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幣貶值的大環境下,各類日旅交通票券陸續改版、漲價,已經不是罕見的新聞,連JR的「青春18きっぷ」也難以自外於這股漲風之外。
對鐵道迷來說,「青春18きっぷ」向來是以青春為名,卻不限年齡的壯遊通票。過往每張五格且不記名的票券,既可以提供一個人在使用期限內任選五天,或購買一張讓五個人各自使用一格,即使一個人用不滿五格,也可將剩餘的格數轉賣到金券店,讓只需要零星格數的有緣人能夠接手。
不過,如此彈性的使用方式,在票券漲價之後也隨之改動。
去年宣布改版之後的「青春18きっぷ」,雖然不必再走人工改札蓋章、驗票,可以通過自動改札,但票券已由彈性五日使用,改為分為連續三日( 10000 yen )與五日券( 12050 yen)兩種,且必須為同一個人使用,不能再由多人分享同一張票券。失望的鐵道迷將新版的通票稱之為「改惡」,因為使用的自由度與靈活性大打折扣,規則的變更,被解讀為青春壯遊再也不回去的象徵。
去年在北海道與東京,逛了幾個鐵道相關的展覽,例如北海道博物館的特別展「みんなの鉄道:がんばれ!地域の公共交通」;以及新橋的鐵道歷史展示室,從埼玉市鐵博(前身是交通博物館)借展的的部分收藏,所企劃的「驚(おどろき)・鉄道博物館收蔵展」。
兩個鐵道展所陳列的佈展物件,無獨有偶的都有國鐵時代與JR成立之後所發行的「青春18きっぷ」。
北海道博物館裡,陳列的是 1987 年,由JR北海道所販售的通票。 1987 年正好是國鐵民營化,各家JR成立的年代,所以券名的上方,已印有「北」(北海道)與「企」(企劃)的字樣,取代原本的「國鐵」,與「企」。
而新橋的鐵道歷史展示室,除了車票,更展出了「青春18きっぷ」最具代表性的幾張的海報。
歷年「青春18きっぷ」的海報,靜態的畫面裡,總有瀕臨山海軌道上的普通列車,與遠離都會、外觀懷舊的車站。特別是四國予讚線的下灘車站,為票券代言的印象深入人心。
下灘初次成為「青春18きっぷ」的代言車站,是在 1998 年,海報以正中央的線路,側邊候車月台坐著JK的身影,搭配「從抵達車站的列車走下來的是高中生的我」(駅に着いた列車から、高校生の私が降りてきた)為標語,來呈顯主視覺。
此後連續三年,下灘車站繼續為「青春18きっぷ」代言。 1999 年版的海報裡,以透過下灘站舍望向門外,看見半個站牌與海天一線的視野,並以「不假思索的下車,這樣的經驗你曾經有過嗎」(思わず降りてしまう、という経験をし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為標語,鼓動人們來一段長途又任性中途下車的鐵道之旅。
想去伊予灘看海嗎?雖然我那一年跑去下灘,並不是在這張通票的利用期間。
若以 1987 年仍是彈性五日,售價 11000 日幣的通票看,改版後售價 12050 日幣的連續五日通票,其實還是挺青春的價格。改版後的通票,縱然減損其彈性靈活的優勢,讓人難免感到些許遺憾,但也不意味著旅人與青春壯遊的緣分就此別過。
就像 2000 年仍以下灘車站代言的冬季版通票,所揭示的標語:「我正在日本某個地方」(僕は日本のどこかにいます)那般,今後的「青春18きっぷ」以一種不同的面貌,持續帶著旅人,前往那些仍然尚未抵達,或原本沒有計畫下車的山間、海角、無名小站。
或許票券象徵的青春與壯遊沒有不見,只是大家需要重新適應它改變之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