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和焦慮其實是不同性格?《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讓韓國心理師帶你鍛鍊心靈肌肉十六個階段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小時候在爸媽保護下只體會到快樂與不快樂,而後開始上學到出社會,出現更多錯綜複雜的情緒。有時會突然想起過去的事害怕重盪覆轍,有時對未來感到迷茫與焦慮,當這些繁雜的情緒爆發出來,就會想遠離人群,也沒有發洩的窗口,讓自己迴盪在黑暗的路口,無法走出...。
雖然我們知道每個人個性不同,但為何有些人可以容易排解,有些人卻會愈陷愈深?

本書作者金雅拉為韓國臨床心理學會認證的臨床心理專家,也是韓國保健福祉部認證的精神健康臨床心理師。寫此書帶讀者們深入觀察這兩種情緒在過去和未來會以怎樣的面貌出現,並進一步說明如何擺脫時間束縛眼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另也提供鍛鍊心靈肌肉,讓身心獲得滿足及理解。本書提供方法,最重要任務就是每天鍛鍊。

錯綜複雜的情緒

作者寫道:假如我們無法對情緒進行細分,或者只強調、突顯某些情感,那麼就難以體會到各種情緒,並且只能籠統地以愉快或不愉快來分類。

人類的成長除了大腦的快速發展,情緒也會跟著隨之發展。體驗的環境越多,情緒感受也就越來越複雜。美國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向受試者展示各種主題影像,結果表示受試者感受情緒不只六種,而是二十七種。快樂,我們可以細分,但對於不快樂這件事,我們卻不願再深入細分。

感到害怕,我們會立即逃離;我們憤怒,也會想逃開。日常上的一點不快樂若時常容易往深層的內心走去,就會演變成痛苦,甚至會影響日常機能。

憂鬱和焦慮之所以如此常見,原因在於它們是由多種情感結合而成的複合情緒。唯有對這兩種情緒有所認識,並具備調節能力,才能時時守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憂鬱和焦慮一樣、不一樣?

鬱悶、挫折、不安,我們都會用煩躁和生氣來表達。煩躁我們會認定是焦慮的傾向,但也可能是憂鬱的傾向,要如何分別,其實很難。比如,減肥一直減不下來,感到煩躁,也會感到不安。

作者寫道,憂鬱症會情緒低落、無力感、興致缺缺、食慾及體重減少或增加、失眠或嗜睡、不安及焦躁、思考及行動遲緩、疲勞、價值感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自殺意圖、反覆回顧過去等等。

焦慮症則會表現為睡眠障礙、消化不良、心悸、呼吸困難、易怒、肌肉緊繃、疲勞、無法緩解憂鬱型思維、對他人的視線敏感、注意力難以集中、強迫控制、完美主義等等。

乍聽之下,兩個症狀也能說一樣,也能說不一樣,有點模凌兩可,讓人搞不清楚,但這兩個症狀有同樣的態度,那就是面對「失去」。在人生路途上,人免不了遭逢失去的事物,比如親人的離別、死亡、失敗等等,剛開始失去重要事物,我們會感到哀傷,而每個人看待失去也有所不同,有些人會在重新站起,有些人則會陷入深淵。而憂鬱看待失去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焦慮則是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

倘若日常有上述那些症狀,感覺一下像憂鬱,一下又像焦慮,那該怎麼判斷呢?作者寫道:心理諮商雖然是以語言為媒介進行對話,但持續深入的話,就會發現是語言中承載的心在互相交流。我們單用肉眼無法正確判斷出身體內發生什麼事情,就連本人實際也無從得知,因此,可透過與心理諮商師進行長時間的對話,讓諮商師讀出對方的心是以何種模式運作。

憂鬱,沉溺於無法改變的過去

「過去就讓他過去吧!我們應該要繼續向前行!」產生負面一段時間,就會打起精神在內心提醒著自己不應該沉溺於過去,用樂觀態度向前走。但對於憂鬱者來說,卻是困難重重。憂鬱者會過度回顧過去,當情況持續惡化,就會被過去埋沒而無法自拔。但從另個角度看,憂鬱其實是想好好過生活的挫折感,也就是過去若過得好,現在的生活就會更加順遂,因此總是不停地回首往事

憂鬱症的發生與意志力無關,它就像是心靈的感冒,就像有些感冒即使不怎麼吃藥,也能自然痊癒,但有無論怎麼吃藥都不見好轉,憂鬱症也是同樣道理。

焦慮,擔心尚未實現的未來

我們很常說「以備不時之需」,平時做好準備,之後才不會手忙腳亂。而對焦慮的人來說,就像是過度的準備,為未來做打算,擔憂越多,反而被焦慮給吞噬。作者寫道,如果一味地把焦點置於未來,反而會陷入焦慮漩渦,導致未來一步步吞噬現在

焦慮有一種不顯於外的特徵,雖然當事者的內心已呈現戰爭狀態,但外表卻完全看不出來,就像是一座無聲的戰場。

焦慮,也是不可忽視的症狀之一。其特徵就是你會以為只是跟平常一樣發發牢騷而已,其實內心早已感到焦慮,只是自己不清楚。

鍛鍊心靈肌肉的十六階段練習

憂鬱和焦慮就像不停時炸彈一樣,會突如其來地爆發出來,若沒有好好撫平,也有可能會傷害到身邊的人。作者介紹鍛鍊心靈肌肉十六階段練習,能夠提高對壓力的基本耐受度和免疫力,除了對預防心理疾病有益,遇到突發事故時也能較快地復原。這十六階段包含:

