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退休後,毅然決然地投身寫作。 他深信,在這個 AI 橫行的年代,手寫的溫度才是王道。 他拒絕使用任何形式的 AI 輔助,堅持用他那練字帖多年、卻始終沒練出個樣子的字跡,一筆一劃地記錄生活。
他寫的題材也很特別——他每天觀察家裡那盆蘭花。 他要用最樸實的文字,記錄蘭花的每一片葉子的紋路、每一朵花苞的顏色變化,以及陽光照射在蘭花盆上的陰影。 他相信,這種看似無聊的題材,才是對抗 AI 千篇一律的「完美」文本的最好武器。
起初,老王的文章無人問津。 但他並不氣餒,他堅持每天在朋友圈分享他的「蘭花日記」,還特意用手機拍照,把那些模糊不清、曝光過度的蘭花照片發上去。 他堅信,這種「原生感」是 AI 永遠無法模仿的。
終於,有一天,老王的文章火了。 不是因為他的文筆有多麼精湛,也不是因為他的蘭花有多麼獨特。 而是因為一個 AI 文章生成器公司,把老王的文章和照片當成了他們最新的 AI 訓練素材。 他們的口號是:「讓 AI 擁有最真實的拙劣!」
公司發言人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發現,老王的文章雖然充滿了瑕疵,但卻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美感。 這種美感是 AI 所欠缺的。 我們希望通過學習老王的風格,讓我們的 AI 能夠生成更加真實、更加人性化的文本。 我們甚至開發了一款'老王風格'濾鏡,可以讓任何文本瞬間變得像老王寫的一樣!」
老王得知這個消息後,氣得差點腦溢血。他大罵:「這群無恥之徒! 他們竟然用 AI 來學習我的拙劣! 這簡直是對手寫的褻瀆!」
然而,第二天,老王就報名參加了 AI 寫作課程。 他心想:「既然 AI 都能學習我的拙劣,那我為什麼不能學習 AI 的技巧呢? 也許,我可以利用 AI,更好地模仿我自己!」
從此以後,老王的「蘭花日記」變得更加…「老王」了。 他用 AI 生成了一些錯誤的植物學知識,然後故意把這些知識融入到文章中。 他還用 AI 生成了一些模糊不清、曝光過度的蘭花照片,然後用修圖軟體把照片變得更糟。
他的粉絲越來越多,大家都稱讚他的文章「太真實了!太老王了!這才是真正的手寫的溫度!」
老王坐在蘭花盆前,看著窗外燦爛的陽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心想:「在這個反諷的時代,也許,唯一的真誠,就是學會更好地偽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