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一個熱騰騰剛發生沒幾天的故事來開啟蛇年的第一篇更新,讓各位看看仙姑我靈驗得有多“可怕”。)
我爸兩年多前中風之後,一直到現在都是右側偏癱的狀態。(註1)
除了每週固定的復健課之外,每天早晚,我們家的外看都會帶著我爸做一些手腳的運動。最終目標當然是希望幫助他恢復到生活能自理的狀態,但是我爸是個意志力偏薄弱的老人,進步的空間有限,所以我們現階段就是以雙手雙腳不水腫也不僵硬為主。
對於右腳的運動,我爸一直以來都算接受良好,復健老師也認為他的腳有機會能恢復;但是右手,那真的是...... 我爸對於右手的運動,抗拒到好像我們是在逼他一個75歲的老人上戰場似的,只要稍微幫他伸展一下他就要用三大男高音的音量哇哇叫。
在上週一(20號)那天,我被他的哇哇叫叫到火冒三丈,剛好又收到復健老師的訊息說爸爸的右手可能真的較難恢復,我當下就想:
乾脆算了啦,他那隻手就乾脆廢掉好了,
這樣以後都不用運動了。
但是其實就是想想而已,我並沒有說出口。
隔天週二,有個朋友說反正快放假了公司沒什麼事,約我過兩天也就是週四那天翹班出去玩。我不想去,當下不知該用什麼理由拒絕,於是我尋思著,不如到時候就用我爸當藉口吧:
我要帶我爸看醫生喔~
但是其實我只是想想而已,還沒正式用這個理由拒絕朋友。(因為週四還沒到)
再隔天,到了週三晚上,我爸在運動時又哇哇叫了,我覺得很煩,但是很不想亂發脾氣,於是我用一種半警告半開玩笑的語氣說:
上次這麼激動就引發了癲癇,你要練習放輕鬆啦,馬上要過年了,我們可不想跑醫院耶!難道你想去醫院急診嗎?
那一天的運動沒有做完,外看認為我爸情緒太激動,很怕他又因此犯癲癇。
再隔天,到了週四那天早上,我先傳訊息跟兩天前的那個朋友(騙)說今天晚上要帶我爸看醫生,不能出去玩,免得來不及趕回家。傳完訊息之後,我歡歡喜喜地跟同事一起去逛公司附近的傳統市場,買了好多食物心情超好,一路上嘰嘰喳喳地跟同事說這些我們中午一起吃。
突然,我接到外看打來的電話,她說早上做手部運動時有聽見喀嚓的一聲,覺得很奇怪,趕緊推去家附近的復健診所問老師,老師說手斷了,建議馬上送急診。
手有這麼容易說斷就斷的嗎?手斷了?!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我趕緊衝回家帶我爸去急診,照過X光之後,靠,手真的斷了,斷在肱骨那裡。
經過一連串診療,我們選擇保守性的治療方案,於是移動到復健科去做副木(註2)。結果副木做到一半,我爸突然失去意識。
接下來就是像連續劇般的發展:
醫院不斷地重複廣播「請急診室立刻派急救隊到三樓復健科」
→ 復健科醫生做CPR
→ 外看同時掐我爸人中
→ 我在旁邊一直大叫我爸的名字
→ 擔架推過來了大家一起把我爸搬上床
→ 我爸清醒了一點,發現怎麼旁邊圍了少說有20個人?
→ 送回急診室,推到重症區
→ 衝過來兩位醫生+幾位護理師
→ 把我爸衣服剪開並貼上心電圖的那堆線
→ 手上插入+貼上要吊點滴跟抽血的那根針和那一片
→ 布簾拉起來,護理師說 “家屬請在旁邊門那裡等喔”。
該貼的該插的都弄好之後,布簾拉開,我爸突然吐出一堆紅色的液體。
..........
手忙腳亂一陣,全部該搞的都搞好了,我們待在急診室等檢查報告。我爸在睡覺,外看在發呆,我在吃麵包,肚子實在太餓。這時我突然意識到,今天這一連串的事件,shit,該不會都是我的“預言”吧?我有需要神預言到這種程度嗎?
