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吳照麟,69歲的法定老人,也是大家"全衡養生"(全人平衡+科技養生)路上的好友。
上篇:“老陳調理室中的美麗+憂愁(5/5_5):二代之間矛盾共生困境的脫逃(5/5)的結語:
【媽媽已經看到小女兒的情緒壓抑+不適=已經影響她的睡眠+生活了;所以,期待透過道歉帶來饒恕,修復彼此的關係。小女兒雖然在事情上聽到母親的錯言+但也收到母親的道歉=願意後續選擇原諒母親最近的錯言。
如此,落實了美國親密之旅情感智慧課程黃維仁博士的名言:“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的關係修復原則(何況事情,自雙方收聽到解讀,都很容易存在差異,相對心情不是那麼重要)喔!】
1.1小女兒:那媽知道我氣在哪嗎?你不認為翻舊帳是溝通的大忌嗎?
1.2媽媽:
老媽我的回應可能不是100%正確,但是希望能夠理解妳的生氣所在:其實妳是知道大姊的作為後,感覺到老爸老媽所受的不平待遇,想為我們出氣解憂+主持正義!是嗎?
2.1小女兒:大姊的事在爸爸更新資訊後以經結束了,結果就是我白擔心一場。現在是我跟媽你的問題;不然我寫這句幹嘛!跟上好嗎!?
2.2媽媽:當然是溝通大忌。 只是,老媽在回應你的認知與老媽認知的差異,不是在翻舊帳!像妳現在這樣的回應,雖不是翻舊帳,但是讓我感覺被誤解+超失望+很難過; 期待你願意放下自己的觀點+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然後,你我的世界會變的更多元美麗喔!
3.1小女兒:
如果是合作,當下或某一個時刻有問題,不就需要提出來? 媽之前不提,現在遇到衝突才來說,這是健康的合作方式嗎?我寫這句是在針對我生氣妳:翻舊帳的行為;再問你我在氣什麼,結果媽妳還停留在昨天晚上的話題,爸爸都已經講完了解決了,怎麼好像你人當時不在現場一樣?!
3.2媽媽:
之前不提,因為嘗試理解接納雙方認知的差異。 現在提,是因為讓你知道我真實的感覺+認知, 雖然與你的認知不同,我還是希望雙方彼此理解接納。 所以,期待你也認知到自己+別人不會是100%正確的。 若有差異,需要換位思考+尋求雙贏喔!
⋯⋯⋯⋯⋯⋯⋯⋯⋯⋯⋯⋯⋯⋯⋯⋯⋯⋯⋯⋯⋯⋯⋯⋯⋯⋯⋯⋯⋯⋯
結語;
以上這段互動,感覺是高張力的溝通,實際卻澄清雙方在乎(Care)的所在:小女兒感覺“事情”是關鍵:因為媽媽翻舊帳而生氣不適,媽媽感覺“心情”是關鍵:看到小女兒因事情認知差異的壓抑而影響睡眠+媽媽也感覺被錯誤解讀的誤解而傷心失望。
至終,媽媽導引雙方往:”為對方換位思考而道歉饒恕+持續尋求二代關係的雙贏“的方向互動;一方面”避免了再次戰火高升“,另方面二代關係,則“峰迴路轉又一村“喔!
注:"感謝您的閱覽,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請幫我點紅愛心+回應(尤其,你有健康需要恢復時),讓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朋友,同時,也歡迎追蹤我,一起走上"全衡養生"之路喔!謝謝你!"
—來自老驢發佈於自癒是與生俱來的,只要透過練習,就可以享受健康美麗的人生喔! https://vocus.cc/article/679b5baefd8978000114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