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群人脈觀』:只有連結,沒有經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為什麼我不「經營」人脈?

常有人問我:「你認識這麼多人,要怎麼維護與經營呢?」

我總是笑笑地說:「關於社群人脈,我只有連結,沒有經營。」


這句話通常讓人愣住,然後露出疑惑的表情:「你不經營,那你的人脈怎麼來的?」

這時候我反而會反問:「那你覺得『經營人脈』應該是什麼?」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類似:

  • 定期聯絡,刷存在感
  • 請客吃飯,建立情感
  • 節日送禮,讓對方記得你
  • 有需要的時候主動提供幫助


這些聽起來都很合理,甚至可以說是傳統社交技巧的「標準配備」。但問題是,這樣的關係通常都不穩固,也沒有真正的深度

如果一段關係的存在,只能靠這些外在手段來維繫,那麼當你停止這些動作,關係是不是就會變淡甚至消失?如果是這樣,那這段關係本質上只是「維持」,而不是「連結」。


真正長久的關係,是不需要「經營」的。 它是建立在雙方的價值觀、信任感和共同經歷之上的,而不是靠短期利益交換或刻意安排的互動來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主動「經營」人脈,而是讓一切順其自然,建立真正的連結。


「人脈」和「人情」的區別


很多人混淆「人脈」和「人情」,認為兩者是一回事,但其實它們有很大的不同。

人脈 ≠ 人情

人脈是一張互相幫助、彼此信任的網絡,而人情則是帶有負擔與期待的交換關係。


當你基於「人情」來累積人脈時,你會發現關係變得很沉重,因為對方會開始「記帳」,在心裡盤算:「你幫了我,我是不是也該回報?」、「他請我吃飯,那我是不是要找機會請回去?」


這種「計算式」的人際關係,通常不會長久,因為一旦回報比例不對等,關係就容易產生裂痕。


真正有效的人脈,不是靠「人情債」建立的,而是靠價值互補、信任累積、長期陪伴而形成的。


「請客吃飯」為什麼沒用?


許多人以為,維繫人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客吃飯。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方式其實很沒效率,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吃飯 ≠ 關係

請客吃飯的問題在於,它只是一種短期的情感輸入,無法真正影響對方對你的評價。


舉個例子:

  • 你請某位業界大佬吃飯,飯後他可能還是記不得你,因為對他來說,這只是眾多應酬中的一場。
  • 你頻繁請主管吃飯,主管不會因此特別提拔你,因為公司更看重你的績效表現,而不是你請了幾頓飯。
  • 你經常請朋友吃飯,長期下來,朋友可能會覺得壓力太大,甚至開始懷疑你是不是有什麼企圖。



真正影響關係的,不是吃飯,而是「影響力」

人際關係的本質,是對方是否認同你、信任你、願意和你合作,而這些因素的形成,並不是靠一次兩次的聚餐,而是長期的信賴累積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上市櫃公司的高階人資主管和我很熟,但我們之間可能沒有吃過幾頓飯,但我們的關係卻遠比那些頻繁吃飯,卻沒什麼實際交情的人要穩固得多。


因為也許在他職涯低潮的時候,我可能給過他一些建議,或是在她最需要情感支持的時候,曾經用某種形式陪伴過他。


這種關係,不是「經營」出來的,而是「共同經歷」帶來的。



我的 KPI 不是有多少人認識我,而是我認識的人彼此有多連結


傳統的人脈觀點,會把「人脈」視為一種個人資產,講究的是「量」——認識越多人越好。

但我更重視的是「質」——我的KPI是:認識的人,彼此之間能夠產生多大的連結與影響力


我的目標不是讓全世界都認識我,而是讓我的人際網絡成為一個高效能、互相幫助的生態系


這意味著,我不會為了拓展人脈而去認識大量不相關的人,而是專注於建立真正有價值的連結,並讓這些連結發揮更大的作用。



懂得如何去「麻煩」別人,才是真正高級的人際關係技能


這一點,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要「不麻煩別人」,要「獨立自主」,但實際上,會成功「麻煩」別人,反而是一個非常高級的社交能力。


為什麼要學會「麻煩」別人?

  • 當你敢於向別人請求幫助,代表你信任對方。
  • 當你請對方幫忙,對方會感覺到自己被需要,這反而會增進關係。
  • 透過適當的請求,你能夠讓對方參與到你的成長中,這會讓對方對你有更深的情感投射。


關鍵不是麻煩別人,而是要讓對方覺得「幫助你是值得的」。


這和職場上的「帶人」有點類似。當一個主管願意帶新人,並且投入時間培養對方,這個新人反而會更珍惜這份關係,也更願意回報這份恩情。


同理,如果你在適當的時機,向對方提出請求,並讓對方看到這個請求對雙方都有好處,那麼這段關係反而會變得更加牢固。


總結——讓人脈自然流動,而不是刻意經營


人際關係不是一場「遊戲」,不需要精心策劃、步步為營。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關係,是一種自然流動的狀態——當你值得被信任,自然會有人願意幫助你;當你能夠影響別人,自然會有人願意與你同行。


所以,與其去經營人脈,不如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連結的人,讓你的價值自然吸引對的人,這才是真正高效的人際關係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笑著說:「關於社群人脈,我只有連結,沒有經營。」


