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廚師到推動食育、綠餐永續理念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座落在彰化市定古蹟內的綠色餐廳「三時之聚」,創立於2022年,由主廚張文騰悉心經營,他親自走訪產地,精心挑選信任的小農所種植的食材,他經常藉由餐點向消費者介紹食材故事,提倡環保、健康、友善飲食,推廣永續綠餐的理念,建立消費者與食材連結,串連著顧客與農人之間的美味關係,他積極參與生態廚師計畫,透過演講、餐會、走進偏鄉部落小學等推廣方式,推動食農教育的理念,傳遞「公益、教育、生意」的料理精神。

主廚的餐飲旅程與啟發

投身餐飲業20年的張文騰,擅長以多元的烹調手法和食材運用,成就美味兼具營養料理,直到在日月潭雲品酒店工作期間,首次接觸「綠色永續」的經營理念,他在協助飯店導入綠餐的歷程,發現全面使用在地小農食材有難度,癥結點在於產量不穩定,不足以支應餐廳營運。

這段在大飯店的實務經驗,開啟對於綠色餐飲的反思,他認為廚師不僅是烹飪美食的藝術家,更是推動永續飲食和生態保護的實踐者,「如何在餐廳實踐永續」在他心中漸漸萌芽,影響後來創立「三時之聚」的經營方針。

三時之聚的餐廳建築是彰化市定古蹟,木製建築呈現古色古香的質感,與綠色永續的飲食概念相互呼應。

三時之聚的餐廳建築是彰化市定古蹟,木製建築呈現古色古香的質感,與綠色永續的飲食概念相互呼應。

三時之聚創立初衷 推廣永續綠餐

2021年底,張文騰因緣際會受邀至彰化擔任主廚,在一座木製的古蹟建築經營餐廳,餐廳命名為「三時之聚」別具意涵,「三時」代表過去、現在與未來,象徵著在時間流逝與永恆中找到平衡,希望透過餐廳的平台,向社會傳達綠色餐飲的永續概念,「食在地、饗當令」選用對土地友善的食材,朝向全循環餐飲為目標。2022年元旦,三時之聚開始試營運。

張文騰本身是南投人,離開熟悉飯店業來到彰化發展,他從商業策略分析現況:第一,餐廳隱身在文化園區的古蹟建築,此地緊鄰行政機關,並非觀光區域,鮮少往來民眾或遊客造訪。第二,綠色永續的概念尚未普及,永續綠餐單價較一般餐點高,考驗市場接受度,需要時間醞釀長久經營。

店還沒開張,有人提議他買廣告宣傳,張文騰認為這是短效作法,並非長久之計,累積口碑才是固本培元之道,因此他將重心放在如何永續經營,思考餐廳營運及收益來源,不光被動等待客人上門,他決定主動出擊爭取機會。

張文騰具有20年餐飲資歷,待過大飯店及餐廳,精熟多元料理及烹飪技巧。

張文騰具有20年餐飲資歷,待過大飯店及餐廳,精熟多元料理及烹飪技巧。

多角化經營 逐步站穩市場

曾任職餐飲管理主管的張文騰,深知欲推廣永續綠餐理念,首要之務須在市場存活下來,他語出驚人地說:「這家餐廳一開始設定就是賣冷凍調理包」他看著我驚訝的表情,馬上繼續說「觀察現代人生活忙碌,客人在店內享用餐點,也能買調理包回家快速上菜」,因此他透過巧思將食材製作成餐廳主打菜色,同時將熱門餐點製作做成冷凍調理包,方便餐廳保存,增加宅配收入。

2022年5月餐飲業受到疫情衝擊,「三時之聚」的冷凍調理包受到許多顧客的歡迎,透過社群經營及口碑推薦,全台各地的訂單蜂擁而至,在地民眾也非常支持,餐廳在疫情期間營業額不減反增,穩定了整體營運發展。

除實體場域內用、販售冷凍調理包等商業模式外,張文騰透過演講分享、辦理餐會、外燴接單等方式行銷曝光,越來越多人認識「三時之聚」,認同餐廳的永續綠餐經營理念,生意漸漸地步上軌道,品牌知名度跟著水漲船高。

