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十九篇题注】「扫罗打发人窥探大卫的房屋,要杀他。那时,大卫作这金诗,交与伶长。调用休要毁坏。」
这是一首求告之诗,祷告的人受到仇敌的攻击,求神拯救。写诗背景见题注,本诗为大卫所作,后来经过修订,成为一篇为国祈祷的诗。诗人用夜来描写仇敌的危险和毁谤(6,14节),用清晨比喻神的拯救(16节)。
这一篇背景是撒上 19:11-18 所记载的事件。本诗的背景与诗56,57,58篇相似,是在巨大的危险求救的呼吁。结尾时突然转为感谢得救的实现。本诗分为两段:1-10节祈求从仇敌手中得救,11-17节祈求惩罚他们。本诗富有活力,行文正规,在两段的相应部位重复了形象的诗句(6;14节)和副歌(9;17节)。
一、求神救援脱离敌害(1-17)
祈求的内容和基础:诗人「开门见山」的求神救他脱离仇敌,因他没有犯过罪,不应受他们迫害(3下)。诗人在3节上和6-7节描写敌人的恶毒,藉此暗示他的苦况。这些敌人不停寻找可以谋害的对象,犹如饥饿的野狗晚上到处觅食。这情景叫人想起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祈求的基础:神是诗人的力量和高台,而且爱护他,必会叫他亲眼见到敌人遭报。祈求的内容:诗人再次求神消灭敌人。结语:诗人重述敌人像饿狗一样伺机陷害他,如果不成功,便会如狗狂吠;但他深信神必会救援,故以赞美作为本诗的结尾。
【诗五十九1】「我的神啊,求你救我脱离仇敌,把我安置在高处,得脱那些起来攻击我的人;」
「求你救我脱离仇敌」:扫罗所差杀大卫的人。此外,大卫的仇敌遍布国内外,他们背后隐藏着撒但的势力,想要灭绝神的百姓。「把我安置在高处」:意指“将我置于仇敌之上”。若被神高举,仇敌岂敢攻击他? 在仇敌面前,我们如果只是求神消灭仇敌,还会有新的仇敌出现;但大卫却是求神「把我安置在高处」,让一切仇敌都够不着他。同样,如果我们只是求神挪走礁石,后面还会有新的礁石;但如果神提高了我们生命的水位,后面的礁石就不再会成为我们的难处。
【诗五十九2】「求你救我脱离作孽的人和喜爱流人血的人。」
「喜爱流人血的人」:这些人残忍到专以害人为乐的地步。事实上,残忍是堕落人的本性,人之间的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人多数喜欢批评,多于赞扬。 本篇的背景是扫罗因妒忌而追杀合神心意的大卫(撒上十九11~12)。神允许「作孽的人和喜爱流人血的人」追赶祂的受膏者,正是要在大卫的身上做拆毁和建立的工作:一面破碎旧人、一面造就新人。
【诗五十九3】「因为他们埋伏,要害我的命。有能力的人聚集来攻击我。耶和华啊,这不是为我的过犯,也不是为我的罪愆。」
「因为他们埋伏,要害我的命」:扫罗派人埋伏在大卫的房屋周围,要等到天亮杀他(撒上十九11)。根据撒上19:11-18,大卫的妻子米甲是扫罗的女儿;她告诉大卫扫罗要杀他,并且帮助他夜里从窗户逃走。「有能力的人聚集来攻击我」:有能力的人绝不能与神相比。「这不是为我的过犯,也不是为我的罪愆」:这是诗人为自己的无辜辩护。大卫所受的逼迫不是为他自己的过犯,乃是因为神拣选了他作以色列人的王。照样信徒遭患难,也未必是因为他们的过犯,乃是因为他们得蒙神的喜悦,以致被魔鬼嫉恨了。他们若能忍受这样的逼迫、患难,在神看来是极其宝贵的。
【诗五十九4】「我虽然无过,他们预备整齐,跑来攻击我。求你兴起鉴察,帮助我。」