#世安哥自省系列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針對機器人供應鏈圖表,從求職者角度出發,分析其價值與意義,並提供如何善用圖表資訊進行職涯規劃、企業選擇及面試準備等建議。文章涵蓋產業趨勢、技能匹配、目標企業研究、面試技巧等面向,並鼓勵求職者結合個人興趣與產業熱點,克服進入高科技產業的挑戰。
愛情就像一場職場競爭,我們需要找到真正願意長期投入的伴侶。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角度,分析愛情中的十大警訊,教你如何識別「假愛情」,避免情感詐騙,找到適合你的真愛。
這篇文章是寫給未來一年的自己,反思過去一年的創作歷程,提醒自己不要只是成為「內容產出機器」,要保有學習熱情,建立核心競爭力,累積護城河,並提醒自己保有對學習的熱情,以及提升個人品牌價值。
職場貶低是一種隱匿的操控行為,比直接攻擊更難以防禦。本文深入探討職場貶低的政治意涵、潛在危害,以及背後的心理與權力驅動,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讀者建立職場價值,走出貶低的陰影。
本文探討年後離職潮的現象,從HR和管理者的角度深入分析員工離職的深層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文章以職場對話的形式,引導讀者思考離職背後隱藏的問題,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組織文化,提升員工的留任率。
職場倫理重要性,無論公司文化看似多麼扁平化,都不可忽視。本文探討主管直接越級找下屬溝通的潛在風險,例如派系競爭、表現被特別關注、成為權力博弈工具人等。並強調主動向直屬主管報備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派系情境下的應對策略,旨在幫助讀者在職場中建立尊重、謹慎、透明的溝通機制,避免踩雷,並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這篇文章針對機器人供應鏈圖表,從求職者角度出發,分析其價值與意義,並提供如何善用圖表資訊進行職涯規劃、企業選擇及面試準備等建議。文章涵蓋產業趨勢、技能匹配、目標企業研究、面試技巧等面向,並鼓勵求職者結合個人興趣與產業熱點,克服進入高科技產業的挑戰。
愛情就像一場職場競爭,我們需要找到真正願意長期投入的伴侶。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角度,分析愛情中的十大警訊,教你如何識別「假愛情」,避免情感詐騙,找到適合你的真愛。
這篇文章是寫給未來一年的自己,反思過去一年的創作歷程,提醒自己不要只是成為「內容產出機器」,要保有學習熱情,建立核心競爭力,累積護城河,並提醒自己保有對學習的熱情,以及提升個人品牌價值。
職場貶低是一種隱匿的操控行為,比直接攻擊更難以防禦。本文深入探討職場貶低的政治意涵、潛在危害,以及背後的心理與權力驅動,並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幫助讀者建立職場價值,走出貶低的陰影。
本文探討年後離職潮的現象,從HR和管理者的角度深入分析員工離職的深層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文章以職場對話的形式,引導讀者思考離職背後隱藏的問題,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組織文化,提升員工的留任率。
職場倫理重要性,無論公司文化看似多麼扁平化,都不可忽視。本文探討主管直接越級找下屬溝通的潛在風險,例如派系競爭、表現被特別關注、成為權力博弈工具人等。並強調主動向直屬主管報備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派系情境下的應對策略,旨在幫助讀者在職場中建立尊重、謹慎、透明的溝通機制,避免踩雷,並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人的一生只要有接觸社會,多多少少都會交到朋友,只是數量多寡而已,若以曲線圖來看,以幼兒園為起點,歷經求學階段,曲線會一直往上增加,出社會工作那些年達到顛峰,然後隨著退休年齡的到來開始急速遞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少數敵多交友,是生存在社會上的入門。 一沒背景,二沒背景,三沒背景,所以就是沒背景,就是沒靠山,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在社會上,有些時候,從眾比對立還要容易多了。 這並不是沒主見,而是一種順勢而為且為之。 有許多事並不是樣樣要爭,樣樣要強,有時候讓位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更適合的人去上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人的一生只要有接觸社會,多多少少都會交到朋友,只是數量多寡而已,若以曲線圖來看,以幼兒園為起點,歷經求學階段,曲線會一直往上增加,出社會工作那些年達到顛峰,然後隨著退休年齡的到來開始急速遞減。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少數敵多交友,是生存在社會上的入門。 一沒背景,二沒背景,三沒背景,所以就是沒背景,就是沒靠山,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在社會上,有些時候,從眾比對立還要容易多了。 這並不是沒主見,而是一種順勢而為且為之。 有許多事並不是樣樣要爭,樣樣要強,有時候讓位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更適合的人去上
Thumbnail
一位曾經在26歲時擔任安寧病房的志工,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因如此,改變了他的想法,個性從內向轉變成外向。透過改變讓生活變得更豐盛,更因為積極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最後透過人脈網絡募款,幫助偏鄉的小朋友能順利上課,因為他認為「人脈的終極目的是利他」。
Thumbnail
其實,多數人對於自己的想法與決斷是充滿信心的,他們從來都沒有要聽別人的意見,只是希望被認可,或者透過比較,獲得「我其實也沒那麼差」的感覺。 這些敘述通常是一個故事,透過徵詢你的意見或看法來包裝期待獲得認同的意圖……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尤其把善於合群當作很會處理人際關係的指標就更可笑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