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死刑的執行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天各家媒體頭條新聞,報導了前天晚間處決一名死刑犯的消息。此案早在七年半以前就已經定讞,只是遲延執行而已,不足以改變去年憲法法庭判決產生實質廢除死刑的效應。部分人士認為這是政府表達支持死刑的決心,未免解讀錯誤。

本篇文章不討論具體案情,而是要來談論執行死刑的方法問題。

死刑雖然未必違反憲法,但其執行不容許採用非人道的方法。日本最高裁判所昭和23年(1948年)3月12日判例,認為執行死刑如果採用火焚、磔刑、斬首、釜蒸等方式,便違背了日本憲法第36條禁止殘虐刑罰的規定。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1991年第469號Ng v. Canada一案審議結論,認為瓦斯行刑的死亡過程需時10分鐘以上,拖延受刑人身心遭受極度苦楚的時間,與國際公認的人道處遇不符。美國聯邦最高法院2008年Baze v. Rees一案判例,認為死刑本身雖然合憲,但其執行方法諸如開膛破肚、斬首、分屍、剜刑、火焚,即與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8條禁止殘酷異常刑罰的規定相違背。以上所述,充分顯示死刑即使合憲,仍應採用符合人道的方式去執行。

依照《監獄行刑法》第145條第2項授權法務部訂定的《執行死刑規則》第6條第1項規定:「執行死刑,用槍決、藥劑注射或其他符合人道之適當方式為之。」政府遷台以來截至前天處決一名死刑犯為止,總計執行死刑717人(民國76年7月14日以前戒嚴時期軍法審判執行死刑人數不詳並未列計在內),全數採用槍決方式執行。所稱「藥劑注射」是在民國82年7月修正《監獄行刑法》第90條(舊條文)新增的執行方式,當年立法理由記載:「注射刑不失為最具人道的方法,為美國存置死刑州中使用最多者」,現已列入《執行死刑規則》。然而自從《監獄行刑法》舊條文至今已逾30年,始終未見採用。至於「其他符合人道之適當方式」,究何所指,有待觀察未來事例。

美國去年(2024)執行死刑人數為25名,採用藥劑注射處決者22人,其餘3人是用氮氣處決。關於藥劑注射,曾有多起受刑人質疑藥劑成分具有導致異常痛苦風險的爭議,聯邦最高法院2019年Bucklew v. Precythe一案判例認為憲法增修條文第8條並未保證受刑人無痛苦的死亡(painless death),此話似乎說來無奈。

上述民國82年《監獄行刑法》第90條舊條文的立法理由,將槍斃刑與注射刑相比較,認為前者執行迅速、殘忍性低,後者為最具人道的方法。足見槍決仍有殘忍性。當年既然強調藥劑注射最符合人道(中國大陸從1997年起即已採用注射刑),為什麼30多年來從未研討採用,令人費解。

