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ET,目前正在就讀醫學大五。在我大四時還有寒考制度,是112學年度寒假的醫師第一階段國考的考生。
在我們學校,準備國考和學校上病理、藥理的學期間是併行的,也就是必須一邊學習新知識、一邊準備國考考科,於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下準備好眾多國考考科,便是需要一點技巧的事情。希望這份分享能幫助到各位。
前言
先說說我的大致狀況,讓看這篇的人做個參考:
首先在準備國考以前,方法或技巧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自己的讀書模式和心態、壓力承受程度等等。
以自己為例,我的性格無法短期內扛下太大壓力,比起考前一個月沒日沒夜地猛衝,我更適合拉長時間、分散壓力地慢慢念,到考試日期接近時反而更需要休息與心態調適。但或許有些人更適合用壓力作為動力,臨近考試才能爆發出巨大動力努力念書,如果太長時間會覺得厭煩。
至於要怎麼知道自己更適合甚麼呢?很簡單,你想一下之前的段考都是怎麼準備的,尤其是大體解剖跑台那種困難的段考。我是會提早一周甚至兩周開始慢慢念、到了考前並不會熬夜通宵念書,反而是考前需要正常作息多休閒的類型。而有些人則習慣段考前幾天才開始,但幾乎不休息甚至通宵也沒問題。或許最後兩者念的量會一樣、考一樣高分,但有好好念完才是最重要的。
用適合自己性格的方式安排,才能更有效對抗壓力
我平時在系上的成績在中間偏前一點,那時寒考的日期大約是明年1月中,準備時間從暑假8月開始,也就是準備了半年。考前一個月在家沒有特別大衝刺,很舒服愉快地進行,而代價是分散在學期間念更多,會讓學期課業壓力更大一點。
最後國考通過分數150+,算是穩穩地過。考前寫考古則都在155~170之間。和性格有關,因為不喜歡高風險嘗試的感覺,所以才把分數線拉得這麼高。如果要通過國考,最後寫考古時能穩定在130~140就比較安全了!
大致準備時間軸
- 8月(暑假)
- 配參考書聽完老趙解剖、何宣生理各一遍
- 觀念生化讀過一遍。生化資質駑鈍如我要讀三遍,慶幸第一遍是在暑假解決。
- 小美免疫影片大概9部吧 哈哈🥲(可以忽略不計)
- 四上學期間
- 開學~10月中:醫學一大致完畢(解剖、生理、生化各二刷)
- 10月中~11月中:會被學期間的考試弄得很躁,夾縫中讀了醫學二的微免。因為太焦慮了所以10月底進行前測 (寫了105年第一次,那時測出129分,算一劑強心針)
- 11月中~12月底:開始跟聽子翔藥理,並把寄蟲讀完,解剖、生理再加強。基本上因為學期課業也沒什麼時間大讀國考,但我覺得這期間是藥理的黃金期!(雖然我們這屆藥理不知道在考什麼== 但讀藥理可以一次打很多科,值得!)
- 期末結束~1/19考試(在家)
- 倒數35~20天:把小科讀起來(公衛生統流病),再讀一次生化、微生物、藥理。但其實這段期間我因為期末耗盡心力,有點摸魚了。這段時間好好把握應該會更高分!
- 倒數20~6天:寫考古!寫完一定要去看陽明國考詳解,是前人的心血、巨人的肩膀!寫了五年10份,每份大概需要一整天,但我看比較慢(比較混😇)就用到一天以上。寫考古可以說是準備國考最重要的一步,其實我覺得可以更早寫。一邊看詳解一邊讀胚胎、病理等科目。
- 最後6天:看一下詳解做記號、整理的重要部份,隨便翻一下自己覺得想看的。
- 現在第一次規定只能考暑考,但基本時間線移動一下也可行:
- 暑假-->寒假
- 四上學期間-->四下學期間
- 期末結束~考試
各科準備方法
大方向是醫學(一)一定要把握好,因為醫學(二)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分數拉上去要靠醫學(一)!
