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植物容易被馴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什麼樣的植物容易被馴化,這是個大哉問。世界上那麼多的植物中,光是被子植物就有30萬種,其中有數萬種植物可食用,但是,只有幾百種被馴化!而且從植物馴化的研究上看來,有些植物一再地被馴化,有些植物彷彿非常的「桀敖不馴」,到現在還是野生的狀態。


說來可能會嚇到你: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資料,有15種作物提供了90%人類所需的植物性卡路里。這麼少!想一下你每天吃的東西,是不是沒有多少種?


從過去的研究,我們知道狩獵/採集族群的食物多樣性比我等農耕族群多得多,而古代的農耕族群其實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採集與狩獵。難道他們不曾試著去馴化某些他們覺得特別美味的野植嗎?當然,就像我們種植物一樣,人們通常並不會告訴別人我們把什麼給「種死」了,所以失敗的馴化也不會留下記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成功的歷史。於是就有科學家在想,是不是這些已經馴化的植物之間,有一些共通的特性,讓他們比其他植物更容易被馴化?


透過整理目前的研究發現,他們提出三個可能影響植物馴化難易度的假說。他們認為,影響一種植物容不容易、甚至能不能被馴化,可以從三方面來看:性狀可塑性、基因連鎖、突變率


性狀可塑性」指的是同一基因型(相同的DNA)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性狀特徵。這種可塑性能讓植物不需要基因突變就能適應環境變化,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具有「性狀可塑性」的植物一定會比較好種。


他們認為,如果特定作物的祖先種比其他野生物種具有更高的性狀可塑性,而且在氣候變遷和人為管理下,這種可塑性有助於產生有利特徵,那就很容易成為「王的莊稼」,出現在我們的餐盤上了。


有沒有這樣的實例呢?有的。玉米的野生祖先「大芻草」(teosinte)就具有高度性狀可塑性,讓它可以輕鬆地適應栽培環境。2014年的研究便發現,大芻草在接近馴化當時的環境(較低的溫度與較低的二氧化碳)下,不僅其外型與現在截然不同,而且果實也都在同一時間成熟。另外,它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可以改變分枝模式。這些性狀,都顯示了大芻草具有高度的性狀可塑性,也使得它成為美洲原住民的主食。到了現代,更成為許多人(看不到)的主食之一!

玉米可以說是馴化作物中型態變異最大的。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玉米可以說是馴化作物中型態變異最大的。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科學家們認為,如果作物祖先種中,負責產生馴化性狀的基因之間有更緊密的基因連鎖的話,這樣可以讓作物的馴化更容易。過去有許多研究都發現所謂的「數量性狀基因座」(QTL)存在於小麥、水稻等作物中,而這些「QTL」很多都與馴化性狀相關。因此,他們認為這個因素也會影響到作物馴化的難易度。


不過,我個人是認為,性狀連鎖也不見得都只是好的面向。畢竟,基因的連鎖(linkage)會造成這些基因不容易透過互換(crossover)來跟別的植物互通有無,所以如果該基因會造成不利於馴化的性狀,那不就變得無法被馴化嗎?


再者,功能相似的基因,經常會在基因體上「當鄰居」,這樣這些基因的表現可以一起調節,對生物來說非常的方便。這個現象其實從原核生物的基因體就可以看到了。我博班的時候研究的與基因體複製相關的基因,就是像一串螃蟹一樣的連在一起。所以我個人是覺得,這個假說參考參考就好,不要想太多啦。


他們認為,有些作物的祖先種可能有較高的突變率,這使得它們能夠產生更多遺傳變異供我們選擇。在這裡,它們把轉位子(transposon)也包含進去。而所有的這些變異,在人為管理環境下也更容易被保留下來,於是就會產生一「拖拉庫」的變種啦!


在這裡,他們提供了一些觀察,如高粱(Sorghum bicolor)與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在馴化過程中就累積了較多的突變;這可能也意味著,它們的祖先物種也是這麼的「不可靠」(容易發生突變)。


另外,在玉米的研究上,他們估計有超過1600個基因在馴化過程中經歷人工選擇,但是理論模型卻認為同時最多只能維持約100個位點的人工選擇。這是否意味著,玉米的許多改變可能是透過累積突變來實現的呢?其實,玉米應該是所有農作物裡,野生種與栽培種型態差距最大的植物喔!


