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
Bryan:大人學Bryan
-
22歲是大學剛畢業,多數人準備踏入社會的重要階段,這集的《博音》非常推薦給那些對未來感到困惑的畢業生,在20-30歲這段時間,正是很多人不知所措的階段,許多人會經歷徬徨與摸索,我也不例外,但這次訪談帶給我深刻的啟發。
Bryan 開頭提出了四個一生值得投入的方向:「職場、自我成長、人際關係、財商」。
以「職場」為例,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求職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許多人在104、1111等求職網站上無止境地投遞履歷,只要符合科系要求就好,卻很少停下來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真正適合自己?」
Bryan 提到,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發掘自己的『天賦與熱情』。但這說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他認為台灣的教育體制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那些在傳統體制下適應不良的學生,反而更需要尋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但現實卻往往相反。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反而更清楚「天賦與熱情」的重要性,而成績中下的學生則只想依靠洗學歷,來換取更好的工作機會,這無疑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當然,學校之所以不強調「天賦與熱情」,也不是沒有理由。畢竟如果不這麼做,國家的競爭力將受到影響,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因此尋找天賦與熱情的責任只能落在學生自己身上。
在台灣良好教育的薰陶之下,我深深能感受到學校對「天賦與熱情」的忽視,我覺得多少也跟台灣的產業型態有關,大家都知道科技業的薪資普遍較高,因此許多家長在大學選填志願的時候,都希望孩子選擇資電類科系,畢業後成為年薪百萬的工程師,彷彿這樣人生就完美了。
但這種選擇可能正是扼殺天賦與熱情的關鍵,因為工程領域的專業知識並非人人都能掌握,若志不在此,反而像是一種「截短補長」的做法。科技業的薪水確實吸引人,但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主動地去專研這個領域? 」,如果沒有,那麼大學四年、研究所兩年,最終可能只是功虧一簣。
這集訪談中還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內容,我沒辦法三言兩語說完。無論你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如果對未來感到迷茫,我真心推薦你收聽這集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