  1. 不管做什麼,都要先讓自己吃飽
    陷入憂鬱症狀會讓食慾下降,愈是處於這種狀態,就愈要留意讓自己攝取營養。攝取飲食蘊含著招待自己、送自己一份禮物的意思
  2. 提升睡眠品質
    睡不著也要把眼睛閉上,但別刻意想著一定要睡著,而是想著快樂的事情,讓自己漸漸進入夢鄉。
  3. 不必強迫自己從事高強度運動。
    每天走八千步,也是能讓身體動起來,一點一滴找回活力。
  4. 接受幫助並非弱勢表現
    這裡指的是藥物治療,精神藥物雖會有副作用,但剛開始透過藥物治療能獲得緩解,後續嘗試改變生活不單一靠藥物。
  5. 人生本來就有好事與壞事
    我們需要練習看待事情的發生,而不是追根究柢地思考事件的起因。
  6. 有些事情能改變,也些事情無法重來
    事情已發生無法重來也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
  7. 既然做出選擇,就別再回頭看
    和第六項同類似,既然已選擇,那就繼續向前吧!
  8. 從自己身上獲得最大的安慰
    理解自己的情感,感到不好受時,當下理解:原來我一直不好受。並且擁抱自己、與自己共鳴。
  9. 稱讚是動力來源
    停止自責,試著稱讚自己。
  10. 懷抱期待,就一定能如願
    對自我懷抱肯定與期待,最終現實會在同一方向前進。
  11. 我們都無法變得完美
    我們心中的信念不是必須完美,而是不必追求完美,況且我們都不可能變得完美
  12. 適當的依附關係
    你並非孤單,遊走在人生道路上,總會遇到一位提供安全堡壘的依附對象。但我們不過度依附,而是適當。
  13. 良好的互動取決於適當的距離
    保護自我,並且與對方設定界線,暫時遠離會傷害到我的人際關係。
  14. 用理解來消弭衝突
    注重對方的情感,而不是急於提出自身的感受。比如和對方吵架,大部分人會說:我都已經道歉了,你還想怎樣?可以改口:我的行為讓你感到生氣,對不起。
  15. 只要盡力就夠
    情侶關係中,一方個性不好就會想幫他矯正,以為愛能感化一切,其實沒辦法。我們需要練習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既然該做的已做,這樣就足夠了。
  16. 與他人彼此連結,從中獲得治療
    有些人不喜歡麻煩別人,對所有人展現出活潑的一面,其實內心早已遍體麟傷。最後的方法,就是從拓展至我們,盡可能讓自己展現不同的面貌,也是能與他人相連,與世界同行。

以上16階段,或許你會覺得這些不是平時大家就知道的事情嗎?知道簡單,做起來卻不簡單,當憂鬱與焦慮一來,自己會無法控制那些排山倒海的負面情緒,而這些練習最主要的就是要專注當下。練習將心停留在現在,一開始你會想排斥,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若想改變,就要從自己開始,唯有自己心靈改變,一切將會有所好轉。


每個人碰到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會感到焦慮或者憂鬱,等到事情有所解決或者想出辦法轉個彎,就會自然而然地排解,而有憂鬱和焦慮症的人陷入困境時,就很難從中走出,若身邊人對他說正向的話,其實他們都知道,但就是無法釋懷,也可能越陷越深。環境越發達,人們壓力就越大,因此引發憂鬱與焦慮症狀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實際發病如何,我們不清楚,反而覺得他們怎麼那麼負面,漸漸遠離。當身邊有此症狀的朋友,與其用苛刻的言語對待,不如試著了解他們。

也因現在的醫學發達,更容易透過外界力量尋求幫助,除了醫學,也能透過書籍照著內容步驟慢慢鍛鍊心靈、慢慢練習。過去與未來我們無法改變及預測,唯有改變自己的想法,把握美好的當下,就讓我們繼續重新熱愛這世界。

所有的存在與經歷都有其意義,但願你能持續對未來抱有期待與希望。-作者金雅拉
avatar-img
2會員
33內容數
閱讀閱書服,書服每一天。哈囉,我是史迪棋。 學生時期很不愛翻書,一看到書是「嚕踏嚕ㄘㄟˋ」。 離開學校的庇護,出社會後,才了解到有許多是學校所學不到。 無論是感情、心理以及時間管理都可從書內發掘新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身為一名提倡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一樣重要的格友,以往於外出時總是習慣隨身攜帶幾本書,一來是出於自勉的心理,期待自己能把握住空檔閱讀,再者是出於喜歡換口味的閱讀風格,讀累了、換個內容又可以繼續投身於書海;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體力的衰退,逐漸變得討厭攜帶重物,當然這些都是藉口,抱著「上網動動手指查詢、chat
這篇超完整的7天6夜北越自由行攻略,涵蓋河內、下龍灣、陸龍灣精華景點、美食與特色活動,提供行前準備、Google地圖懶人包、詳細行程規劃、總花費及購票連結,讓你輕鬆規劃深度北越之旅!
其實女生大概都喜歡風格時尚之類的,只是從一個專注練琴關在琴房的書呆子到磨練出自己適合的風格和造型,漸漸的發現每一件事情要從無到有慢慢地在每一次演每一次活動的紀錄之中,慢慢地修改找尋適合自己的風格,也是個人內在的形塑、氣質、每一個單品透露出用品本人的性格,都在無形的地方,慢慢的成為人生的一部分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上篇介紹《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的部分段落,本篇則將分享後續的重點。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經歷生意上的失敗和心理健康問題後的感悟和成長。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焦慮症和憂鬱症經歷,以及對身邊人和人性的觀察和認識。文章表達了對過去和自己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正能量。這些內容使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心靈成長,並帶有正面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