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位於淡水河以西,大漢溪以北,是一塊土壤肥沃的平原,漢人進入開拓之前,新莊主要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聚落「武朥灣社」的生活領域。清康熙年間,台灣納入清朝版圖設置一府三縣後,漢人才開始由淡水河進入新莊平原拓墾。
康熙33年(西元1694年)北部發生一起大地震,改變了新莊的命運。
這場地震造成八里坌(八里)地區地層下陷,淡水河河水湧入形成台北大湖,新莊成了淡水河的內港。河川地貌的改變,為新莊帶來農業的優勢,更賦予海港的性格。
當時台北平原是福建的米倉,朝廷特許的「社船」都經新莊出口稻米,再從大陸運載茶、菸、布料、日用品來到新莊。當大船進港後,淡水河沿岸的其他小港口,如三角湧(三峽)、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的中小型船隻也會湧入新莊,再用小船將物資分散送至各地。
由於新莊有良田稻作,河港交通便利,當時的新莊水面船隻遍布,商賈雲集,西元1750年八里坌巡檢司移駐新莊街,新莊成為淡北行政中心,而有「一府二鹿三新莊」之美譽。
清嘉慶年以後,因大漢溪河道淤積,唐山過來的大船只能開到艋舺,新莊逐漸失去航運之便,交通輻輳的地位只好讓給艋舺。
新莊慈祐宮正面的「利濟街橫移門」外,就是昔日繁忙的新莊碼頭。
1980年代,政府興築新莊地區堤防,阻隔了民眾與大漢溪的距離,就連慈祐宮裡供奉的媽祖神像,也得面對一堵高牆。後來,地方人士向政府陳情,希望能在慈祐宮前方開一道門,以利風水與交通。
終於在2010年完成了「利濟街橫移門」,讓媽祖婆不用再日日「面壁」,可以重啟眼界,俯視大漢溪,民眾也能有親水的生活環境,老街周邊的車流與停車問題也獲得了紓解。
【新莊市民廚房-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而慈祐宮左前方,是新莊市民的廚房-新莊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落成於西元1975年的新莊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除了販售各式各樣的新鮮蔬果、禽肉與漁獲外,也有賣熟食及日常用品。場內燈光明亮、整潔通風,一掃市場給人的髒亂印象。貨品新鮮加上價格公道,除了一般家庭主婦外、餐廳店家也經常到此地採買。
從慈祐宮望向昔日碼頭,現為利濟橫移門
從慈祐宮望向昔日的碼頭,利濟街兩側攤商雲集
新莊過去還曾主辦過端午節的龍舟競賽,當時溪畔尚未築堤防,兩岸的新莊、板橋居民都在河堤上觀賞比賽。新莊市議員黃林玲玲回憶說:「龍舟賽的傳統強隊是瓊林隊,因為瓊林隊員多是農民,體能很棒。」後來築了堤防,加上大漢溪淤積嚴重,新莊龍舟賽只好停辦,走入歷史。
【新莊最古老寺廟-新莊慈祐宮】
新莊慈祐宮是新莊最古老的寺廟,相傳創建於康熙二十五年(西元1686年),原本只是一座小廟,重修後改稱「慈祐宮」,一般人常稱「新莊媽祖宮」。
慈祐宮主祀媽祖,並依照媽祖信仰的形式,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宮內亦奉祀恩主公、觀世音、達摩祖師、韋陀護法與十八羅漢等佛教神祇,另外還有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和山神等,是佛、道教信仰並存的寺廟。
早年先民自大陸來台開墾,須橫渡風浪險惡的台灣海峽,因此航海的守護神-媽祖,便成了移民的精神寄託。新莊慈祐宮的媽祖,信眾俗稱的「新莊媽」,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誕辰,依慣例會於前一日繞境出巡。
新莊慈祐宮為面寬三開間的四進兩廊式廟宇,主要由前殿、正殿、後殿與開山殿等組成。後殿設有一座池塘,據說是因為早年曾發生火災,修建時特地加設水塘,有引水鎮火之意。
前殿屋頂採用燕尾翹脊的硬山及歇山重檐形式,屋脊剪黏泥塑裝飾極為豐富,正殿的彩繪生動,可惜缺乏良好維護而斑剝破損。
宮內生態活現的雕龍畫棟,塑造精巧細膩的鳳鳥花木、故事人像及前殿神社龍雕工等,極具藝術價值;並保有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匾額、古碑、木刻楹聯等,文物甚多,歷史價值極高,值得細細欣賞。
根據連橫在《台灣通史》中的記載:「慈祐宮,位於興直堡新莊街,建於康熙25年,祀奉天上聖母。」
慈祐宮最初於清康熙25年(西元1686年)建立,當時只是一座小廟。隨著新莊平原的開墾與移民的增加,香火日漸鼎盛。到了雍正7年(1729年),當地人從福建運來石材、磚瓦和杉木,將原本奉祀媽祖的小廟擴建成一座規模較大的「天后宮」。
乾隆13年(1748年)新莊街發生大火,天后宮亦受到波及。當地居民發起重修並進行擴建,為了避火山之氣,還在正殿後方開闢了池塘,引水來鎮火,並喻為「美人照鏡」或「倒照觀音」,因為當時後村圳以北並無建築物,因此才有池水倒映著觀音山的形容。
至乾隆18年(1753年),重建工程完工,並更名為「新莊慈祐宮」。
看到彩繪門神,鴨咪老師說,古時候沒有賣油漆,彩繪匠師得自行調製顏料。例如紅色,鴨子老師說:「紅色,是拿豬血或硃砂,以桐油、石灰調配而成。」
(啥...豬血?!)
