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彰化縣在過往數年時間陸續裁撤大城鄉永光國小、頂庄國小及潭墘國小,2025年1月17日晚間,彰化縣民靖國小舉辦改制竹塘國小分校公聽會,是繼2023年以來再度有小學進入專案評估以及裁併程序,彰化縣政府教育處在會中說明未來規劃,而家長及地方民眾也提出許多質疑與不解,為了忠實呈現會議現場情況,本文將同步分享公聽會當日的現場聲音檔與逐字稿紀錄,期盼能藉此促進更多公開對話的機會。
會議開始,教育處長率先發言,簡述了民靖國小改制分校的背景與進程。他指出,教育處因應轄內學校學生人數連續多年下降,本年度共有八所需進行專案評估的學校。根據《彰化縣公立國民中小學變更或停辦辦法》,學校學生總人數少於40人,且新生人數低於10人的學校,將被優先納入專案評估範圍。
針對評估指標的內容,分為一般性指標與加分性指標。一般性指標每項評分從1到5分,總分35分,以當年度學生數、學區未來五年平均入學新生數、與同及公立學校距離、鄰近有無公共交通工具、校齡、教室屋齡與過去五年列入專案評估之次數為標準。
加分性指標則涵蓋本年度學習扶助篩選測驗任一年級未通過率,針對國語文、數學及英文測驗成績低於全國或全縣平均的學生進行篩選,低於平均者可加分,每項最多加4分。此外,還包括學生及學校過去兩學年度的特殊或優良表現,如競賽成績或領航學校認證,這些加分性指標總共可為評分增至50分。
教育處國教科科長在簡報當中,指出民靖國小未來五年學生人數趨勢將持續在30人左右徘徊,新生人數每年平均不超過6人,且在14項量化指標中總得分僅27分,為參與評估的8所學校中最低。科長強調,改制後學生仍留在原校區就讀,教職員工人數維持不變,學校課程亦會透過竹塘國小支援來共同規劃發展。
教育處承諾,這項改制旨在「衝擊最小化」,希望透過分校模式維持學生的受教權益,且未來分校只要維持學生人數在20人以上,就無須再進入專案評估。然而,這些看似完備的規劃,並未平息在場家長與地方民眾的憂慮。
民靖國小家長會長率先發言,他形容改制分校,失去校長領導的學校,如「火車沒有火車頭」,可能導致學校失去發展核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他說:「孩子成績不及格都有補考的機會,人數不夠,我們可以努力招生,指標分數也可以提升。希望縣府給我們兩年的緩衝時間來改善現況。」
許多家長也認為,與其將民靖國小納入竹塘國小的分校,不如考慮轉型為竹塘國民中小學的一部分,以整合國小與國中的教育資源。他們也對學校未來的交通安排提出關切,認為應充分利用民靖國小的地理優勢,更便於學生上下學。
家長會長在現場提出家長們的六大疑慮:
家長們對評估程序提出批評,質疑是否早已內定結果。他們指出,去年12月24日已召開分校協調會,公聽會似乎只是走形式。這種程序上的不透明,引發了家長對於教育處是否真正聽取民意的懷疑。
面對家長的質疑,教育處長表示:
我想我沒有壓力,因為我來這邊第3年,第1年來的時候是進評估,前年沒有進入評估是因為前年我們學生數、每個學校學生數都在40人以上,所以前年沒有進入評估,那去年因為我們有8所學校,沒有到學生數40人,所以就開始進入評估,那評估對我們來講,就是依照我們的法規來做,我沒有沒有任何的壓力。
處長進一步解釋,少子化是不可逆的趨勢,竹塘鄉的學齡人口逐年減少,這一現象對學校的學生人數造成了影響。在評估會議中,三位專業教授經過討論後,認為民靖國小可以先從分校開始,這是經過專業判斷後的決定。
關於學校未來的發展,處長強調,無論學校是否改為分校,基本學力提升、雙語及國際教育的支持將會持續進行。他指出,學校的轉型機會並非僅因分校設立才開始提供,事實上,所有學校在評估過程中都有提出轉型計畫,但民靖國小並未提出相關計劃。他提到,許多學校的轉型計畫不僅維持傳統課程特色,還強調國際教育和雙語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不僅接觸本地資源,還能了解全球的發展。
此外,教育處已計劃引入資深的輔導團隊,包括來自教育部的專家,協助學校提升基本學力及其他教育特色。這些支持措施早已是縣政府的教育政策的一部分,並不會因學校改為分校而改變。儘管民靖國小未能完全匹配當前的教育趨勢,未來將會加強這方面的發展。
然而,這些回應,進一步引起現場家長與民意代表的困話,既然縣府承諾保留學生的受教權,為何不嘗試給予現狀維持的機會,而非急於進行改制,而在地家長與學生的真正需求,究竟違和?