「我虽然无过,他们预备整齐,跑来攻击我」:「我虽然无过」表白自己的纯洁是大卫早期作品的特征,与后期告白“我是在罪孽里生的”(诗51:5)形成鲜明对比。大卫在这里并非主张自己全然无罪,乃在陈明眼前仇敌的攻击并非因自己的过犯而来。大卫被人恨恶的时候,求那鉴察人心的神鉴察我、帮助我。神知道大卫心中没有过犯,他的良心是无亏的,所以他可以放心的倚靠神。
【诗五十九5】「万军之神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求你兴起,惩治万邦,不要怜悯行诡诈的恶人。细拉」
「万军之神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求你兴起,惩治万邦」:「万邦」指以色列众仇敌;大卫吁求神惩罚危害自己的仇敌,进一步呼求神惩治民族的仇敌、敌挡神的万邦。「不要怜悯行诡诈的恶人」:神若是怜悯仇敌,就是任凭他们逼迫神所喜爱的义人了。公义的神决不会这样做。所以诗人求神“不要怜悯行诡诈的恶人。”
【诗五十九6】「他们晚上转回,叫号如狗,围城绕行。」
「他们晚上转回,叫号如狗,围城绕行」:诗人把他的仇敌(1-2节)比作东方半饥饿半野性的狗,白天藏着睡觉,夜间来到乡村小镇搜寻食物(22:16注释)。大卫把埋伏攻击他的仇敌(撒上十九11)比作饥饿的野狗,夜间想到城里搜寻食物。比喻仇敌在市内巡逻,不让诗人逃跑。(本节和14节几乎完全相同)(14节注释)。
【诗五十九7】「他们口中喷吐恶言,嘴里有刀。他们说:“有谁听见?”」
「他们口中喷吐恶言,嘴里有刀。他们说:有谁听见」:不敬畏神的人,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十二34),所以自然就会「喷吐恶言,嘴里有刀」(7节),还以为「有谁听见」?这些敌人骄傲自恃,不怕神的刑罚。
【诗五十九8】「但你耶和华必笑话他们,你要嗤笑万邦。」
诗篇三次形容“神发笑”(2:4;37:13;59:8),但都不是因欢喜发笑,乃是嘲笑恶人虚妄的图谋。但这些恶人是耶和华所认识的——祂耻笑他们的愚昧,这位神也以冷冷的嘲笑轻视这自夸的万邦。
【诗五十九9】「我的力量啊,我必仰望你,因为神是我的高台。」
「我的力量」:与3节那些「有能力的敌人」相对;有能力的敌人绝不能与那有力量的耶和华相比。「神是我的高台」:意指“神是我的山寨”,意味着仇敌不能来害我。这位神是大卫的力量,是大卫所仰望和作他高台的那一位(9节是副歌,与第17节相似)。
【诗五十九10】「我的神要以慈爱迎接我。神要叫我看见我仇敌遭报。」
「我的神要以慈爱迎接我」:大卫所经历的无数苦难,神从未收回对他的慈爱。即使圣徒身处危难试炼,只要记得神极大的看顾,就能胜过试炼。苦难是经历神慈爱的最佳训练途径(119:71)。「神要叫我看见我仇敌遭报」:以神为力量的人可以放心,知道有一日恶人必遭报。因他能看透事情结局的缘故,所以,以神为力量的人,不单不会嫉妒恶人,反而为恶人的灵魂担忧、可怜他。9-10节是副歌,在第17节里重复,稍有变动。
【诗五十九11】「不要杀他们,恐怕我的民忘记。主啊,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用你的能力使他们四散,且降为卑。」
