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發現自己的晚年:橫光利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晚年,不論他是英年早逝之人,中年驟然的離世者,或者長命高壽之人,他們必然要面對生命的最終階段----晚年。而既然作為肉體凡胎的人,無法拒絕「晚年」到來,就意味著他們可以進行選擇和棄絕精神世界的歸處:要堅持逆勢而行?或像夏目漱石(1867-1916)那樣,欣然接受「則天去私」的哲理,都是自身晚年的最佳心理寫照。

 

近日來,我讀了日本著名文學評論家伊藤整(1905-1965)《文學的溫度》張永嬌 譯(商務印書館,2024-11)一書,心裡有頗多感慨與共鳴。他在「逃避型和破滅型」一文中,對於橫光利一(1898-1947)的晚年生活的總結,可以說非常精準到位:

 

「當社會秩序發生動搖、革命出現之時,通常會出現文學風格的突然轉變。1887年左右及明治末期,隨著思想的近代化,文學風格變成了寫實的口語體。從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馬克思主義盛行,在此之前一直風平浪靜的口語題,在一戰的影響下,以橫光利一為中心遭到破壞。橫光利一融合跳躍性的印象,創造了一種被稱為新感覺派的新文體。這是對以往的口語體所蘊含邏輯的一種抵抗。……事實上,將這兩種意識形態看作反映社會的秩序動盪的兩種表現更為妥當。當日本社會的通俗邏輯在口語體中被否定時,對文風感興趣的作家就會尋求尋找否定這種語言結構、與新的思維形式相匹配的文體,並且也會在思想方面探尋新的邏輯。

 

橫光利一創造了新感覺派的代表性文風,在其風格走向成熟之時,他創作了小說《機械》逐步走向了心理分析小說的道路,抑或描繪群體中個體的疏離及其真實的內心。(在我看來)橫光利一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然而他卻半途而廢,逐步轉變成認可日本社會封建道德的思維模式。由於當時正值戰亂時期,作為代表性的、備受關注的知名作家,性格本來就唯心專斷的他也不得不這樣做。在他晚年的創作中,這種風格變成一種超邏輯或反邏輯的表達形式。……這個想法迫使他過著邏輯混亂、痛苦、克制的唯心主義生活,這也縮短了他的壽命。他過著絕食般的生活,並且不認同現代醫學。橫光利一晚年的思想與日本道德家和宗教人士屬於同一類型,認為只有折磨自己、否定自己的欲望,正義才能實現。」(283-285)

 

進一步地說,伊藤整這番貼切的概括,在某種程度上,為我驅散了對於橫光利一及其作品世界的浪漫想像,一下子使我回到理性的天空下。我認為,橫光利一選擇或創造了「新感覺派」文體,在實現自我(孤高)願望的同時,意味著他正式與大眾讀者告別,因為他使用的語言失去平易近人的溫暖,與大眾視野拉開了距離,而且背向(大眾的)方向疾步而行。更確切來說,這是橫光利一晚年時期所選擇的道路,由自己的意志所決定的,而這樣的結局,就不存在意想之外的遺憾了。最後,回到「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的宿命觀,夏目漱石和橫光利一都不算是長命之人,巧合的是他們皆終年49歲。這真的是否命定與巧合?抑或所有為寫作苦鬥的作家必然的終局?(2025年2月2日)