沒錯,「豬血土漆」是民間寺廟流傳的傳統工法,這種工法從清朝就有。是以豬血、桐油、石灰依一定的比例調製。使用豬血時,師傅當天凌晨必須到屠宰場取得新鮮豬血,再以石灰水進行點灰,經過發泡成果凍狀後,才能使用。
鴨子老師說:「當天工作結束後,沒用完的漆一定要倒掉。」
有一次,一位師傅因為偷懶,清晨沒去市場取豬血,用了前一晚的漆;沒多久,就聽到廟公在發牢騷:"奇怪,是什麼東西這麼臭!?"
繪師滿臉通紅,趕緊把漆偷偷拿去倒掉。原來是不新鮮的豬血土臭掉了,讓整間廟臭氣熏天。XD
傳統廟宇彩繪和一般繪畫不同,工序繁瑣,每一環節都是學問。彩繪之前,得先做木構清潔、捉縫填隙、披麻捉灰、上底漆等「地仗處理」,接著才進入裝修作業,包括髹面漆、貼金、上色、圖稿繪製、轉印、墨線勾勒、枋心畫作...等等,透過繪師的技藝,來為寺廟增添華麗氛圍。
看著莊嚴華麗的慈祐宮,不禁為傳統工藝之美發出讚嘆。
說到傳統技藝,新莊還有更讓人驕傲的、就是享譽國際的响仁和製鼓,第二代王師傅精湛的手藝,及追求創新的精神更是讓人欽佩。
★延伸閱讀: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門神於1967年重新製繪,是南部彩繪大師陳壽彝與黃陳邦的對場作,風格迥異。
慈祐宮面對著昔日的碼頭。
【新莊郡役所、武德殿】
慈佑宮旁的新莊派出所,前身為「新莊郡役所」廳舍。初建於1919年,1920年年因行政區劃的更動,新莊支廳改制為新莊郡,並設置郡役所,下轄今新莊、三重、蘆洲、五股與林口等地,是當地的行政中心。
郡役所中設有庶務課與警察課,初建時為一層樓的建築,1950年增建為兩層樓,為新莊警分局使用,2003年又改為新莊派出所使用,是位居新莊港中心位置、充滿歷史意義的重要建築設施。在郡役所後方還有武德殿、及日式宿舍建築群。
2012年起新北市政府推動「新莊廟街周邊公辦都更案」,打算將郡役所和周邊日式建築群拆除而引起地方人士抗議,然周邊的警察分局長宿舍等日式建築、因被判定不具文化資產價值,於2018年遭拆除;2019年又判定新莊郡役所歷經改建,未達古蹟或歷史建築之標準,於2021年拆除改建住宅大樓。
文中圖片是拆除前2020年造訪時所攝,現已夷為平地。
政府口口聲聲說是為地方發展,卻完全無視文化傳承之意義、發掘老街的珍貴歷史價值,只知拆屋蓋大樓,真是令人心痛、遺憾!
新莊派出所前身為「新莊郡役所」
【武德殿】
位於郡役所斜對面的武德殿,現被圍牆圍住,是新莊老街上少數仍保存的日治時期建築。武德殿於1928年(昭和3年)3月竣工,當時主要作為日本警察的柔道場與劍道場使用。雖然建築至今依然存在,但未經整理,已處於荒廢狀態。
2010年12月3日,武德殿被指定為新北市歷史建築。建築造型和牆體結構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原始樣貌,入口處的「破風」痕跡依然可見。至今,台北地區尚未有完全保存的日治時期武德殿,而這座武德殿成為首例。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2020/10/15
◎導覽老師:呂慶炎 ( 廣播金鐘獎入圍,古道學、民俗學專家)
◎參考資料
1.新莊慈祐宮
2.武德會與武德殿/陳信安
3.新北市政府市場處
4.經濟部水利署
5.公視
6.台灣傳統廟宇裝飾藝術
7.內政部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8.話說板橋林家-林本源家的歷史(中研院/許雪姬)
9.八里坌千年河口文化再現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