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先發現的音樂新人,還在夢想路上前進嗎?-從金曲、金音、金旋和街聲年度音樂趨勢大獎看推薦新人的存在必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2025年全球代表性音樂獎項-葛萊美獎於今年2/2舉行,其中歷來評選認定規則經多次變化總造成不少爭議的「最佳新人獎」這次由被稱為「酷兒公主」、「同性戀流行偶像」的Chappell Roan(查普爾·羅恩)一舉奪得。典禮上除為跨性別者發聲,也因她過去曾被唱片公司解約,呼籲音樂產業者應給予藝人們應有的薪資與保險,尤其在對待發展中的新興音樂人更應如此。[註1]

Chappell Roan Mike CoppolaGetty / Images for MTV

Chappell Roan Mike CoppolaGetty / Images for MTV

不止於美國,也不限於近幾年,音樂產業對於「新人」這件璞玉總是又愛又怕石沉大海。不同於其他產業,這個產業的商品是「人」,帶來的不確定與流動性多上許多,加上技術越臻成熟的現代,近年市場需求卻不增反減,不但受眾分散、品味多元化,更因為AI大舉侵入,複製出一般民眾難以察覺卻認為好聽的音樂作品。

過去筆者曾寫了一篇「音樂比賽是職涯的起點還是夢想的終點?」專題[註2],引過去擔任多屆音樂選秀節目《超級新光大道》主持人陶晶瑩的話,她提到:「我看了太多選手,這一季培養四十個人…曾經點燃了他們生命中的希望,結果現在卻背離理想這麼遠。」如今需面對的處境不亞於過去要躋身音樂圈窄門而後大紅大紫,現在的音樂創作者更需要面臨部分以「網紅」出身,早已偕帶一批固定粉絲卻只願為流量創作的「空降部隊」佔據一方資源,限縮了更多白手起家僅做音樂的年輕創作者。

稍微停下來思索,在這日日俱新的時代中,每年推出的「新人」對於音樂產業有何幫助?一些具指標性的音樂獎項中他們如何篩選?各自特色為何?對於新人的幫助與可能的壓力又為何?這些都是這篇文章想要處理的議題。最後,筆者也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為何「推薦新音樂人」對現在來說仍是重要的存在。


金曲、金音、金旋及新興的街聲年度音樂趨勢大獎


相比葛萊美獎在規則與評選機制上連年不一,國內幾項具指標性的音樂獎項相對有著各自明確的標準。金曲獎廣納百川,就現行制度下仍以「語言」為分際,不過在「新人獎」上則不分語言,只要在去年1/1前未曾於國內發行個人專輯,並首次於該年發行即可報名。金音獎則除本國作品外,也將目光看向國外,特立「亞洲創作音樂獎」。在主體以「音樂風格」分類做為一大區隔之下,「新人獎」更注重原創性,參賽作品如為專輯,詞曲參與須達70%以上,EP的詞曲參與度則須100%出自己手才擁有資格。另外也更在意「新」字,參賽者必須在過去個人、樂團公開發行歌曲合計未達六首(含)以上者才有資格。金曲、金音兩個獎項基本由國家做推動,受眾面向會更往國際及一般大眾靠攏,而「新人獎」則是眾多重要獎項裡的其中一種。

其他兩個則分別為「政大金旋獎」和新興的「街聲年度音樂趨勢大獎」。前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自發性舉辦,後者則為民營公司「中子創新」所屬線上音樂發行及社群平台「街聲(StreetVoice)」所舉辦的獎項。相比金曲和金音,這兩項獎的受眾面向更年輕,創作者甚至可能是初次寫歌或第一次正式比賽演出。政大金旋獎為臺灣大專院校標誌性的學生音樂比賽,線上報名外,亦將Demo以個人帳號上傳至「街聲」音樂平台,進入所選的比賽類型進行參加;而於今年初(2025)甫辦第二屆「街聲年度音樂趨勢大獎」的資格則更為方便,無需報名,僅要在評選區間的時間內,不分Demo或正式作品,上傳至街聲平台的新音樂人,或第一次入選Song of the Day的創作者皆在入選範圍內。

將Demo以個人帳號上傳至「街聲」音樂平台

將Demo以個人帳號上傳至「街聲」音樂平台

從獎項的性質與規則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這些獎有意在音樂人創作生涯中建立不同階段的「獎勵機制」。從可以接收到最年輕創作者的「政大金旋獎」,接受未經加工的Demo讓評審發掘璞玉,進而提供實質舞台演出;到學生與初入產業的創作素人,在還未有較多資源的情況下,透過「街聲年度音樂趨勢大獎」主動推薦新人,讓他們獲得平台受眾的關注與演出舞台。待真正進入產業,發行了第一張EP或專輯後,便能嘗試爭取金曲、金音這類大型獎項,登上這個產業為數不多卻有機會「破圈」得到大眾關注的重要典禮。不論得獎與否,有著這些明確的遊戲規則,可以讓相對渺茫無目的的音樂從業者,有著目標可以循牆前進。




得獎了,然後呢?