親訪食材產地 從選物、烹飪到農產加工

張文騰認為,廚師不僅是烹飪,專注研發料理,還要學習如何選購食材,因此他走進產地和土地對話,與參加生態廚師計畫的小農合作,透徹了解食材來源、生長環境及歷程,依循節氣時令,運用他信任的小農食材,因為他明白掌握食材來源、品質溯源及營養價值,才能安心使用食材特性來做料理,例如三時之聚的沙拉和火鍋蔬菜,皆使用南投仁愛鄉眉溪部落綠生農場的野菜,而豆腐是使用彰化小農田野勤學的友善耕作本土黃豆製作。

不僅追溯食材源頭、專注研發料理,他也經常走出廚房,到用餐區與顧客建立連結,熱心向消費者介紹這些食材的故事,說明食材特性及農地特色,散發「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眼神。以綠生農場為例,座落在南投仁愛鄉原民部落,這些野菜採行自然農法栽培,運用山區微生物菌種,豐富的土讓生機,培育出生態多樣性,保有農作物新鮮甘甜的滋味。

張文騰認為餐飲核心在食物本身,農人、廚師和消費者取得共識平衡,他舉例剛開始和農家合作時,生產者以為野菜個頭越大越好,但從消費端的觀點,這樣的菜明顯過老,口感較澀,他與農友共同討論,收成時間調整到新鮮嫩度恰到好處,印證了餐桌回應產地的種植方式,增加烹飪菜色的多樣性,兼具營養美味。

張文騰透過演講分享永續綠餐、友善土地的理念。

張文騰透過演講分享永續綠餐、友善土地的理念。

強調食材故事 創造消費者與土地的連結

張文騰透過主廚說菜的方式,介紹食材背後的故事,蒐集顧客對餐點的回饋,讓餐飲服務體驗更到位,翻閱店內菜單,蘊含許多深意。舉例來說,開胃小菜嚐來口感綿密像是蜜蕃薯,仔細詢問才知道它是胡蘿蔔製成,他笑著說,「我覺得胡蘿蔔有股生味,想辦法讓自己吃得下」,因此發揮創意巧思,運用對食材的認識及廚藝專業的堅持,研發出這道蜜漬胡蘿蔔,深受顧客喜愛。

「尋找友善這一盤」餐盤主角是盛滿綠生農場採自然農法種植的當季野菜、友善穀物麵包、巴萊蛋、優格等,還有主廚精心熬製的米湯南瓜粥、開胃小菜,蘊含健康食材活力滿點,難怪幾乎每人桌上一份,堪稱店內人氣招牌。

除採用自然農法耕作的野菜外,雞蛋同樣來自於綠生農場友善飼養的「巴萊蛋」和一般雞蛋不同,外觀明顯區分為三層:外層水漾蛋白味道微鹹、中間蛋清如果凍般富有彈性、裡層的蛋黃即使用手拉起也不會破。

raw-image


張文騰因生態廚師活動結識了彰化在地的田野勤學,從事友善耕種本土黑豆、黃豆很少,田野勤學將黃豆烘焙後磨粉加入麵糰中,製成的麵條吃得到豆香,他以此特色創作一款「田野味噌奶油蔬菜黃豆麵」。不只如此,特色餐點還有「部落風味野菜這一鍋」,包含紅冠水雞香米飯、綠生農場野菜、埔里菌菇、冬粉。

吃得出豆香味的「田野味噌奶油蔬菜黃豆麵」。

吃得出豆香味的「田野味噌奶油蔬菜黃豆麵」。


三時之聚菜單最後一頁標示食材來源及供應者,這些是張文騰經年累月網羅各地友善土地耕作的農友,值得被看見,「客人不能天天來餐廳吃飯,但可以買食材回去煮」,期望消費者離開餐廳後,透過購買農產品,與這群農人與土地建立持續的連結,持續支持並實踐綠色永續的生活方式。

店內吃得到的菜色,現場販售農產食材,客人用完餐也能買回去。

店內吃得到的菜色,現場販售農產食材,客人用完餐也能買回去。


實踐惜食永續 創造格外品的多元風貌

面對消費者質疑餐點價格過高,張文騰思考一般通路收購農作物規格品,上架銷售給消費者,尚有許多格外品乏人問津,它們品質穩定,價格卻更實惠,所以他透過選用格外品來降低營運成本,讓餐點價格平易近人,成為消費得起的平價美食,以利推廣永續綠餐給普羅大眾。

格外品看似不起眼,其長相或大小不一,經過張文騰的料理手法,化身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佳餚,舉例來說,他挑選南投埔里友善耕作的皎白筍格外品製作成蘿蔔糕,變身為蔬食者美饌,另一款是巴萊豬燻肉,兩種風味推出便搶購一空,消費者需事先預訂。

