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華人教育圈喜討論為何猶太人如此優越?按比例是奪得最多諾貝爾獎項的民族,全球最富有的群體(看華爾街便知道),並以聰明智慧聞名於世。於是紛而著書立說,誓要發掘出內中的奧秘,甚至認為找到了答案,最顯著的發現就是猶太人愛閱讀。
猶大(以色列南國)在公元前 586 年亡國,所有王室及貴冑被擄至巴比倫,這民族本來就有完整的「摩西五經」,在寄人籬下的日子,卻成為全民族的覺醒,他們重新再思考身為神所揀選的子民,為何會落得亡國的下場?於是全民再次嚴謹地查考五經,在末後的漫長歲月裡,甚至將五經內有關誡命冗長的內容歸納成 613 條誡律。
這在「文字學」的意義上代表了甚麼?中國春秋時代始於公元前 722年,傳說中中國最古的史書就是出於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這時期,只有識字的史官作出記錄,絕大部份人民都是文盲。
然而猶太人早已發展到全民皆讀書,男子十三歲行成年禮,自始每年必完成將摩西五經閱讀一次,從摩西五經內的其中一個內容,就可以看出這個民族優越的原因:
申命記第六章
1 這是耶和華你們 神所吩咐教訓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們
在所要過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
4 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
5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6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
7 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
都要談論。
這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以色列人出埃及後,進入迦南前的最重要誡命,但以色列人卻將神的話束之高閣,根本完全沒有理會,因此這個王國只經歷四百五十七年左右覆亡。
亡國後整個民族才洗心革面,鑽研五經,熟讀其中的 613條誡律,更教導兒女一生必須如此研讀,代代相傳,經歷了 2534 年之後,以色列民在 1948 年 5月14日復國,再次成為地表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
必須以一個例子去突顯現代猶太人對誡命的絕對看重,其中有一條誡律是:
出埃及記第二十三章
10 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
11 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喫的、他們
所剩下的、野獸可以喫.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
從第一位掃羅作王開始(公元前 1043年左右),直到猶大國滅亡(公元前586年),他們從不曾守過安息年,因此耶利米先知(公元前586年左右)指出這是他們亡國的主要原因,神宣告地要歇息,享受安息七十年。從猶太國被滅到猶太人回國重建聖殿正好七十年,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要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代下36:21)
亡國二千多年以來,沒有國家的猶太人沒有機會去守「安息年」這誡律,直到 1948 年以色列復國之後,一但外患平息,這個民族再次看重神的律例典章,並且毫不含糊,現代的以色列國是有守安息年的,第七年無人在田中工作。
我們看到這個民族的承傳奇蹟確是跟「閱讀」有關,但絕非是「閱讀」這個行為,關鍵在於「讀了甚麼內容」?
憑世俗的觀察,可以得出一些值得細思的結論。例如高舉無神論的人,其「道德」操守如何?人們不用議論,心底裡或多或少都敬服敬虔的男人。對「得道高僧」更視其為神聖。
今日的世界是非黑白不分,但摩西五經內卻完全有其絕對權威和解讀,足以黑白分明去辨別對錯。
坊間有很多書籍談及猶太人的甚麼教學理論,亦有很多論及 613 條誡律的文章,奇怪的是從未看到過有人對誡命的內容作出較為完整的解讀,所以筆者就從這篇文章開始,未來會花兩年時間,每週一次,深入淺出去細看這 613 條誡律的所有內容。
猶太人的傑出不是依靠胡亂閱讀,而是他們究竟讀了些甚麼,並且不停終生反覆去看著同樣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的字裡行間,其作者是「神」本身所寫的,非人手之筆!
本文只是序言,下一篇文章便會開始闡釋有關 613 條誡命的每一條內容和意思,逢週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