你們說的評估什麼,我們就要跟學校說抱歉,因為我的兒子不夠好,沒有辦法幫學校拿到積分。
一位家長在公聽會上,語帶哽咽地分享了他兒子轉學到民靖國小後的經歷。他表示,兒子在其他學校成績一直下滑,從幼稚園到四年級都未曾拿過任何獎項,甚至補考成績也無法及格。然而,轉學到民靖國小後,兒子的學業成績得到了顯著改善,並且在不到一年內達到了及格水平。家長表示,兒子現在感到非常開心,因為他終於有機會上台發表,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該家長進一步表達了對學校的支持,認為學校應該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他也指出,儘管有關學校未來的評估和計劃,他個人無法確定那些宏大的願景是否能實現,但他對學校的正面影響感同身受。他提到,若學校能夠轉型並吸引外地學生,他願意繼續支持,並強調學校必須有一位校長來領導,否則他會考慮離開。
最後,這位家長強調,若民靖國小未來成為分校,他和兒子就可能會成為無處可去的「孤兒」。
隨後,許多在地鄉公所代表、農會代表、民意代表與村民,也相繼提出許多反對意見,家長們普遍感到不安,擔心孩子的教育資源會因此受損,甚至影響到孩子的受教權。他們強調,學校的發展和資源的配置對學生至關重要,尤其在少子化和社會資源緊張的背景下,學校的存在本身就來之不易。因此,許多家長呼籲縣府應該聽取基層的心聲,重視學校的穩定發展。
其中較為具體的兩個方案分別是:一是將竹塘國中與民靖國小合併,二是給予民靖國小一定的緩衝期,並允許學校提出轉型方案。家長們希望其中至少能有一個方案得以落實。然而,也有家長提出,若兩年內未能達到預期的成果,應直接將學校並入竹塘國小,而非設立分校,因為分校設立後資源可能會更加匱乏,並且難以吸引足夠的師資,從而對學生造成不公平的影響。
總體來看,社區的共識是反對分校設置,認為設立分校會讓資源更加分散,師資難以保障,學校可能面臨困境,對學生求學發展不利,希望縣府能給予學校更多的時間和資源,讓其有機會進行轉型和提升。
根據監察院的113年所提出的《彰化縣政府停辦潭墘國小&小校裁併問題》調查案糾正報告,現行的學校啟動標準過於依賴學生數量,並指出新北市、新竹市和高雄市已經設有轉型永續發展計畫,並提供諮詢或輔導訪視機制,讓學校在面臨困境前,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進行轉型。
然而,彰化縣尚未建立類似的制度,且現行僅依人數就送專案評估,未採取其他改制或輔導轉型手段,教育處並無在小校遭遇困境時,提供更為積極的協助,尤其是民靖國小今年列入專案評估後,已是近五年在彰化西南角四鄉鎮地區第四所面臨類似問題的學校。
教育處國教科科長回應道,對於潭墘國小的個案,因屬於另一案件,因此不與民靖國小的狀況進行相互性的說明。至於學校評估的標準,縣府並非僅依賴學生人數,而是根據14項指標來綜合評估學校情況,是根據學校的多元發展及學生學習歷程的考量,並特別指出:
特別先強調,有關於潭墘的案子,在行政訴訟程序當中,縣府這邊是勝訴的,在行政程序上沒有任何不適。
此外,針對今年進入專案評估的八所學校,科長並未具體回應是否公開評估報告,只表示評估報告會交由相關學校與參與單位知悉,並未公開至網路,屆時僅會提供公聽會的會議紀錄給所有相關的參與單位。整體來看,儘管教育處已強調會根據多元指標進行評估,但仍需進一步解決民眾對透明度和公平性的疑慮,未來是否能夠提出具體可行的轉型計畫、提升學校資源,制訂更多積極性的策略,仍是彰化縣教育改革的關鍵課題。
公聽會的尾聲,民靖社區的民眾與眾多民靖國小校友,表達政府對學校轉型的處理過於草率,忽視了學校對社區的重要性。家長指出,學校不僅是提供教育的場所,更是社區文化和經濟的核心,學校的存在對孩子們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至關重要。然而,縣政府計劃將民靖國小轉型為分校,家長和社區成員未收到充分的通知和參與機會,這讓他們感到相當錯愕。
家長要求縣政府給予民靖國小兩至三年的轉型輔導期,而不是立即決定廢校或轉型。他們認為,與其他縣市如高雄市提供的三年轉型期相比,彰化縣未給予學校足夠的調整時間,這樣的政策顯示了對偏鄉教育的冷漠,更進一步表示:
小校的(裁併)流程應該先經過說明會,公聽會再送地方教育局處審議委員的審查,必須尊重社區各種聲音,現在仍用著40年前設計的舊模式,處理少子化下的新問題,彰化縣政府的教育政策為何對我們的母校如此苛刻?
他們呼籲縣政府在做出最終決策前,應該尊重社區的聲音,並考慮學校對社區的深遠影響。家長強調,學校若成為分校,將削減資源,限制課程選擇,並且可能進一步導致學生流失,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社區文化消失。他們回顧了大城鄉永光和頂庄國小的廢校案例,認為學校廢止後,原本的學校空間甚至被簡單用作存儲資料所用,這是對教育和社區的雙重打擊。
家長們強烈呼籲,學校不應該僅僅視為一個行政單位,而應該是傳承希望和文化的場所,並請求縣政府給予民靖國小改變的機會,以確保學校能夠繼續服務當地社區,並維持學子們的受教育權。最終,家長和社區成員提出,若能獲得轉型的機會,他們將全力以赴,透過校訂課程和獎助金方案吸引更多學生,並確保學校的持續發展。他們希望彰化縣政府能夠深思熟慮,尊重當地社區和教育的未來,給予學校更多的時間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