然而,我們從頭到尾仍然沒有討論到最實際面,究竟「粉絲」從何而來?過去音樂媒體「吹音樂」曾觀察金曲獎過後,得獎者串流數據與粉絲成長變化,得出確實能帶來正面成長,只是仍會被其他因素左右而影響吸粉的續航力[註3]。金曲獎頒獎在宣布新人獎得主後,便會立刻提供現場表演機會播送給全國民眾;街聲在「街聲年度音樂趨勢大獎」前後,便透過另一項活動「大團誕生」先行或於該年提供售票表演舞台給這些受推薦的新興創作者,讓他們能直接面對自己的粉絲與陌生觀眾。

2024年金曲獎得獎者Makav 真愛典禮演出(CHEN_CHING_PO)

2024年金曲獎得獎者Makav 真愛典禮演出(CHEN_CHING_PO)

誠然,這些都是很好的曝光機會,但仍受限於這些獎項推行的力度能真正打到群眾的數量有多少。從近幾年的金曲獎後收視統計,大概於2022年電視和網路平台收看觀眾流量呈現交替[註4],2023年總體觀看數破千萬,但討論度仍因當時安排的頒獎人組合、演出橋段、獎項內容及突發狀況而定。可惜在娛樂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往往只把爭議、「出槌」放大檢視,不過換個角度理解還是令人慶幸,縱使我們還是能從網路留言中看見不少「誰誰獸」、對藝人衣裝打扮品頭論足、替逆耳言行高談闊論,甚至發起「炎上」等,不過也代表著該獎項仍有許多異溫層群眾關注。只不過對於當時初登大舞台演出的新人是否適應及接受這樣的異樣目光,或許從近年幾位新人得主持修、?te 壞特、珂拉琪、洪珮瑜等後續專訪或報導中都能略知一二(但對外貌批評者真的敬謝不敏)。另外,金音獎自2018年(第九屆)由陳珊妮擔任評審團主席開始大刀闊斧轉型後[註5],近年來不管從制度面改變、頒獎場館升級、演出及視覺安排上都有躍上與國際接軌之勢,致力於開拓金曲獎可能觸及不到的受眾,筆者私認為金音獎的影響力會逐步與金曲獎並駕...(待續)

.完整專題文章:https://songstoryworks.com/singlesongreviews-gma-gima-sva-gm-new-musicians-2025/