醫學(一)
解剖
- 參考書:老趙解剖、奕翔圖譜、國考三週制霸
- 提醒:解剖是國考生的地板!佔的題數最多,近幾年越考越細、很看大三上基礎好不好,老趙其實有點不夠用⋯但打底還是很讚。總之就是努力讀!
- 準備方式:
- 八月暑假一天一部老趙,配合奕翔圖譜看完
- 開學一開始有完整刷一次老趙課本⋯非常累😇,而且大概要三週很花時間,建議暑假就可以每天多花一點時間,邊看影片邊複習。老趙的簡圖真的神。
- 接著開始寫題庫,會發現有很多地方根本超不熟!但別慌,邊寫題庫邊回去看熟!
- 11月中有看一次神生部份的老趙影片並好好複習一次神生。
- 期末以後刷《三週制霸》,雖然沒刷完但我覺得這本拿來統整複習真的很讚!可以考慮提早看這本~畢竟老趙有點舊了,這本很新而且是徐神(長庚醫的超強解剖老師)出的😍
- 寫考古時好好看詳解
組織
- 參考書:老趙提到的組織內容、FC
- 提醒:組織有14題的樣子,其實只讀一遍老趙提到的+FC還是有點不穩,但7成分數一定拿得到!寫考古好好看詳解就好~
- 準備方式:
- 雖然大家都說看老趙的就好,但我自己覺得要寫一下FC,FC雖然很細但有蠻多好用的口訣、圖片。
- 大概11月底開始看FC,看蠻快的!
- 好好檢討考古題
胚胎
- 參考書:老趙影片(沒錯,老趙一打三)、FC(只有非常隨便地翻一下)
- 提醒:只有五題🤗
- 準備方式:
- 暑假看過一遍老趙以後就沒碰了
- 接著就是寫考古時,抓幾個大重點、詳解裡的表格,這樣五題大概可以拿三題以上!
生理
- 參考書:何宣生理、FC生理
- 提醒:也是必須熟透的一科!學藥理時會一直複習到,但近幾年也是越來越難,最好不要太鬆懈
- 準備方式:
- 暑假聽一遍何宣,做筆記。我是聽2018的(比較新),但有缺一些單元,可以再回去補聽2015(比較多,有點太多)。覺得聽何宣講課收穫超級多,可以跟著上課畫參考書上沒有的圖,對於生理基礎不好的非常有用。
- 開學二刷何宣,把參考書和自己的筆記重新看一次!
- 大約快學期末才刷FC練題庫,其實FC有些表格真的不錯( 尤其受器傳遞路徑那張大表),但主要還是何宣為主。
- 有點後悔沒有三刷何宣,只有跟著考古詳解再複習了。
生化
- 參考書:觀念生化、FC生化
- 提醒:生化雖然很雜很難,但寫考古以後會發現它考點超級固定!熟了以後會是非常好拿分的一科!不要放掉。
- 準備方式:
- 暑假看一遍觀念生化,觀念生化寫得非常詳細、圖也精美,但是沒有考古題。不過看完一邊其實什麼都背不起來XD,只是大致建立整體架構概念而已。
- 開學開始刷FC,雖然很少人刷FC,通常都是小綠本,但我私心大推FC生化!!真的很多好用的記法,而且核酸部份寫得太好了。這時會花很多時間檢討題目,會很挫折是正常的。🥲
- 一直到期末結束,才三刷生化。包括觀念生化重要的部份,以及FC生化連同題目再看一遍,原本二刷還會覺得自己生化完蛋,但三刷會豁然開朗!重要的圖最好是能自己默背出來。
- 好好檢討考古題
醫學(二)
微生物
- 參考書:FC、一些學長姐的表格(自己用得順手就好)
- 提醒:其實有後悔沒多讀幾遍🥲微生物陷阱的地方在於:寫FC時會讓你以為自己超行,但一直到最後刷考古才發現根本不太熟⋯雖然還是可以拿個8成題目,但會覺得有點可惜。
- 準備方式:
- 10月中以後才看,刷了一次FC,覺得寫太少的地方可以回去翻以前的PPT補充
- 期末結束後二刷
- 好好看考古詳解
免疫
- 參考書:小美免疫、FC免疫
- 提醒:只看FC會不知所云(如果有看更以前的學長姐國考心得,會發現免疫是最沒有準備方向的),小美免疫雖然很舊了,但建立架構超方便!我自己覺得小美+FC就很夠了。
- 準備方式:
- 小美的影片拖了很久才看完⋯但其實不多部,總之看完小美以後再看FC。
- 花很多時間補充小美的東西、以前的PPT到FC上。會發現FC只是缺乏細節,才讓人不知所云,實際上它的表格還是超級讚!