「不要杀他们,恐怕我的民忘记」:诗人求神不要立刻把敌人杀死,而是以「文火慢煎」的方式让他们受折磨,好叫诗人的同胞有所警惕,不把敌人的灭亡视为偶然。「主啊,你是我们的盾牌,求你用你的能力使他们四散,且降为卑」:「四散」是说使敌人象流浪者一样,无处可以栖身,这样,才可以显明神一定刑罚恶人活生生的证据。大卫求神惩罚恶人,以至百姓知道犯罪的严重,尤其是言语上的犯罪(12节)。他求神把他们分散,而降为卑,但不是杀死。这样,就可以要让那些作恶的人再有一个悔改的机会。
【诗五十九12】「因他们口中的罪和嘴里的言语,并咒骂虚谎的话,愿他们在骄傲之中被缠住了。」
「因他们口中的罪和嘴里的言语,并咒骂虚谎的话」: 恶人的言语总是充满咒诅、虚假。但他们对义人的诅咒必不成就,神反会惩罚他们。「愿他们在骄傲之中被缠住了」:实际上,不必等到神发怒,人「口中的罪和嘴里的言语」必然会害死自己,人的「骄傲」必会象捕兽的网缠住自己。骄傲抬高自己是神恨恶的大罪;骄傲能使坐在荣耀之座的人马上跌倒。诗中恶人吐露骄傲之言,然而,未曾表露的内心骄傲,也是可怕的恶念(箴16:18;赛14:12~15;但4:30~33);骄傲亦等于直接向神挑战。
【诗五十九13】「求你发怒,使他们消灭,以致归于无有,叫他们知道神在雅各中间掌权,直到地极。细拉」
「神在雅各中间掌权」:「雅各」指蒙神拣选的百姓以色列;创造全地并推动历史车轮的神,至今依然在他拣选的圣徒中运行并掌权。「叫他们知道……直到地极」:「直到地极」神统治着地上的万国,不单单是以色列;全地都当知道神在治理全地。诗人在十一节中求神不要杀恶人,为什么现在又要神消灭他们呢?难道是先后矛盾吗?其实这两节经文都是对的,其中所说的都要成就。头一个祷告要神不立即杀他们(11节),乃是要给他们一个悔改的机会,而且要借着这些恶人来试炼义人。然而,他们若故意硬着颈项,至终神还是要消灭他们。因此,这两个祷告都要成就,只不过是时间关系而已。
【诗五十九14-15】14「到了晚上,任凭他们转回,任凭他们叫号如狗,围城绕行。」15】「他们必走来走去,寻找食物;若不得饱,就终夜在外。」
诗人再用“狗”来比喻敌人。神垂听诗人呼求,使敌人不能得逞,只有嚎叫挨饿的份。14节与第6节基本相同;第6节描写了仇敌的行为。第15节则描写了诗人祈求按仇敌的行为惩罚他们;这是得胜的语气。仇敌可能会回来嗥叫,但终必失望。他们在饥饿中,饱受不安与痛苦的折磨,倾尽全力也是枉然,仇敌整夜寻找猎物,却是徒然(14节和6节几乎完全相同)。
【诗五十九16】「但我要歌颂你的力量,早晨要高唱你的慈爱;因为你作过我的高台,在我急难的日子作过我的避难所。」
「但我要歌颂你的力量,早晨要高唱你的慈爱」:诗人以清晨的曙光象征神的拯救;他要欢喜歌唱。追寻大卫的恶人想要在早晨杀害他,但到了早晨,大卫却得以高歌赞美神。因神亲自作他的避难所,护卫他,使他安然逃出仇敌之手。虽然是米甲从窗户缒下大卫,然而神在这一切事中与他同在,实际都是神的作为。尽管诗人自己拼命逃跑(撒上19:12),他仍把得救归功于神的怜悯。
【诗五十九17】「我的力量啊,我要歌颂你,因为神是我的高台,是赐恩与我的神。」
虽然狗在晚上吠叫,但耶西的儿子在早晨歌唱。他歌颂耶和华的力量和慈爱,因为在诗人急难的日子,神证实自己是他的高台和避难所。早晨是为所有神的子民而降临的,那时他们的仇敌消失,救主的力量和慈爱是他们唱不完之歌曲的主题(本节是副歌,与第9节相似)。
上图:一群野狗。古代的狗并没有今日宠物的地位和待遇,如果被主人遗弃,就得忍饥挨饿,成群结队地在城市、乡村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