獨家研發皎白筍格外品、巴萊豬燻肉所製成的蘿蔔糕。

獨家研發皎白筍格外品、巴萊豬燻肉所製成的蘿蔔糕。


另一個經典案例是「梅子磅蛋糕」,部落種植的友善耕作梅子,經釀造梅酒留下的果肉,又稱梅渣,通常為人丟棄,引發張文騰的深層思考「如何全循環不浪費食材,做更有意義的應用」,於是他運用釀造梅酒後的梅渣,搭配迷人的台灣地酒果實梅酒,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梅子磅蛋糕」,獲得各界好評,甚至有企業特意訂購該作為母親節伴手禮,以響應永續飲食與友善農民,為人津津樂道。

運用釀造梅酒後的梅渣,研發出風格獨特的梅子磅蛋糕。

運用釀造梅酒後的梅渣,研發出風格獨特的梅子磅蛋糕。


投入生態廚師 串起人與土地的料理關係

三時之聚的經營理念巧妙融合了「公益、教育、生意」三大元素,張文騰在餐廳的營運策略有獨到見解,加入三時之聚前,已參加5年生態廚師計畫,致力推廣食農教育,培育大眾對永續餐飲的概念。透過這些努力,他希望能夠在更多人心中播下對環境友善、進而影響消費者的飲食選擇。

張文騰參與生態飲食設計中心活動,示範如何運用綠生農場的巴萊豬。

張文騰參與生態飲食設計中心活動,示範如何運用綠生農場的巴萊豬。


在經營餐廳之餘,他透過在南投賽德克部落的小學開設課程,教小朋友學習食材和餐點的相關知識。此外,生態廚師每個月輪流主辦餐會,將部分所得款項捐贈賽德克小學,做為部落發展美學教育的基金,為自己生長的土地盡一份心力。

對張文騰來說,料理不是只有食材,而是料理著過去、現在、未來,對於孕育農產的這片土地有更深入的認識,提倡環保、健康、友善飲食、將其落實在生活,透過「三時之聚」品牌,建立消費者與食材連結,以款待之心照料每一位前來相聚顧客,串連著人與土地之間的料理關係。