至於論文會特別提到轉位子的作用則是因為,目前已經發現多個與馴化性狀相關的轉位子插入事件,意味著轉位子可能也是影響突變率、甚至影響到馴化的難易度的因子之一。


當然,要證明這些假說為真,需要進行更多研究,包括需要能夠對作物祖先種和非馴化近緣種的突變率進行系統性比較,以及更深入地理解突變在馴化過程中的具體作用等等。


但是,要研究這個題目,目前還有許多「天險」需要克服。其中一個是,要做這樣的研究,我們需要野生種。但是通常野生物種的種子收集較少,甚至有些作物的野生種已無處可尋!沒有野生種,或許可以使用近緣種,但是「白馬非馬」,用近緣種做的研究,只怕無法說服所有人。這個部分應該是最難的!


另外一個「天險」就是,野生種往往比較難栽培,甚至有些野生種是多年生(如棉花),造成研究週期被迫拉長。然後,很多野生種的種子會休眠,這也增加了研究難度!更不要提,有些野生種是雌雄異株(如葡萄、木瓜),更讓研究的難度雪上加霜了!


這篇論文讓我想到Jared Diamond的《槍砲、病菌與鋼鐵》裡面提到,農作物能被人類選中來馴化,必需要有下列性狀:產量大、口感好(至少不能有毒)、一年生(生長期短)、雌雄同體且自花授粉(容易保留性狀也讓育種變得容易)、容易儲存。雖然與這裡提到的三點好像不是那麼相關,但是對照著看也蠻有趣的!


參考文獻:


Romero, A. J., Kolesnikova, A., Ezard, T. H. G., Charles, M., Gutaker, R. M., Osborne, C. P., & Chapman, M. A. (2024). 'Domesticability': were some species predisposed for domestication?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https://doi.org/10.1016/j.tree.2024.12.0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槍砲、病菌與鋼鐵》大概是我看過生物演化跟社會最常被提出來的書了 XDD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1會員
60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什麼是「入侵植物」(invasive plants)?入侵植物不但是外來的,還要長得快、能到處長、造成災害,才會被叫最入侵植物。 有一種景天科植物,就因為實在太會長了,被英國列為禁止販售的入侵種! 到底為什麼它這麼會長呢?
Thumbnail
什麼是「入侵植物」(invasive plants)?入侵植物不但是外來的,還要長得快、能到處長、造成災害,才會被叫最入侵植物。 有一種景天科植物,就因為實在太會長了,被英國列為禁止販售的入侵種! 到底為什麼它這麼會長呢?
Thumbnail
記得之前曾提到,馴化會讓植物對病蟲害的反應減弱;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說法。 研究團隊分析了187種植物的R-基因數量與密度,以及「比葉面積」(SLA,specific leaf area),發現R-基因密度越高的植物,生長的速度就越慢。
Thumbnail
記得之前曾提到,馴化會讓植物對病蟲害的反應減弱;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這個說法。 研究團隊分析了187種植物的R-基因數量與密度,以及「比葉面積」(SLA,specific leaf area),發現R-基因密度越高的植物,生長的速度就越慢。
Thumbnail
組合盆栽應用在園藝治療教案裡,非常普通受歡迎,可以應用在不同對象,作難易度的規劃調整,又可以依褔祉目的、植物類別等分為室內植物組盆或草花組盆、香草組盆、多肉組盆等。本篇主要就如何簡單運用組盆原則介紹。 本次組合盆栽課程運用的植物: 這班依個案的需求設計,植物選擇運用的很廣,包含開花植物、香草
Thumbnail
組合盆栽應用在園藝治療教案裡,非常普通受歡迎,可以應用在不同對象,作難易度的規劃調整,又可以依褔祉目的、植物類別等分為室內植物組盆或草花組盆、香草組盆、多肉組盆等。本篇主要就如何簡單運用組盆原則介紹。 本次組合盆栽課程運用的植物: 這班依個案的需求設計,植物選擇運用的很廣,包含開花植物、香草
Thumbnail
般若 法身 ... 靈的碎片 郁郁黃花 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在所有的生靈中最特殊的應是植物 目前植物是環境的生產者 所以植物應是生命體中最美的存在 可以美到個無法企及的高度 那就是為什麼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被植物吸引 千里迢迢地也要見上一面的原因
Thumbnail
般若 法身 ... 靈的碎片 郁郁黃花 無非般若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在所有的生靈中最特殊的應是植物 目前植物是環境的生產者 所以植物應是生命體中最美的存在 可以美到個無法企及的高度 那就是為什麼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被植物吸引 千里迢迢地也要見上一面的原因
Thumbnail
植物本就長於大地,接受自然雨露、任憑風吹日曬而生。照理說來,露養植物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才對。 但「環境」對植物的影響,真的很大。 以多肉而言,其種類繁多,原生地的環境也各有差異。並且,再經過多肉賣家的馴養,多少改變了多肉原生的體質。
Thumbnail
植物本就長於大地,接受自然雨露、任憑風吹日曬而生。照理說來,露養植物應該不是一件難事才對。 但「環境」對植物的影響,真的很大。 以多肉而言,其種類繁多,原生地的環境也各有差異。並且,再經過多肉賣家的馴養,多少改變了多肉原生的體質。
Thumbnail
多肉繁殖不難,只要掌握一些繁殖技能,輕輕鬆鬆一盆變十盆,往後根本不用再買多肉了。到底如繁殖?來看看吧!
Thumbnail
多肉繁殖不難,只要掌握一些繁殖技能,輕輕鬆鬆一盆變十盆,往後根本不用再買多肉了。到底如繁殖?來看看吧!
Thumbnail
多肉植物是很多花友的心頭好,它們型態各異,別具特色,看著那萌萌可愛的樣子,忍不住要入手種植物。然而,當你入手後,發現很難養活,而且沒有死亡前"預告",令你一臉無奈。不知如 也許不一定是你的種植技巧問題,可能與它的體格強弱有關!
Thumbnail
多肉植物是很多花友的心頭好,它們型態各異,別具特色,看著那萌萌可愛的樣子,忍不住要入手種植物。然而,當你入手後,發現很難養活,而且沒有死亡前"預告",令你一臉無奈。不知如 也許不一定是你的種植技巧問題,可能與它的體格強弱有關!
Thumbnail
搬回鄉下想好好種菜,愛往外跑的我發現菜太難種了,草長的速度遠勝過嬌嫩的菜,我氣得想把草都吃掉! 仔細研究才發現,身邊野草太多可以吃了,而且還各有療效,老天爺對我們太好了,把需要的都放在我們身邊了。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路邊的野草不要亂除! #黃鵪菜 #一支香 #山根龍 #鼠麴草 #清明草 #黃蒿
Thumbnail
搬回鄉下想好好種菜,愛往外跑的我發現菜太難種了,草長的速度遠勝過嬌嫩的菜,我氣得想把草都吃掉! 仔細研究才發現,身邊野草太多可以吃了,而且還各有療效,老天爺對我們太好了,把需要的都放在我們身邊了。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路邊的野草不要亂除! #黃鵪菜 #一支香 #山根龍 #鼠麴草 #清明草 #黃蒿
Thumbnail
景天科伽籃菜属落地生根(不死鳥),為馬達加斯加島多肉植物品種之一。和馬島很多珍稀多肉植物不同,落地生根有著超強的環境適應力和繁殖能力,很容易氾濫成災,是少數不太受人歡迎的多肉品種。但盡管如何,它的顏值不算很低,而且養護簡單,不用怎樣打理,市場上也有一定的''忠實粉絲''。
Thumbnail
景天科伽籃菜属落地生根(不死鳥),為馬達加斯加島多肉植物品種之一。和馬島很多珍稀多肉植物不同,落地生根有著超強的環境適應力和繁殖能力,很容易氾濫成災,是少數不太受人歡迎的多肉品種。但盡管如何,它的顏值不算很低,而且養護簡單,不用怎樣打理,市場上也有一定的''忠實粉絲''。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高教授實驗室去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食蟲植物與他們的惡鄰居,還有對保育策略的相關建議。在很多冒險故事中,食蟲植物被打造得巨大無比,連人都吃得下去,而在馬力歐遊戲中,也要小心被巨型食人花吞食,不過在人生遊戲裡,大家倒是不用擔心會因為食蟲植物 Game over,我們甚至需要找些方法保護它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高教授實驗室去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食蟲植物與他們的惡鄰居,還有對保育策略的相關建議。在很多冒險故事中,食蟲植物被打造得巨大無比,連人都吃得下去,而在馬力歐遊戲中,也要小心被巨型食人花吞食,不過在人生遊戲裡,大家倒是不用擔心會因為食蟲植物 Game over,我們甚至需要找些方法保護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