- 好好讀詳解
寄生蟲
- 參考書:FC
- 提醒:當時因為三下剛學過印象深刻,而且花兩天就能看完FC,不過考前最好重要的表格再看熟比較穩!
- 準備方式
- 學期末看一遍FC
- 好好看考古詳解
公衛(含生統流病)
- 參考書:合計小藍本、FC
- 提醒:雖然是不知道在幹嘛的一科,但畢竟有15分的樣子,生統、流病還是值得準備!注:到臨床以後會覺得有用,更別提有要寫論文的話,生統很重要。
- 準備方式
- 學期結束才開始看合計+FC,合計的題目比較詳盡、FC則有些很讚的表格可以參考,只要看生統、流病的部份就好!
- 剩下的就寫考古看詳解
藥理
- 參考書:國防藥訣、FC、子翔藥理、跟著學校上課
- 提醒:覺得藥理是國考準備過程中最讓我感到困難的一科。因為藥實在太多了!好像沒天賦。而且準備學校期中期末是完完全全不夠的。藥理雖然煩,但除非你是病理大師,不然還是不建議放掉。醫學二本來就比較難拿分,藥理是蠻關鍵的一科!
至於藥物收錄的量我覺得是:國防藥訣>>子翔藥理>FC≥學校教的
簡單來說學校真的不夠(FC也不太夠),但也不是背越多藥越好,所以可以憑自己的狀況選擇合適的主力!我是都有讀,但到最後是用子翔藥理當主力,後面會有詳細說明。 - 準備方式
- 那時基本上是跟著學校進度讀+自學,比如學校教到心血管藥物,那就把國防藥訣、FC都一起讀過寫過。
- 因為子翔有一個合作學校國考生免費看影片的計畫,買了講義,11月底可以開始跟上課影片(免費的影片是限時間看的,但我覺得沒必要花錢買可以反覆看的完整版,因為也沒時間反覆看...)覺得子翔藥理最讚的地方就是架構超級強、銜接臨床,學藥理不只是背背背而已,從機轉到分類再到藥物各自的特性,架構強就是事半功倍!(而且子翔學長給的口訣也很好背)不誇張地說,我的藥理從原本的超弱完蛋科變成寫醫學二考古的得分主力,就是靠聽子翔藥理救起來的!
- 國防藥訣有很多神奇的知識,行有餘力的可以多背多看!也是一堆人推薦的好東西。
- 考古詳解也是好好看,會發現每年都有幾題是超級偏的藥(再抱怨一次,113的寒考藥理真不知道在幹嘛==),但那些題目就不要太執著了!
註:現在進臨床,真的不後悔當初花了不成比例的時間學好藥理,只憑3成印象就能在臨床變得輕鬆一些!
病理
- 參考書:學校上課講義、一點點老趙、陽明國考詳解(主要)
- 提醒:這是很多人都放掉的一科⋯包括我。其實上學校病理、病理實驗時是覺得挺有趣的,好好學也不會完全背不起來!但主要是東西真的太多太雜,而且好好學完一學期的課,國考猜題率也都有15/25以上,除非很多時間不然不需要太執著!還有近幾年其他科越來越難,反倒是病理開始變簡單、會考一些免疫就會的知識,所以不建議完全大放棄,至少學校的東西可以多學多看!
- 準備方式:
- 老趙有讀過幾個單元,雖然很棒很重要,但內容實在太多了,CP值有點太低
- 好好看陽明詳解!就是精華中的精華。
讀書時間分配
除了方法、順序、重點,我想更多人在意的是「要花多久時間」,以下就補上我真實的讀書耗時供學弟妹參考吧!
