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觀點是鋼筋水泥,還是只是包裝精美的空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在這個時代,人人都能發表意見,但發表容易,站得住腳卻難。有時候,我們說出來的觀點看起來頭頭是道,實際上卻蓋在不穩固的地基上,稍微晃一下就鬆動。

那麼,如何讓自己的觀點更穩固?


一個穩固的觀點,經得起拆解


想讓觀點站得住腳,不能只是覺得「我覺得是這樣」,而是要經過嚴謹的檢驗,確認它經得起質疑與推敲。這就像房屋結構,如果地基沒打好,再漂亮的裝潢也是徒勞。


讓觀點更穩的四個檢查點


1. 檢查推論方式是否有瑕疵

📌 常見的錯誤:「這麼多人都這樣說,一定沒錯!」

✅ 應該問:「這是基於數據還是單純因為很多人認同?」

這種「人多就對」的邏輯,曾經讓人相信地球是平的,也曾讓某些投資泡沫越滾越大,直到崩盤。


2. 支持理由是否完整?

📌 常見的錯誤:「這家公司很棒,因為我朋友在那裡上班,他說很好。」

✅ 應該問:「這是個人經驗,還是有廣泛數據支持?」

單一案例不能代表普遍情況,就像你看到一個老翁抽菸到90歲仍健在,不代表香菸對健康無害。


3. 站在反對立場檢視論點

📌 常見的錯誤:「這項新政策一定會讓經濟變好!」

✅ 應該問:「反對者的論點是什麼?有沒有可能他們的擔憂是合理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同樣,未經挑戰的觀點也不值得相信。真正穩固的觀點,應該能經得起反方檢驗,而不是一碰就碎。


4. 深入分析背後價值觀,確認論證完整性

📌 常見的錯誤:「這個政策是正義的,因為它符合公平!」

✅ 應該問:「『正義』和『公平』的定義是什麼?所有人對這些詞的理解都相同嗎?」

你說公平,他說公平,結果發現你們的公平根本不是同一回事。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認為公平應該建立在「無知之幕」之上,也就是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會是社會階級中的哪一個層級,你還會認為這項政策公平嗎?


解決問題:問對問題,讓觀點更穩固

下次當你對某件事情感到「這一定是對的」時,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我的結論是什麼?(有沒有明確表達,不是一種模糊的感覺)

👉 支持這個結論的理由是什麼?(有沒有完整數據與邏輯)

👉 有沒有模糊不清的詞彙?(「好壞」、「應該」、「合理」這些詞的定義清楚嗎?)

👉 如果我是反對方,會怎麼反駁?(能不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


一個穩固的觀點,不是來自「說服別人」,而是來自「經得起推敲」。真正有力量的想法,能站穩腳步,而不是靠大聲嚷嚷來讓自己顯得正確。


下次遇到不同意見時,先問問自己:「我的觀點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還是只是漂浮在直覺和習慣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老爹的思緒小農莊
0會員
43內容數
將思維當作一片土地,分享我們該如何像耕耘一樣照顧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學會讓心情變得平靜,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來討論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2025/03/07
我們習慣尋找答案,但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問對問題。在這個充滿資訊的時代,快速得到答案很容易,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找到真正的問題核心。 問題比答案更重要。因為答案是短暫的,而問題才能帶來深入的思考,拓展我們的理解。與其急著解決問題,不如先確認我們問的是不是對的問題。 五個問題自我檢查 在探討
2025/03/07
我們習慣尋找答案,但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問對問題。在這個充滿資訊的時代,快速得到答案很容易,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找到真正的問題核心。 問題比答案更重要。因為答案是短暫的,而問題才能帶來深入的思考,拓展我們的理解。與其急著解決問題,不如先確認我們問的是不是對的問題。 五個問題自我檢查 在探討
2025/03/05
1. 時代的脈動:你跟得上嗎? 不知不覺,我們每一天都在爭分奪秒。時間仿佛在加速,卻又讓人感到愈來愈迷失。社交媒體上的即時更新、科技的快速進步,讓我們像是與這個世界永遠在賽跑。可是,真的有人能跟得上這樣的速度嗎? 這一切的背後,似乎有某種力量在拉扯我們,讓我們難以停下來思考。但停下來,其實是最有
2025/03/05
1. 時代的脈動:你跟得上嗎? 不知不覺,我們每一天都在爭分奪秒。時間仿佛在加速,卻又讓人感到愈來愈迷失。社交媒體上的即時更新、科技的快速進步,讓我們像是與這個世界永遠在賽跑。可是,真的有人能跟得上這樣的速度嗎? 這一切的背後,似乎有某種力量在拉扯我們,讓我們難以停下來思考。但停下來,其實是最有
2025/03/04
每個選擇都伴隨著放棄 在人生中,我們常常面對許多選擇,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上。選擇A就意味着放棄B,這看似是一個強硬的決定,但其實它並不代表懦弱。相反,它代表著我們對自己需求和目標的清晰認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取捨,而這些取捨是基於我們對當前和未來生活的理解。放棄某些事物,並不是對它們的否
2025/03/04
每個選擇都伴隨著放棄 在人生中,我們常常面對許多選擇,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上。選擇A就意味着放棄B,這看似是一個強硬的決定,但其實它並不代表懦弱。相反,它代表著我們對自己需求和目標的清晰認識。每個選擇背後都有取捨,而這些取捨是基於我們對當前和未來生活的理解。放棄某些事物,並不是對它們的否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從更高的視野看來,所有的情境都是正面的。更精確地說,情境沒有分成正面或負面,只是如其所是。
Thumbnail
透過這些人演繹的生活知道社會規則很無趣,也沒有讓有所遵循的人過出思考自己是什麼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這些人演繹的生活知道社會規則很無趣,也沒有讓有所遵循的人過出思考自己是什麼的生活。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Thumbnail
上篇講表達,講到我想寫一篇探討「信念」的文章,但是寫了一堆句子出來,方向感覺不對,也缺乏我想談論的「元素」,我再試試看寫不寫得出我想談論的點。
Thumbnail
上篇講表達,講到我想寫一篇探討「信念」的文章,但是寫了一堆句子出來,方向感覺不對,也缺乏我想談論的「元素」,我再試試看寫不寫得出我想談論的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