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館長選書相簿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
《我可能錯了》這本書在前兩年就超紅的,當時我是有讀這本書的,當下對這本書沒有特別的感覺,甚至覺得大家對這本書的讚譽有點言過其實。最近生活遇到了一些事,我又想起了這本書,重新把它從書櫃拿下來看。這一次閱讀感受完全不一樣,覺得這本書根本就是在對我說的嘛!•••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瑞典的經濟學家,某一天他竟然選擇到泰國出家隱居山林,這一隱居就是17年,後來他竟然還俗了。這本書就是記錄他如何走進山林修行,又如何走出山林,回到我們原本居住的世界。這本書有幾個觀念幫助我很大:#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只一種理性不是唯一的工具,我們還有另外一種或許知識和做出決定的方式,我們擁有受到其他的時刻,稱之為「智慧」。知識是好的,科技、醫療、民主,但作者提醒我們,我們擁有的不只是理性。書中引用愛因斯坦的話:「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遵從這個僕人,忘記這項恩賜。」#沒有什麼事恆久不變的,就連最艱難的時期也是一樣。書上說,大部分的心理痛苦都是自願和自己造成的。也就是說一切都會過去,或許再當下會這樣的痛苦糾結,以為會一輩子這麼痛苦,但事實上,這一切會過去的。#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他說他在修行的時候,有一個老師告訴他:如果你不忙目的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如果你能全身灌注(而且心只在當下),如果你的注意力不被拉走,就會發現一向基本的原則。也就是整個宇宙根據以下原則運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所有人都受到兩種念頭支配,一種是我們的過去,另一種是我們的未來。我這些念頭有相同的軌跡,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總是背著兩個沉重的背包往前走,一個是過去,一個是未來。他們都是很棒很有價值的背包,但請試試看你是否能放下他們,一下子就好,看看自己是否可以在此時更直接的正視一些事情。如果成功了,你之後可以再背起這個背包,如果你還想的話。#關於與人的相處在寺廟裡你以為是獨居,事實上過著團體生活。還是有可能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作者說他曾經到英國的寺院出家的時候,和別人吵架,當時的住持告訴他:「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書上說,在800年前波斯蘇菲派的大師魯米就說過:「#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又有一次,他們的工作是移動一尊巨大的黃銅佛像。大家開始七嘴八舌,提供更快更省力的工作方法。這時候另一位住持告訴他:「#重點不是我們怎樣有效率的執行這件事,#而是每個人在完成工作後的感受。」#喜歡別人本來的樣子作者直白的說,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那要怎麼樣讓一個人變得好相處,自己不會那麼討厭他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學會喜歡他們本來的樣子。」#結語原來,閱讀也是講緣份的。有時候對一本書沒有感覺,可能只是還不需要,在你人生需要的時候,你就會拿起來閱讀了。一本書的書名,封面的關鍵字,其實都隱藏著某個部分對自己生命的渴望。但願我們都可以在需要的時刻,遇見那本我們需要的書。#我可能錯了#先覺出版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館長選書 114年第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