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經文:路加福音7章41-47節「耶穌說:「有兩個人欠了某一個債主的錢,一個欠五百個銀幣,一個欠五十個銀幣。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那麼,這兩個人哪一個更愛他呢?」西門回答:「我想是那多得赦免的人。」耶穌對他說:「你的判斷不錯。」於是他轉過來向着那女人,對西門說:「你看見這女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但這女人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又用頭髮擦乾。你沒有親我,但這女人從我進來就不住地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但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腳。所以我告訴你,她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她愛的多;而那少得赦免的,愛的就少。」」
我的領悟:這次的經文是打破香膏玉瓶膏抹耶穌的路加福音版本,我想要針對愛多,赦免就多(或說:赦免多,愛就多)思考。從小我就覺得自己是個沒有什麼愛的人。其實我的家庭很正常,雙親俱在,也沒發生什麼家暴事件。我從小就很順遂的長大、讀書、甚至還出國留學,從來也沒為金錢發愁過。可是我從小就對我所處的世界感覺很悲觀,好像覺得事情就這樣一件接著一件發生,不知道盡頭是什麼?所以我從小畢業了也不會想要跟以前同學有再聚會的想法,雖然在學校時我也不是難搞的人。我總覺得事情過了就算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事過境遷,似乎沒什麼必要再續前緣。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十年,我就一個學校換到另一個學校,一個職場換到另一個職場,總是這樣:換場了,就揮揮衣袖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走的瀟瀟灑灑,好像連個水痕都沒留下來,就是海潮一個接一個的沖刷,好似新的記憶就將舊記憶蓋住,沒什麼值得我留戀的。我自己也曾納悶自己的行為模式,不懂為何自己不想跟前同學、前同事連絡?我好像一直在前頭有個目標督促著我不要向後回頭,可是前面的目標是什麼我卻不知道。直到這幾年我因為責任感的關係在家裡照顧失智症的媽媽,雖然也常有不耐煩的時候,也在外勞的幫忙及家人的支持下度過了。某天我媽度咕醒來,突然間忘了該怎樣拿杯子,結果整杯水就潑灑到地上,我一面幫她清理,心裡卻很悲哀的想到:我好像逐漸失去我的媽媽了,我好捨不得她!從那時起,我好像找到我從未擁有的愛,而開始珍惜我所擁有的人事物。我想到,多年來我總是為著我自己往前衝,卻忽視關愛上主放在我手上的每一段人際關係。我就像經文中的那位西門,上主到我家來了,我沒有準備水給祂洗腳、也沒有用油抹祂的頭、更沒有親祂,只是命令祂做我指示祂的工作(禱告)。我沒有重視耶穌這個來我家作客的客人,只想著如何完成我的工作、達成我的目的。我是如何虧欠祂啊!禱告:親愛主,雖然我如此不值,謝謝祢對我的不離不棄。更感謝祢讓我找到我一直沒有的「愛」,讓我能夠真實地珍惜我所擁有的所有人際關係。主啊,求主幫助我讓我有好的主意知道該怎樣去關愛別人,讓這個世界多存在一些溫暖、體貼、與分享給我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學,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如此感恩禱告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所求,阿們!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hun Lo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並從聖經經文(西番雅書2章8-11節、羅馬書11章17-18節、創世紀12章1-3節、彌迦書6章8節)出發,反思美國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以及戰爭中的人道議題。作者最終選擇將事件交託神,並為以色列的公義與和平禱告。
路加福音五章36-39節的經文闡述了新舊難合的道理,比喻新衣服不能補舊衣服,新酒不能裝舊皮袋。這應用於新約時代的信仰,強調內心改變勝於外在遵守律法。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經文的領悟,以及這與舊約和新約信仰轉變的關係,並以個人經歷和朋友的見證,說明生命需要不斷更新的重要性。
退休後的西面與他的省思:本文作者分享閱讀路加福音2章25-35節後的心得,反思西面對彌賽亞的期盼,以及自身在退休後如何尋求生命價值與貢獻社會,並期盼臺灣基督教會復興。
馬可福音15章31-32節的經文反思,探討祭司長、文士和耶穌同釘十字架的人對耶穌的質疑,以及作者個人對信仰真諦的領悟,並藉由馬可福音9章23-24節以及其他人物的反應,深入剖析「信」的課題。
這篇文章探討馬可福音14章3-9節中,女人用香膏膏抹耶穌的故事,並反思現代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作者藉由自身經歷與經文,闡述將耶穌置於人生首位的重要性,並呼籲重新拾起上帝的律法典章,導正人生順序。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羅馬書7章18-23節和以西結書23章後的靈修心得。作者發現自己像以西結書23章中所描述的姊妹一樣,「戀慕、縱慾、行淫亂」,追求外在的條件和虛榮,而非專注於敬拜上帝。作者因此悔改,祈求上帝堅定自己的心,單單敬拜上帝。
本文探討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並從聖經經文(西番雅書2章8-11節、羅馬書11章17-18節、創世紀12章1-3節、彌迦書6章8節)出發,反思美國支持以色列的立場,以及戰爭中的人道議題。作者最終選擇將事件交託神,並為以色列的公義與和平禱告。
路加福音五章36-39節的經文闡述了新舊難合的道理,比喻新衣服不能補舊衣服,新酒不能裝舊皮袋。這應用於新約時代的信仰,強調內心改變勝於外在遵守律法。文章分享了作者對經文的領悟,以及這與舊約和新約信仰轉變的關係,並以個人經歷和朋友的見證,說明生命需要不斷更新的重要性。
退休後的西面與他的省思:本文作者分享閱讀路加福音2章25-35節後的心得,反思西面對彌賽亞的期盼,以及自身在退休後如何尋求生命價值與貢獻社會,並期盼臺灣基督教會復興。
馬可福音15章31-32節的經文反思,探討祭司長、文士和耶穌同釘十字架的人對耶穌的質疑,以及作者個人對信仰真諦的領悟,並藉由馬可福音9章23-24節以及其他人物的反應,深入剖析「信」的課題。
這篇文章探討馬可福音14章3-9節中,女人用香膏膏抹耶穌的故事,並反思現代社會價值觀的轉變。作者藉由自身經歷與經文,闡述將耶穌置於人生首位的重要性,並呼籲重新拾起上帝的律法典章,導正人生順序。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羅馬書7章18-23節和以西結書23章後的靈修心得。作者發現自己像以西結書23章中所描述的姊妹一樣,「戀慕、縱慾、行淫亂」,追求外在的條件和虛榮,而非專注於敬拜上帝。作者因此悔改,祈求上帝堅定自己的心,單單敬拜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