(請自行對應上面那三句引號內的淺灰色字)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 我知道我很靈驗,但是我沒想到我居然靈驗得這麼可怕。
那天我們在醫院待了12個小時,回到家時已經接近深夜了。我爸沒有住院,因為各項檢查數據都說正常(註3),我爸斷掉的那隻手最後也打好了石膏。
我在洗澡的時候,稍微思考了一番,最後我在睡覺前到Facebook發了以下這則貼文:
然後我馬上就收到朋友的訊息:
我知道今天的事情很可怕,妳也很辛苦,
但是妳發在FB上的貼文我怎麼覺得有點幽默。
我回答──
人生嘛,一定會有些起起落落高低起伏的事情;再怎麼神的人,也一定會遇到些困難或挫折。
難道Neville Goddard或Dr. Joseph Murphy、Abraham Hicks或Dr. Joe Dispenza,或現在大家熟悉的張忠謀、黃仁勳、馬斯克、貝佐斯...等,他們難道從懂事之後就一直是順順利利、飛黃騰達、財務自由、要什麼有什麼的嗎?怎麼可能。
這些我們覺得很厲害的人們,所遇過的負面情況多得是了。
我個人是這樣想的:
從我懂事之後到長大,在經歷過一些在別人看來是很大條的事情之後,例如小時候爸爸跑路、前幾年媽媽車禍、然後又爸爸中風...等,如果我把這些困難放大,那真的不需要去期待接下來的日子了,每天光哭哭啼啼就飽了。
可是我並不想,我還想要過上期望的理想生活,我如果因為遇到困難就讓自己停滯不前,我好像會很不甘心。
所以,我開始練習把所遇到的大困難看成是──
這只是個插曲。
然後漸漸地,習慣了這樣的練習之後,但凡生活中出現什麼麻煩或問題,我都會自動將這些插曲想成是:
這只是不如預期而已。
簡單來說,就是會比較有救。
以我爸斷手的案例來說,在確認他手斷掉之後,我有兩個選擇:
若選擇第一個,那會很沒救,因為我會陷入進去那個「為什麼要這樣搞我啊」的負面循環裡。但是,我選擇了比較有救的第二個,因為我可以── 改一下預期就好了。
所謂預期,就是我常常在文章裡提到的「預設」;我在事發前幾天「預設」了會這樣那樣,結果事情真的發展成如我所預設的這樣那樣。
所以,我改預設就好了啊!反正我這麼會。
※ 補充1:「反正我這麼會」,對我來說是個很實用的洗腦肯定句。我既然能預設壞事發生,那麼好事當然也可以,反正我這麼會。(歡迎大家把這句拿去用)
※ 補充2:(如果你搞不太清楚我爸的斷手是怎樣地不如我預期)
我確實是希望乾脆放棄那隻手算了,因為那隻手幾乎已經不可能復原到能生活自理的狀態,但是我並不希望跑醫院這一遭,所以是不如預期。
我相信我的讀者們都知道要怎麼改預設(吧?)── 重新預設自己想要的即可,也就是預設正面結果。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分享過很多次正面預設的方法了,歡迎自行回去專題和自由暢讀區尋找。最古早的一篇應該是2022年發布的這篇。
我們都知道要怎麼預設正面結果,但是我們通常會在【壞情況發生不如預期 → ___→ 改預期】中間那段底線環節不知所措。
我個人最常用也最習慣的應對方法就是如上面提到的:
好像曾經在某篇文章分享過,有時候我真的被誰氣到七竅生煙、真的很想打人的時候,我會用搞笑或帶點誇張的方式向朋友敘述那個過程。
釋放情緒的同時,一邊減弱負面能量,因為用搞笑或誇張的方式敘述時,我自己也會覺得好笑,甚至笑出來。笑出來之後就好多了。
所以,當我從急診室回到家以後,我憋了一天的苦和累和肚子餓,這些絕對要釋放出來的;而我有千百種的方式可以選擇來敘述這場驚魂記,我可以生氣哀怨討同情,當然我也可以選擇幽默一點,讓自己笑出來。
我自己笑出來以後,也就不會太過擔心爸爸的手;負面能量減弱了許多之後,我也就能改變預期,重新預設正面結果。
於是,相當神奇,我爸雖然手打著石膏,但是竟然感覺良好。本來醫生有提醒我們,不開刀的話手可能會很痛喔,但是我爸可能是醫學奇蹟吧,不僅沒吃止痛藥,還能睡得好吃得好,連我給了他紅包後說紅包袋你收著錢給我花的時候,他這小氣鬼居然同意。
除此之外,我的幽默也影響到了朋友。
有個以前很愛負面思考的朋友跟我說,有時候看著我那樣正面,她也跟著改變了許多。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改變了一個習慣負面的人,功德相當無量吧!