其實究竟哪種執行死刑的方法符合人道,對於受刑人最不痛苦,全然無法獲得實證。無論採用哪種執行方法,皆無「不痛苦」的可能,根本癥結在於死刑存廢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度樸-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9
您說得很正確。
晴山-avatar-img
2025/01/19
最近看了司改會幾個道長,都把死刑重心,從非常上訴改為受刑能力上。 尤其在死刑量刑上,從刑法57第4.5.6款,從心裡諮商等各方面加入各方面意見。
avatar-img
度樸的沙龍
15會員
49內容數
配合法律時事新聞,提供簡要解說,普及法律常識。
度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今天的聯合報A12版,有一則標題是「陸籍夫告台女重婚罪勝訴」的新聞報導。自從民國97年5月23日開始施行的《民法》改採結婚登記制以後,罕見發生重婚的案例,作者提出分析說明。
2025/04/06
今天的聯合報A12版,有一則標題是「陸籍夫告台女重婚罪勝訴」的新聞報導。自從民國97年5月23日開始施行的《民法》改採結婚登記制以後,罕見發生重婚的案例,作者提出分析說明。
2025/03/14
今天中國時報AA2焦點新聞版,有一則標題是「杜特蒂押抵海牙等待受審」的報導。杜特蒂是菲律賓已卸任的總統,海牙在荷蘭,是國際刑事法院所在地,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作者在此提供簡要解説,盼能普及國際法的常識
Thumbnail
2025/03/14
今天中國時報AA2焦點新聞版,有一則標題是「杜特蒂押抵海牙等待受審」的報導。杜特蒂是菲律賓已卸任的總統,海牙在荷蘭,是國際刑事法院所在地,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作者在此提供簡要解説,盼能普及國際法的常識
Thumbnail
2025/02/27
昨天的中國時報A6版有一則新聞報導,內容説到在一件「精舍命案」中,原先以證人身分接受檢察官訊問的某位藝人,已經轉變成被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本篇短文提供解說。
2025/02/27
昨天的中國時報A6版有一則新聞報導,內容説到在一件「精舍命案」中,原先以證人身分接受檢察官訊問的某位藝人,已經轉變成被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本篇短文提供解說。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4年9月20日,司法院公佈的憲法法庭113年第8號判決,針對臺灣長期爭議的死刑存廢問題進行回應,認定死刑在特定條件下合憲。文章深入探討死刑的社會意義、政府視角及被害家屬的正義需求,並挑戰大眾對死刑的傳統看法。本篇文章呼籲多元觀點來探討死刑議題,並提出對未來法律政策的重要反思。
Thumbnail
2024年9月20日,司法院公佈的憲法法庭113年第8號判決,針對臺灣長期爭議的死刑存廢問題進行回應,認定死刑在特定條件下合憲。文章深入探討死刑的社會意義、政府視角及被害家屬的正義需求,並挑戰大眾對死刑的傳統看法。本篇文章呼籲多元觀點來探討死刑議題,並提出對未來法律政策的重要反思。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4039號刑事判決:「死刑係以剝奪受制裁者之生命作為刑罰手段,屬最嚴厲刑罰且具有不可回復性,適用死刑必須嚴格及慎重,如同古諺所云,惟有在『求其生而不可得』之情形,始有適用死刑之可能」,死刑是最嚴重且具不可回復性的處罰,因此唯有在極端狀況下方得處以死刑;同樣的概念在勞資關係中
Thumbnail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4039號刑事判決:「死刑係以剝奪受制裁者之生命作為刑罰手段,屬最嚴厲刑罰且具有不可回復性,適用死刑必須嚴格及慎重,如同古諺所云,惟有在『求其生而不可得』之情形,始有適用死刑之可能」,死刑是最嚴重且具不可回復性的處罰,因此唯有在極端狀況下方得處以死刑;同樣的概念在勞資關係中
Thumbnail
一、前世今身:釋字第476號解釋 數十年前臺北地方法院法官陳志祥向司法院大法官聲請解釋[1],陳法官針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販賣或運輸毒品罪之法定刑,均為死刑或無期徒刑」,認為其有違權力分立原則及及罪刑相當原則,然而釋字第476號解釋並未做出違憲宣告。 其中關於死刑、無期徒刑之法定刑規定,係本於
Thumbnail
一、前世今身:釋字第476號解釋 數十年前臺北地方法院法官陳志祥向司法院大法官聲請解釋[1],陳法官針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中「販賣或運輸毒品罪之法定刑,均為死刑或無期徒刑」,認為其有違權力分立原則及及罪刑相當原則,然而釋字第476號解釋並未做出違憲宣告。 其中關於死刑、無期徒刑之法定刑規定,係本於
Thumbnail
