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一直以來都以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為核心,守護著國民的健康。這項制度的成就,讓許多人能夠及時獲得醫療照護,這無疑是值得我們驕傲的。然而,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盛行、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健保資源的壓力也日益增加,保費調整的議題也時常浮上檯面。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或許應該反思,是否應該將目光從「醫療為本」擴展到「健康為先」。我們的健保制度,雖然提供了廣泛的醫療服務,但資源的投入大多集中於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上。預防保健雖然重要,但相較於醫療支出,比例仍有提升空間。
事實上,健康與醫療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連結。愈是健康的人,使用醫療資源的機會就愈少。相反地,不健康的人愈多,爭奪醫療資源的情況就會加劇,對最急需醫療源的人,就會產生排擠效應,並直接影響到健保制度本身的康健程度。這形成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循環。
因此,我們是否應該更積極地推廣健康促進政策,鼓勵民眾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這不僅僅是個人健康的問題,更攸關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當愈來愈多人保持在健康狀態時,醫療資源就能夠更集中地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讓健保制度更加穩健。
推動健康促進是為了更好地推動醫療服務,要讓醫療資源能更有效地發揮其價值。這是一個從「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預防」的過程。我們應將健康促進視為一項重要的投資,而非僅僅是一種成本。
這是一個需要政府、社會、民眾共同參與的轉型過程。透過更積極的健康促進政策,我們不僅能提升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更能為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認同現有的醫療制度,但可以更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將全民健保帶向永續的發展道路。
當我們進一步把「健康促進」擺在優先位置時,等同於在為我們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買下保險,為其奠定更健全長久的發展基礎。
希望台灣的未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