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當然是川普,就算你不是美國人,他的想法、政策都會影響每一個人。
他曾說、「要有點骨氣,美國的對外防禦政策就沒有任何解決不了的問題」。
從川普1987年出版的《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到在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脫口秀節目中,當著現場觀眾激動地說,他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外交政策,讓國家的盟友「支付他們應付的額度」。並說當日本策向美國市場「傾銷」產品人口,卻讓人不可能在日本做生意時,就不存在自由貿易。
當年日本在製造業,尤其是在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業上,與美國競爭。隨著美國工廠紛紛倒閉,日本新品牌進入市場,評論家開始談論,日本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經濟體。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歷史系副教授米勒(Jennifer Miller)說,「在某種程度上,川普象徵許多人,他們質疑美國在自身主導的國際秩序中,是否真有領導地位,以及這是否真正對美國有好處。」
「喜歡關稅的一個原因在於,關稅不僅符合他交易的意識形態,也符合他對自我的認知,而這種認知深植於他成功交易者的形象,」,「而事實在於,關稅可以用來威脅,也可以在另一個國家頭上晃蕩。」
據美國資料數據,去年美國前15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分別是中國、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德國、台灣、日本、南韓、加拿大、印度、泰國、義大利、瑞士、馬來西亞及印尼。
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2025計畫」(project 2025)中,由經濟學家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他目前擔任川普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
納瓦羅在「2025計畫」的分析中說,最優先考慮的「紅區」國家應該是中國和印度。而「黃區」貿易夥伴是「貿易逆差非常高的歐盟,還有關稅差異特別大的泰國、台灣和越南」。納瓦羅認為,第三級目標會是日本和馬來西亞。
精彩的戲碼是川普正在重塑世界新秩序,從巴拿馬運河,到格陵蘭,一直到迦薩走廊,川普第一時間手,很多人都看不懂,也看不出他到底是要什麼?
從2017年起,中國在一帶一路砸下重金,影響力從亞洲,東恊,中亞,中南美洲,非洲到太平洋島國,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擴散。
最近南非要求台灣把代表處搬離首都,美國斷了南非的經濟援助。
和台灣斷交的宏都拉斯,原本要把美國的基地交給中國,現在美國放話要對移民滙款凍結,宏都拉斯總統立即改變態度。
從2017年以來,中國灑大錢在一帶一路的布局,現在是川普的反攻時刻!
關稅只是川普的手段,這才是新戰場。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在本月7日合辦「川普與世界經濟走向及對策」論壇,曾任陸委會經濟處長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與《經濟日報》副社長翁得元,對談「中國經濟走向及台商對策」主題。
中國大陸從「十四五」進入到「十五五」,還提出了2035年目標,至少基礎建設、科技發展、人工智慧等領域,已經算是成功達到目標了。
翁得元也提出個人對於中國經濟的觀察,他援引《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看法,佛里曼5年前到訪中國,認為美國還是很強,唱衰美國會很危險;5年後佛里曼再度訪問中國後,卻改口表示中國真的很強,美國非常危險了。光是5年的時間,小米在手機、汽車方面的發展,就讓佛里曼嚇一跳,強調要小心中國已經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