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一個課後補習教育機構當班級導師,學生從小一到國一都有,主要是小學生。
有幾個女生很喜歡跳韓團舞,他們的核心成員是小三的小小,以及長得高䠷的恩。
有一次,小小跑來跟我說,有事需要我幫忙,但不要跟其他老師說。
那時候我進去機構沒多久,還有老師在帶我,他們也特別說不要跟那位老師說,總之我決定先跟他們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小小帶我到廁所,恩關在其中一個廁間裡面哭,不願意出來;了解了一下,是因為恩跟小小去找一個小六的學姊想要一起練跳舞,學姊不想跳,他們一直盧,盧到後面人家不開心,好像就不理她們了。
因為這樣,恩覺得學姊不理她,超級難過,就哭了起來。
我也去問了小五的學姊,她跟我講的內容補充了一些細節,說小小和恩在邀她跳舞的時候,還有一直大力拉她的手想要把她拉去跳舞,因為她們也不顧率她手很痛,所以她更不開心。
了解完狀況,我又回去廁所前面,終於讓恩出來以後,恩的情緒還在,我在想辦法讓她開心一點的時候,跳起how you like that,這首是恩跟小小都會跳的舞,也是因為他們我才學了整首的大概。
但因為旁邊的教室都在上課,我們跳的是嘴型有出來但聲音沒出來的消音版。
就這樣我跟小小跳著how you like that,而在過程中我已經協調讓小學姊再聽聽小小們的心意,接下來就是要讓她們都願意也敢去學姊那裡。
後來類似彩衣娛親的荒謬劇,終於讓小小和我得以帶著恩到學姐在的教室。
學姐聽了小小和恩的道歉和說明她們真的很想和她一起跳舞,也很怕她不喜歡她們不理她們了;學姐雖然不開心的情緒還沒消散,但很成熟地回應,並且讓她們知道她們還是可以繼續當朋友,只是像拉手這種不尊重對方意願的想法,真的不要再發生了。
機構時期,是我和兩個關係道別跟無法延續的時間點。
其實講明一點其一就是遇到認識十年以上的至交提出了不再聯絡的絕交之心。
小小他們因為覺得學姐不理她們,哭得像失去了整個世界。
可能就大人來看,事情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但那時候,世界很大,但也就在眼前,朋友也真的是會想一直擁有的寶藏。
日劇重啟人生裡面,聊天的時候提到「年紀越大,會覺得時間過很快,這是為什麼啊?」回答的人大抵的意思是說,假設小時候10歲,過去的時間是10年,一年也就是十分之一;但活到30歲,過去的一年,會變成三十分之一,時間的快慢實際上沒有改變,但我們對時間的回顧感因為這樣的分母變化起了轉變。
小時候我們擁有的東西,一顆彈珠就是可以寶貝的要命的至寶,長大了以後,價值觀和對事物的看法可能都改變了;彈珠可能是不見了也無所謂的玩具,其他有更多更龐雜的東西佔據了心思。
如果要讓快起來的時間感放慢,或是不讓自己在這樣快速的時間裡磨耗了心智,其中一個方法,似乎是經歷並且實踐更多你會好好記得的事,用豐富的回憶創造去疊加生命的時間。
2024年我都算是在巨大的不能接受裡面怨懟和自我貶低與質疑吧,還有在道歉了以後沒能挽回任何東西,因而覺得:「我都已經道歉了不然你還要我怎麼辦」的暴戾想法。
最近看到魚漿夫婦在臉書分享的貼文,提到道歉不只是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並且和對方就這件事賠罪,還有一個並存的元素是,要接受對方對這件事的看法和反應。
貼文裡是這麼說的:
你唯一可以原諒的,就是「不能原諒對方的自己」。 我之前在 Threads 上分享過的內容,我覺得很有共鳴,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原諒你,不是原諒你這一次,而是以後每次想起這件事時,我都要再原諒你一次。」 之前還有聊到原諒這件事,有人提出了這個看法,說這就是原諒的本質。我也很認同另一個朋友說的「沒有想起來不代表放下了,而就算放下了,也不代表不會再想起來。」 還有我之前引用的一段。 道歉的真正意義在於:「我承認自己錯了,並且願意接受你的負面情緒。」 而不是:「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想要我怎樣?」
我在想決裂的朋友關係要怎麼去接受時,持續在聽海苔熊的廣播,裡面提到,人對於感情和關係,容易沉浸在過去發生的好事裡面,進而去忽略自己現在處於糟糕的狀況,還盡力想要維持或延續關係。
但這時候你可以這樣想:如果我認識的是現在的他,我會想跟他在一起嗎 / 我會想跟這個人當朋友嗎?
如果答案是不會,也許你可以考慮結束這段質變為耗損著你的關係。
如果我遇到當時的我,我真的會超級受不了。
這樣一想,感覺好像蠻能瞭解我不願意去理解的答案核心。
「長大就是會不斷在失去東西,不要一直想那些不會回來的東西」,有人這樣跟我說,我也想要有辦法去接受。
就像雖然很芭樂也改變了很多,即便有很多成因,不管你怎麼想的,事情都已經塵埃落定。
於是長大了以後
你發現課本裡面教的學的 都只能當參考用
於是長大了以後
有些事你非得要經歷搞懂
長大了以後 不想懂也要懂
認命的接受不認命也接受
只是受傷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