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79】以改進自己取代證明自己,跳脫思考盲點--《逆思維》

2023/11/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遇到森林大火該怎辦?

逃,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直覺的答案。

《逆思維》以一個美國消防員遭遇森林大火的故事為開頭,在救火不成,反而快被森林大火吞噬的狀況下,有一位消防員反而做了「放火」的違反常識動作,被同伴認為瘋了,最後這位消防員靠趴在被自己剛剛那把火燒掉,寸草不生的地上呼吸空氣而躲過一劫;另外,有幾位消防員如果能夠及時把自己身上笨重的消防裝備丟掉,全力逃跑的話,也是有可能生還,但作為消防員的職責,讓他們下意識沒做出違反常態,卻可以保命的動作。

「遇到火,怎麼還會放火?」「消防員怎可以丟掉消防裝備?」在上面的故事裡,這兩個思維象徵一般常見的順思維。順思維的產生,來自於每個人習慣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不願懷疑或挑戰自我,因為否定自己意味著失敗。

raw-image

個人思考:以科學家模式更新觀點

個人思考最大的盲點在於,我們會以已經固有的觀念或習慣思考問題。比如常聽到「溫水煮青蛙」,會讓青蛙察覺不到溫度變化而被煮熟,關於這點,在作者研究後發現,如果把青蛙丟到很燙的水,有可能因為燙傷而跳不出來,溫水煮青蛙反而青蛙可以跳出。

而一旦「溫水煮青蛙,青蛙會不自覺被煮熟」這個觀念在腦袋根深蒂固,此時有人告訴你,「溫水煮青蛙,青蛙會跳出來」,是否會很想反駁對方這是錯的?


書中提到三種模式,會形成思維盲點,是逆思維的最大阻礙。

傳教士:當信念處於危險,會宣揚、保護我們的理想。

檢察官:當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會證明別人是錯的。

政治人物:當要尋求群眾支持時,會積極爭取認同,以致於沒重新思考論點。


作者 亞當.格蘭特說,他最喜歡的偏誤是「我沒有偏見」,越擅長思考會更難以重新思考。因此,必須讓自己轉化成科學家模式,科學家用實驗的結果驗證假設,在這個模式下,會重新思考,理解限制,懷疑自己知道的,對不知道的事保持好奇,並根據新數據更新論點。

在順思維狀況下,會形成過度自信循環「確認、期許的偏誤-認可-驕傲-信念」,而在尼思維狀況下,則形成重新思考循環「好奇-發現-謙遜-懷疑」。所以,我們要經常尋求與自己觀點相左的資訊,自己錯了沒關係,以「改進自己」而非「證明自己」的觀點出發,有助於更理性思考。

人際重新思考:你死我活並非真正贏家

談到人際重新思考前,必須先了解當人們擁抱極端觀點時,經常是在強化自己的信念,因此如果我們提出很多不同的論點來支持自己,反而會讓對方起防衛心,無助解決問題。所以,重點不在於自己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要讓對方認同你的看法。

作者認為,在這過程中,可以用提問題的方式,詢問「什麼樣的證據能改變你的看法?」看看是否能依照他們的條件去說服對方。如果真的沒有,那也許其實雙方並沒有討論的必要。

另一方面,面對不同的意見,應該把它視為舞蹈,而非戰爭。當陷入戰鬥情境,必定有輸有贏,「你死我活」的局面並不能共創雙贏。以舞蹈的角度出發,當對方前進,自己的反應就可以是退後或是往旁邊行動,進而了解雙方的共同點,也使對方願意考慮自己的觀點。

集體重新思考:屏除二元思考,讓答案「複雜化」

要集體重新思考,首先要屏除「黑白、對錯」的極端看法,與其把兩極化議題當作銅板兩面,更應該用多稜鏡的鏡面看待事情,灰色地帶更能幫助思維開放。而在這過程中,也可以擴張情緒範圍,在挫折、憤怒之外,加點好奇心,甚至承認矛盾,這樣可以專注在事件本身,而非負面情緒。

另外,作者認為應該放棄「最佳典範」,因為最佳典範代表最理想的慣例已經建立,這樣會讓我們停止思考;同時也要丟掉十年計畫,昨天令人困惑的事,可能明天會變得刺激,只思考下一步,能讓自己願意重新思考。



西恩後見

我們都知道思考不能僵化,但知易行難的點在於,要打破既有的思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逆思維》則帶我們從盲點走出:用科學家的模式思考,即使發現新的觀念,也不代表過去有這個觀念的自己是錯的,而是有了新觀念,讓自己更好,避免陷入「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的死胡同。

同樣的,在不否定自己的基礎上,在跟別人溝通上,也不是以「否定別人,肯定自己」為出發點,而是在雙方各有異論狀況下,找尋能改變對方的看法,從雙方的共同點出發,尋求理解。

以集體思考的觀點,來檢視現在臺灣的狀況,會更有感觸。比如核能等議題,如果只追求極簡的「擁」或「廢」答案,就會忽略與自己立場相左的觀點,最終陷入激化的僵局。

看完《逆思維》,不妨再思考,有哪些被我們誤認為是真理的想法,其實是亟須改變的「順思維」?





76會員
116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