主廚介紹

張文騰

  • 現任:三時之聚主廚
  • 參與生態廚師計畫多年,喜歡親訪產地挑選食材,曾獲得2022年「第二屆綠色餐飲指南」年度最佳主廚,重視料理的永續價值


本文作者:愛蜜莉 / 圖片授權:愛蜜莉、張文騰
本文刊登於2025年一月出刊「第15期休閒農業產業評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
75會員
156內容數
我是愛蜜莉,曾任外商及科技業主管,穿梭在市場研究和品牌行銷之間,現在是顧問、講師。在這裡,我用文字記錄思考、感受與實踐——從職場到人生,從轉型到覺察。如果你正在路上,想讓自己更清楚、更自在、也更貼近理想的樣子,歡迎走進這場「人生演算法」。
2025/04/29
在職場中,「主動性」常被視為一種職場加分項,但主管與員工對主動的理解大不相同。對主管而言,主動是觀察績效潛力的重要指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過度主動往往代表風險與誤踩地雷的焦慮。這篇文章拆解雙方常見誤解的心理邏輯,並提出三個管理對策。
Thumbnail
2025/04/29
在職場中,「主動性」常被視為一種職場加分項,但主管與員工對主動的理解大不相同。對主管而言,主動是觀察績效潛力的重要指標;但對年輕世代來說,過度主動往往代表風險與誤踩地雷的焦慮。這篇文章拆解雙方常見誤解的心理邏輯,並提出三個管理對策。
Thumbnail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10
前幾天,一位職場朋友問我:​我主管為什麼派新同仁出國出差,卻不是我?我都做了一年多,年初才剛參加國外大展回來,雖然績效不算很突出,但我一直很認真、很努力,也一直希望主管能看到我啊…我知道,那不是嫉妒,也不是抱怨,而是一種微微酸酸的失落感。​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2025/04/09
​「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快想把問題解決了。」我一開始就依照習慣,準備好提案架構、邏輯推演、資源評估……腦袋全速運轉地想著「怎麼解題」。​但當我真正把重心放到聆聽,讓自己慢下來、讓對話多一點空白,我才發現:我們其實還沒搞清楚,他真正的困難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座落在彰化市定古蹟內的綠色餐廳「三時之聚」,創立於2022年,由主廚張文騰悉心經營,他親自走訪產地,精心挑選信任的小農所種植的食材,他經常藉由餐點向消費者介紹食材故事,提倡環保、健康、友善飲食,推廣永續綠餐的理念,建立消費者與食材連結,串連著顧客與農人之間的
Thumbnail
座落在彰化市定古蹟內的綠色餐廳「三時之聚」,創立於2022年,由主廚張文騰悉心經營,他親自走訪產地,精心挑選信任的小農所種植的食材,他經常藉由餐點向消費者介紹食材故事,提倡環保、健康、友善飲食,推廣永續綠餐的理念,建立消費者與食材連結,串連著顧客與農人之間的
Thumbnail
在雲林縣元長鄉的鹿北社區,是我當時上網搜尋「元長社區發展協會」時,唯一被演算法推薦的社區發展協會。 鹿北社區發展協會有許多彩繪小鹿,除了孩童繪製之外,吳學展先生也邀請畫家朋友繪製。 鹿窯也是吳學展先生的事業之一,每週六都會窯烤麵包,種類繁多,且都採用雲林縣食材。食譜上除了麵包種類,還有食材來源。
Thumbnail
在雲林縣元長鄉的鹿北社區,是我當時上網搜尋「元長社區發展協會」時,唯一被演算法推薦的社區發展協會。 鹿北社區發展協會有許多彩繪小鹿,除了孩童繪製之外,吳學展先生也邀請畫家朋友繪製。 鹿窯也是吳學展先生的事業之一,每週六都會窯烤麵包,種類繁多,且都採用雲林縣食材。食譜上除了麵包種類,還有食材來源。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有間名叫「林義和工坊」的餐館,從村口就能見到裊裊炊煙,走近還能聞到紅糟飄香以及碰杯吆喝的熱鬧聲響。「林義和工坊」老闆黃克文先生,是百年前馬祖梟雄林義和的外孫,在這間老老的祖厝裡,釀出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
Thumbnail
在馬祖南竿的四維村有間名叫「林義和工坊」的餐館,從村口就能見到裊裊炊煙,走近還能聞到紅糟飄香以及碰杯吆喝的熱鬧聲響。「林義和工坊」老闆黃克文先生,是百年前馬祖梟雄林義和的外孫,在這間老老的祖厝裡,釀出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
Thumbnail
每個星期,在竹山台西客運一樓的候車大廳,總會出現這麼一個熱鬧場景,竹編的菜籃擺滿一地,工作人員(大多是社區媽媽)手上拿著清單一一點名,玉米筍一包、香菇一盒、白菜一顆……,他們在為「足安心蔬菜箱」的消費者配菜。
Thumbnail
每個星期,在竹山台西客運一樓的候車大廳,總會出現這麼一個熱鬧場景,竹編的菜籃擺滿一地,工作人員(大多是社區媽媽)手上拿著清單一一點名,玉米筍一包、香菇一盒、白菜一顆……,他們在為「足安心蔬菜箱」的消費者配菜。
Thumbnail
「我那時候還會幫忙去山上擔茶葉、竹筍下來店裡欸!」想起那段時光,嘴角不自覺上揚,「那時候要走一個點鐘欸!」 沒想到小時候擔重物的「一小時」,長大卻成了顧店的「一輩子」。「小生意賺不多啦!」張老闆輕鬆的說,「但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們看見他對事物充滿熱情的雙眼閃閃發光。
Thumbnail
「我那時候還會幫忙去山上擔茶葉、竹筍下來店裡欸!」想起那段時光,嘴角不自覺上揚,「那時候要走一個點鐘欸!」 沒想到小時候擔重物的「一小時」,長大卻成了顧店的「一輩子」。「小生意賺不多啦!」張老闆輕鬆的說,「但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我們看見他對事物充滿熱情的雙眼閃閃發光。
Thumbnail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Thumbnail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Thumbnail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Thumbnail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Thumbnail
你聽過「食農教育」嗎?三小市集就是一個致力於友善耕作的食農平台。 近幾年食安問題危機四伏,食品廣告使得消費者天天都像是在過「食物嘉年華」,讓我們誤以為食物可以綿延不絕的出產,而忽略了背後有多少人為這個產業一同努力。
Thumbnail
你聽過「食農教育」嗎?三小市集就是一個致力於友善耕作的食農平台。 近幾年食安問題危機四伏,食品廣告使得消費者天天都像是在過「食物嘉年華」,讓我們誤以為食物可以綿延不絕的出產,而忽略了背後有多少人為這個產業一同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