持降低慾望是功課,最近越來越不在意小額花費了。
盡量用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避免任一段時期花的太少導致後悔,讓整個人生賺到的平均到每一個時期去支出,考量每個時期的品味能力,也是功課。
這可能要求不止要借錢投資,也要懂得聰明買下你可以買到的,今年的你最大的毛病是老毛病,經常消化不良,第二大問題是出賣太多時間沒空花錢買體驗。
目前為止你胃鏡大腸鏡也做了,飲食恰好是你無法完全控制的,時間是考量單位壓力後做的選擇,目前你決定用保持健康換取時間,保持健康的身體等待資產成長,期待晚點的你不要退化太快。
你降槓桿使用的方式,是把6300k等權重分散到5個類型的風險資產,分別是JPGL、IMID、AVGS、QMOM、台指期。
你原來想的是3015K的50%平均分配到四檔ETF,做地理和因子分散,另外50%現金就參考槓桿ETF做3倍也就是總資產150%的台指期,去符合生命週期投資法的兩倍槓桿操作。
但因為ETF發行分別在美國、德國和英國的交易所,而使用不同券商(國泰、富邦)去達成,本來選擇標的是AVUV,後來發行了德國更符合自己需求的AVWS,又發了英國的AVGS。
你先在國泰把全部AVUV賣出、買進QMOM,然後在富邦買進AVWS,然後又過幾個月在AVGS跟AVWS之間視bid/ask狀況和歐元美金匯率選擇買進當下可互相取代的標的。
所以目前實際上主要持有五個ETF(QMOM、JPGL、IMID、AVWS、AVGS),其中只有QMOM在國泰加上發行順序問題比重有些失衡超配。
國泰目前拿了一支個股MSTR,就當成比特幣,因為我們台灣人被金管會保護不會被割韭菜買不到複委托的加密資產,你又不打算用交易所和海外券商,就買它當間接持有,佔2%,現在大約是2100刀,比特幣最終不在6300k裡面,但因為它的波動,考慮提前加入配置。
另外目前的資產要達成6300k的目標只開兩倍槓桿有點不夠,但期貨經常有追繳通知還可能斷頭,所以你其實開了超過三倍的槓桿。
以目前多一口大台空一口微台的持倉,用封關小台收23806點計算,大約是4523k的部位,因為遠月要多20%保證金,考慮開三倍以上的槓桿波動,你兩個月轉一次避免保證金的增加,雖然現在的環境是實質正價差,這幾次轉倉算來利率大約在0.5-3.5%,正價差時大,前幾天又非常小。
為了不想買賣或電匯美金在國泰和富邦轉移,又要平衡動能和價值因子,在富邦那裡加碼了不少,你實際上大約持有1786k的ETF,還沒能完全平衡,導致期貨那邊現在槓桿率大約是3.8倍,其實遇到大跌爆倉也是很可能的,到時候要想辦法把剩下的錢拿去買正2,不要失去曝險,絕對不能在低點因為爆倉失去曝險。
有很多現金在數位帳戶裡面,會產生一種閒置資金很多的錯覺,這些可不能動,甚至理論上你應該賣出一部分ETF去換成更多現金降低期貨斷頭的風險,然後這些現金可能要找一些流動性高的地方停泊,目前在上海商銀cloudbank和永豐大戶各停了30K、linebank停了10k,然後剩下的都拿去定存了,一直在猶豫今年王道銀行的新戶活儲好像不賴該不該開,等部分一個月定存到期再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