.歡迎追蹤IG:https://www.instagram.com/songstoryworks/

avatar-img
33會員
100內容數
每首歌,都訴說著千百篇故事。只要入座,你也能成為一篇雋永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循聲入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度專題系列最終回,推薦整年度自己最喜愛的15張專輯,前五張為最推薦,其餘十張則照發行順序介紹,歡迎將這些作品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每年仍會對從音樂延伸而來影像深感欣喜之情,那是得以從音樂之外的載體,看見落入導演之手會成為哪些不同的詮釋角度。而這次同樣邀請影評人「延延聊電影」一同推出五種影像類別,共十首精選MV作品。歡迎推薦給其他也愛聽音樂配看影像的朋友,也歡迎追蹤這些導演,關注後續新作品!
理解和尊重,他們都有共存之必要。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端賴於國人的努力,當然仍有許多議題仍需解決,也需資源挹注和協助,那是在資本功利之下能發揮人性光輝的方式之一。回到音樂,原住民族作品相比過去已漸有蓬勃之勢,但和其他語言相比仍有許多階梯需要躍步向前。期待透過這篇專題,讓聽眾能給自己感受新作品的時間。
《好好的 BE GOOD》專輯作為柯泯薰出道十周年的里程碑,記載了她過去幾年間對人生的感悟與反思,以創作延續使命,讓現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在音樂裡坦然面對情緒的低潮、找回用音樂說話的能力...
5/5柯泯薰《好好的BE GOOD》
現在歌詞主題不再只是愛情,好作品越來越多走向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2024年作品有不少探討憂鬱、描述生活困窘的樣態,而在台語歌中也挖掘到幾首主題特殊的作品。當然,愛情為主的歌只要選入皆必為佳作。歡迎欣賞並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江美琪睽違六年終於再次發行大專《圓的? 圓的!》。用童稚般的目光,再次審視日常生活中需要相處的關係、抉擇與丟失,回歸聲音本質,以自然平順的方式貼近聽者的生活樣態...
4/5江美琪《圓的? 圓的!》
2024年度專題系列最終回,推薦整年度自己最喜愛的15張專輯,前五張為最推薦,其餘十張則照發行順序介紹,歡迎將這些作品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每年仍會對從音樂延伸而來影像深感欣喜之情,那是得以從音樂之外的載體,看見落入導演之手會成為哪些不同的詮釋角度。而這次同樣邀請影評人「延延聊電影」一同推出五種影像類別,共十首精選MV作品。歡迎推薦給其他也愛聽音樂配看影像的朋友,也歡迎追蹤這些導演,關注後續新作品!
理解和尊重,他們都有共存之必要。近年來本土意識抬頭,端賴於國人的努力,當然仍有許多議題仍需解決,也需資源挹注和協助,那是在資本功利之下能發揮人性光輝的方式之一。回到音樂,原住民族作品相比過去已漸有蓬勃之勢,但和其他語言相比仍有許多階梯需要躍步向前。期待透過這篇專題,讓聽眾能給自己感受新作品的時間。
《好好的 BE GOOD》專輯作為柯泯薰出道十周年的里程碑,記載了她過去幾年間對人生的感悟與反思,以創作延續使命,讓現在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在音樂裡坦然面對情緒的低潮、找回用音樂說話的能力...
5/5柯泯薰《好好的BE GOOD》
現在歌詞主題不再只是愛情,好作品越來越多走向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2024年作品有不少探討憂鬱、描述生活困窘的樣態,而在台語歌中也挖掘到幾首主題特殊的作品。當然,愛情為主的歌只要選入皆必為佳作。歡迎欣賞並推薦給身邊的朋友!
江美琪睽違六年終於再次發行大專《圓的? 圓的!》。用童稚般的目光,再次審視日常生活中需要相處的關係、抉擇與丟失,回歸聲音本質,以自然平順的方式貼近聽者的生活樣態...
4/5江美琪《圓的? 圓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單飛不解散,銷量少一半? 樂團闖出名號後往往面臨現實價值、甚至人性的考驗;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樂手離巢背負巨大的外界壓力,需要足夠的信念與勇氣才能夠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單飛不解散,銷量少一半是真的嗎?樂團名氣會是單飛樂手難以掙脫的框架嗎?以下三組單飛後更加耀眼的樂手,你不能不知道!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他們背著一把吉他、真誠地呈現出的音樂,實在太純粹,就像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高喊著「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呀」的音樂一般。
Thumbnail
想知道音樂產業鏈是如何運作的嗎?什麼科系畢業的人才能進音樂公司工作?社畜謎音這系列文章將依據Podcast節目【社畜來音的】內容,為各位整理出大小解答,揭開音樂產業鏈的面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 上被推了一些相關討論的文字(感覺這個平台很適合做回聲房,毫無保留的以提高使用時間為目的來投餵貼文),總之這個是前陣子就想分享的東西,趁這個契機把梗圖做好來說說。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音樂會中的導聆讓聽眾更快了解曲目內容和情緒張力,對於比賽曲和藝術性較高的曲目尤其重要。透過導聆,聽眾更融入樂曲,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Thumbnail
前言: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我個人學音樂與音樂教學的一些心得與建議, 也有一些我對在台灣學音樂現象的觀察與看到的問題, 也許可以給想學音樂的人有一些參考! 我的音樂教學理念與建議: 可以先從音樂律動開始,不用太早急著進入個別班學習,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先從童謠與兒歌開始,先讓小孩覺得有興趣
Thumbnail
單飛不解散,銷量少一半? 樂團闖出名號後往往面臨現實價值、甚至人性的考驗;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樂手離巢背負巨大的外界壓力,需要足夠的信念與勇氣才能夠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單飛不解散,銷量少一半是真的嗎?樂團名氣會是單飛樂手難以掙脫的框架嗎?以下三組單飛後更加耀眼的樂手,你不能不知道!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他們背著一把吉他、真誠地呈現出的音樂,實在太純粹,就像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高喊著「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呀」的音樂一般。
Thumbnail
想知道音樂產業鏈是如何運作的嗎?什麼科系畢業的人才能進音樂公司工作?社畜謎音這系列文章將依據Podcast節目【社畜來音的】內容,為各位整理出大小解答,揭開音樂產業鏈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