avatar-img
10會員
2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農曆過年期間 我斷然關掉手機 只收聽新年的雨聲 平時很少喝酒的我 連喝了五杯喝黑咖啡 等成了飲酒的變體   閉關反省期間 讀嚴肅書籍累了 就變身時間旅人 開始遊歷雲岡石窟群 這次不做考證 單純與石刻造像相遇   (附注:農曆過年前,我購得「日」熊坂聰美《雲岡石窟中小窟龕的
這兩天,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則日文書訊:小笠原洋子《財布は軽く、暮らしはシンプル》(扶桑社,2024-2)。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生活隨筆集。正如書名顯示的那樣,這是現年74歲的作者對其老後選擇極簡生活的記述:她一個人住在國宅,家裡陳設簡單,靠每個月4萬日圓老人年金,每日生活費控制在1000日圓以內,降低對
你說除夕夜 圍爐之外 還祈望得到什麼?   看鯨魚騰躍打出浪花 聽遼闊的海潮聲 觀自由的吐納 提煉苦澀之味   我是說如果 迷途的候鳥願意 請留下來一起喝茶 如果黑夜的思惟允許 我正期待寂靜的風
我向來畏熱不怕冷,但是今天晚上氣溫度降到了8度,我不得不直面這嚴冬的冷冽。晚間8點半左右,美語教師彼得來店裡茶敘,以往我們都會喝點高山茶作為開始,可能寒意實在逼人,這次直接略過高山茶,沒沖一杯熱咖啡驅寒。落座下來,彼得立刻從背包裡取出了一個小禮物:「市田柿(乾)」。 「這是學生家長剛從日本旅遊回來
依我看 殘年冬日 總是特別相近 明明沒坐上高鐵列車 我家的微電腦手沖壺 為了衝上沸點 像歸鄉的閃電一樣 不可阻擋呼呼作響   (2025年1月26日)
從同時代知識人的回憶文字中,可以看到同時代的社會特性,又能藉由這條小小的線索,進一步窺見同時代出版人的經歷。   002 岩波茂雄的憂鬱 這個男人的臉頰上有受傷疤痕。此外,他的眼睛和鼻子都很大,臉部像岩石一樣凹凸不平,因此,在第一高等學校(譯注:又稱舊制一高,創立於1886年,即現在東京大學
農曆過年期間 我斷然關掉手機 只收聽新年的雨聲 平時很少喝酒的我 連喝了五杯喝黑咖啡 等成了飲酒的變體   閉關反省期間 讀嚴肅書籍累了 就變身時間旅人 開始遊歷雲岡石窟群 這次不做考證 單純與石刻造像相遇   (附注:農曆過年前,我購得「日」熊坂聰美《雲岡石窟中小窟龕的
這兩天,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則日文書訊:小笠原洋子《財布は軽く、暮らしはシンプル》(扶桑社,2024-2)。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生活隨筆集。正如書名顯示的那樣,這是現年74歲的作者對其老後選擇極簡生活的記述:她一個人住在國宅,家裡陳設簡單,靠每個月4萬日圓老人年金,每日生活費控制在1000日圓以內,降低對
你說除夕夜 圍爐之外 還祈望得到什麼?   看鯨魚騰躍打出浪花 聽遼闊的海潮聲 觀自由的吐納 提煉苦澀之味   我是說如果 迷途的候鳥願意 請留下來一起喝茶 如果黑夜的思惟允許 我正期待寂靜的風
我向來畏熱不怕冷,但是今天晚上氣溫度降到了8度,我不得不直面這嚴冬的冷冽。晚間8點半左右,美語教師彼得來店裡茶敘,以往我們都會喝點高山茶作為開始,可能寒意實在逼人,這次直接略過高山茶,沒沖一杯熱咖啡驅寒。落座下來,彼得立刻從背包裡取出了一個小禮物:「市田柿(乾)」。 「這是學生家長剛從日本旅遊回來
依我看 殘年冬日 總是特別相近 明明沒坐上高鐵列車 我家的微電腦手沖壺 為了衝上沸點 像歸鄉的閃電一樣 不可阻擋呼呼作響   (2025年1月26日)
從同時代知識人的回憶文字中,可以看到同時代的社會特性,又能藉由這條小小的線索,進一步窺見同時代出版人的經歷。   002 岩波茂雄的憂鬱 這個男人的臉頰上有受傷疤痕。此外,他的眼睛和鼻子都很大,臉部像岩石一樣凹凸不平,因此,在第一高等學校(譯注:又稱舊制一高,創立於1886年,即現在東京大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出發吧!鎌倉!沒有手機的日本獨旅— 我在「海街」寫「日記 」! 時間回到2022年末,對於日本文化相當憧憬的我,總算有機會安排一趟屬於自己的獨旅,除了旅行外,更想給自己的25歲後留下點足跡,目的地理所當然就是日本,這也是人生首度踏上日本,回想正式愛上日本,是因為電影《海街日記》與日劇《喜劇開場》,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青春只一瞬 轉忽老來至 若念孩童時 當惜時如金 學庸 94.12.15/11:07:58
Thumbnail
雖然是年過八十的高齡老人。不過,在心中,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我並沒有感覺到所謂「老了」的明顯衰退的現象。 慶幸我還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後習慣性地打開手機, 瀏覽國內外的第一手新聞,接著才查一下受到新訊息、有趣的貼文。 不去想, 也絕不提 “自己老了”; 大的成就還在積極追尋中。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當我離開年輕的時代 蒼老卻摒我於門外 屬於何個世紀的尷尬季節 只有默然時間的擺渡 時光匆匆 歲月匆匆 人生一再匆匆走過 拎拾沿途的記憶 每一刻的美 是人生珍愛的黃金 沉重而寶貴 欲割捨卻不能 只因我貪得太多 學庸75.11.03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青春只一瞬 轉忽老來至 若念孩童時 當惜時如金 學庸 94.12.15/11:07:58
Thumbnail
雖然是年過八十的高齡老人。不過,在心中,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我並沒有感覺到所謂「老了」的明顯衰退的現象。 慶幸我還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後習慣性地打開手機, 瀏覽國內外的第一手新聞,接著才查一下受到新訊息、有趣的貼文。 不去想, 也絕不提 “自己老了”; 大的成就還在積極追尋中。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當我離開年輕的時代 蒼老卻摒我於門外 屬於何個世紀的尷尬季節 只有默然時間的擺渡 時光匆匆 歲月匆匆 人生一再匆匆走過 拎拾沿途的記憶 每一刻的美 是人生珍愛的黃金 沉重而寶貴 欲割捨卻不能 只因我貪得太多 學庸7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