在台灣現行的刑法當中275條加工自殺罪 條文內容指出受他人囑託或得其承諾而殺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 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殺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刑法當中的阻卻違法事由 其中之一是「醫療行為」在這邊我舉個例子例如醫生幫病人動手術不會觸犯傷害罪 因為這是醫療行為醫療行為顧名思義 希
Thumbnail
在台灣現行的刑法當中275條加工自殺罪 條文內容指出受他人囑託或得其承諾而殺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 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殺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刑法當中的阻卻違法事由 其中之一是「醫療行為」在這邊我舉個例子例如醫生幫病人動手術不會觸犯傷害罪 因為這是醫療行為醫療行為顧名思義 希
Thumbnail
討論廢死議題前,我們首先得對死刑有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上的闡述,是指國家機關或政治團體,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剝奪生命權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這段敘述裡面,牽涉到了國家、法律、權力、剝奪、及生命權這幾個關鍵字,而這些關鍵字將會在後續的討論中,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討論廢死議題前,我們首先得對死刑有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上的闡述,是指國家機關或政治團體,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剝奪生命權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這段敘述裡面,牽涉到了國家、法律、權力、剝奪、及生命權這幾個關鍵字,而這些關鍵字將會在後續的討論中,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欲廢死刑,光明正大的做法便是依民主原則修改牽涉到的法律,法條上無死刑,自然無人被法律剝奪生命。當前國人反對廢死者占大多數,贊成方的執政黨和廢死團體理應提出論述,並與反對方詰辯,力求社會趨於共識,最後達成合乎多數民意的廢死修法目標。如此方為磊落坦蕩之舉。遺憾的是,我們罕見執政黨與廢死團體對國人闡論甚麼
Thumbnail
欲廢死刑,光明正大的做法便是依民主原則修改牽涉到的法律,法條上無死刑,自然無人被法律剝奪生命。當前國人反對廢死者占大多數,贊成方的執政黨和廢死團體理應提出論述,並與反對方詰辯,力求社會趨於共識,最後達成合乎多數民意的廢死修法目標。如此方為磊落坦蕩之舉。遺憾的是,我們罕見執政黨與廢死團體對國人闡論甚麼
Thumbnail
台灣最近因為殺警案,死刑存廢又被提上檯面。我看到一位警察朋友在臉書說,站在他的立場,他覺得在常執行死刑、或是殺警唯一死刑的國家,執勤會更危險,因為當逃亡中的犯人橫豎也是死,走投無路時的反撲力道會更可怕。
Thumbnail
台灣最近因為殺警案,死刑存廢又被提上檯面。我看到一位警察朋友在臉書說,站在他的立場,他覺得在常執行死刑、或是殺警唯一死刑的國家,執勤會更危險,因為當逃亡中的犯人橫豎也是死,走投無路時的反撲力道會更可怕。
Thumbnail
在本次刑法總則的介紹,要談到的是「犯罪」主要招致的法律效果—「刑罰」。而刑罰在分類上,可分為生命刑(生命被剝奪,如死刑)、自由刑(人身自由被限制,如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即罰金刑(財產被剝奪,如罰金)。而當法院作出被告的有罪判決時,在判決中的「主文欄」就會將「所犯的罪名」及「所處的刑罰」寫
Thumbnail
在本次刑法總則的介紹,要談到的是「犯罪」主要招致的法律效果—「刑罰」。而刑罰在分類上,可分為生命刑(生命被剝奪,如死刑)、自由刑(人身自由被限制,如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即罰金刑(財產被剝奪,如罰金)。而當法院作出被告的有罪判決時,在判決中的「主文欄」就會將「所犯的罪名」及「所處的刑罰」寫
Thumbnail
追訴期的規定常讓民眾認為是在保護罪犯,犯人只要躲過追訴期後就沒辦法再對他們起訴。但其實會有這樣的規定也是在催促司法機關盡早辦案,因為刑法很講究證據,時間越久證據就越難取得,越早偵破案件越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追訴權時效只會用在「從來沒有被偵辦過的對象」,如果在偵查期間已經被列為嫌疑人,追訴時效就會
Thumbnail
追訴期的規定常讓民眾認為是在保護罪犯,犯人只要躲過追訴期後就沒辦法再對他們起訴。但其實會有這樣的規定也是在催促司法機關盡早辦案,因為刑法很講究證據,時間越久證據就越難取得,越早偵破案件越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追訴權時效只會用在「從來沒有被偵辦過的對象」,如果在偵查期間已經被列為嫌疑人,追訴時效就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