- 三升四暑假(對照暑考就是四年級寒假)
- 每天看完一部老趙+何宣,中間停下來寫筆記,大概花3~4小時,頂多再看情況多加1小時看生化。一天讀書4~5hr!
- 我覺得暑假不要太有壓力!畢竟之後也會忘記(喂) 除非是確定學期間想更輕鬆的人再考慮暑假多讀。這時間就當作熱身就好,但老趙解剖、何宣生理建議要看完,不然開學會很焦慮!
- 學期間
- 通常段考前兩週會變得很難推國考進度(我們當時是藥理病理一起考),我覺得讀段考最少最少要一週半,可以很極限的人或許短一點。但總之要有心理準備,學期間並沒有很多時間讀國考。(除非不在意四上成績啦)
- 其他時間就是看自己的狀況讀國考。雖然有時候會覺得進度很慢,但一天一步累積下來還是非常可觀的。所以不用太有壓力!
- 每天加上上課、實驗課看玻片不算,我讀書時間狀態好最多10小時,通常是6~8小時就夠了,累的時候就要休息,其實一學期比你想像得還要長。
- 學期結束~考前(大約五週)
- 我是考前20天開始寫考古,一邊看詳解一邊剪貼一份統整,但後來只剩6天有點不夠多看一遍,我覺得考古可以再更早一點開始,發現有什麼重要的考點還不熟可以回去看!另外,如果像我一樣是FC愛好者,其實讀書的時候寫到的題目已經夠多了,寫考古寫個5年10份就非常夠了。
- 我是越到大考前越需要放鬆的人,也就是沒辦法短期大衝刺的類型,所以假期開始到考前我的讀書時間大概是每天6小時,最多是8小時(有點太少了⋯習慣衝刺的人每天可以14小時的吧😃)總之還是一樣,按照自己的狀況調整就好!
整體心得
你必須足夠了解自己,並且相信自己可以。
我覺得這次準備國考的過程,包括四上課業,其實沒有到“非常累”(不是不累的意思,只是比想像得好很多),和大三上比甚至感覺比較輕鬆。準備段考的時候反而比較疲憊,如果你的學校四下課業稍微輕鬆一點會更從容。
我覺得要挑一個核心的方法給大家的話,就是「去了解自己」,這也是我在準備國考時最大的收穫。
你是喜歡短時間衝刺?還是喜歡拉長戰線?
你需要破釜沉舟、用「一定要過」來推自已前進的人?還是可以去了解「不過會怎樣」、去刷重考心得文、知道自己有退路更安心的人?
你這周狀態低迷進度緩慢,是真的太混缺乏危機感?還是你已經burn out需要休息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國考是長期馬拉松,你有足夠時間慢慢調整、時而奮進時而休息,不會因為你哪天讀多了就會過,也不會因為你哪天完全不碰書就不過。
另外關於同儕,是真的需要拿捏的一個壓力。有同儕一起互相鼓勵是非常棒的一件事,心理壓力也會隨著聊天變得更輕,但如果討論成績、討論進度讓自己開始焦慮、覺得自己太慢什麼的就不太好了。總之不要太孤僻太封閉,會很辛苦的;但也不要過度比較。
最後想說,會刷心得文的人或多或少都跟我一樣容易焦慮、喜歡提前準備、想要一次就過。但我想告訴你:半年真的很長,倒數30天也真的很久。如果你底子夠好(在校成績60%以內),你都可以從容地通過它。或許我的心得不適用於想拿第一頁前幾排的人,可能對底子不太好的人也不算適用,但只要有在念書、堅持到最後......
會過的。你曾經考進醫學系,代表你的能力完全足夠通過這場考試。
至於沒過會怎樣?不會怎樣,再考就好了。現實面是一階國考沒過並不會影響你未來兩年進醫院實習的進程(但二階沒過可能不能上工PGY,哭)。
在此祝各位學弟妹一次就過,考試順利~
© 2025 L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