然而如果你自覺沒有什麼幽默感,那麼除了用幽默來面對,另外還有一個我也很常用、也很推薦的方法是:
其實這就是「接受現狀」。
我們之前分享過許多接受現狀的方法,例如尋找豐盛和寫豐盛日記,但是這個方法很多人懶得做。
既然如此,那就試試看「自圓其說」這個方法吧。
本來「自圓其說」的意思是,對自己所說的話或做過的事,給予圓滿的解釋。
套到接受現狀的方法上來說,就是把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不如預期的事情,給予一個能令自己感到圓滿的理由。
(心想事成界的古人&前輩們有指導過許多相似的方法,但是都沒有一個名稱可以用來做統稱,所以我乾脆借用這個成語造了一個。)
我前陣子看到一個好朋友發的限時動態,是她跟剛出生沒幾個月的兒子一起自拍的母子合照,配文是:
我為了你真的犧牲了很多很多很多,
但是我不後悔。
每天看著你一點一點地進步,
我也會努力一起進步當個好媽媽。
根據我對好朋友的了解(搭配她連續三個很多),以及我親眼見證了她一路以來的辛苦,我知道她確實犧牲很多,也知道她心裡是有委屈和埋怨的。但是,從她的配文也能感受到,她正在用一種「自圓其說」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接受現狀,她試著把這個不如預期的事情,給予一個能令自己感到圓滿的理由。
這幾天她正式結束了有保母的日子,開始當起一名獨自操辦所有大小事的媽媽。當然有許多手忙腳亂和不知所措,但是她也用了一種幽默的態度來應對。她傳訊息跟我說:
我昨天第一次獨自幫兒子洗澡,洗到腰快斷,
看來今年的生日禮物妳必須送我護腰了。
後面還附上一串🤣🤣🤣🤣🤣,不愧是跟我同風格的好朋友。
即便是我這種等級的仙姑(?),看見她努力接受現狀的模樣,我也深深被感染到,覺得正面能量滿滿呢!
再舉個例子吧。
我很迷戀韓國愛寶樂園的那幾隻熊貓們:
樂寶(父)、愛寶(母)、福寶(大姐)、睿寶(二姐)、和輝寶(老么)。
(在去年初時,福寶已經回去中國了)
我每天都要刷幾下這幾隻熊貓的影片才能安然入睡。
前幾天看了飼養員姜爺爺發佈的一支影片,裡面某一段講到輝寶越來越不受管教,要她不可以做什麼她都不聽,她根本就是想怎樣就怎樣,想做什麼就去做,都不聽爺爺們的話。但是──
姜爺爺話鋒一轉,開始安慰自己說:
不過這樣才是對的。
人生本來就應該像輝寶這樣,
活著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情。
姜爺爺常常都是如此,在說服熊貓們聽話的同時,也在說服自己去接受熊貓們就是各自有著不同的性格。
非常標準的一個換個角度,自圓其說。
我有個朋友在上週日安排了一個替自己慶生的生日會,後來因為一些變故,導致確定能出席的人只剩下一位,包含壽星和她先生的話就總共三人。
於是壽星就不開心了。
她在前一天打電話來跟我訴苦抱怨,說這整件事都不如她的預期,她期盼的是有好多人一起替她慶生,並不是只有少少的三個人。
我問她,那她想要怎麼做呢?是要取消嗎?還是做點別的選擇呢?比如說去問看看之前不在清單上的幾個朋友,說不定他們有空呢?
後來,她做了主動去邀約更多朋友來參加的這個選擇。最後我看見她上傳的照片裡,是如她所願的,有好多人參加生日會幫她慶生。更棒的是,某一位本來說不能去的朋友,最後是排除萬難出席了。
對壽星來說,是個很棒的生日會吧!
如果幽默一下,或換個角度自圓其說,就能讓情緒好轉、讓事情順利些、甚至讓日子輕鬆許多,那為什麼不呢?
-
新年快樂!
※ 註1:中風後右側偏癱是指因為中風導致身體右側(包含右手、右腳、右邊臉部的控制)出現無力、活動受限或完全癱瘓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左腦受到損傷,影響了控制右側身體的運動功能。
※ 註2:副木(splint)是一種固定支架,通常用來支撐、固定或保護受傷的骨骼、關節或軟組織,以防止進一步損傷並促進康復。
※ 註3:各項數據檢查都正常,是指以急診的角度來看,也就是以不危害生命為主。
那天急診醫生說我爸會突然失去意識肯定是有點問題,但是抽血報告和心電圖檢查卻顯示各數據正常,發炎指數也正常。考慮到我爸是中風患者,不排除是腦神經方面的問題造成突然失去意識,因此建議我們先回家休息,隔天再到神經內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