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當愛是生命的基礎,選擇會不一樣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務必視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為首務,讓孩子感受到愛才是預防犯罪的源頭。___ 選自《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作者李珍淑是韓國第一位女性犯罪側寫師,側寫師的工作主要為分析犯人的行為和模式,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徵,為警方提供專業意見,幫助縮小嫌疑範圍,提高破案效率等等。

第一章寫了三個案件,內容提及作者與犯罪者的對談,描述他們訴說過往的情節,也不禁想了解,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哪裡出了錯,才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而發生的事情已無法改變,但該怎麼在往後去避免或減少這類的案件產生,也是閱讀中會一直不停去想到的問題。


我們必須學習生病時表現不適能力不足時承認做不到不懂時果敢表達疑惑的勇氣,這應該從家庭教育做起,並在國小、國中、高中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有人說「自卑」的反義詞是「勇氣」,我們有必要思考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勇氣。___ 選自《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改變


記得曾在網路上看見有人提議,想當父母的人,必須要先上關於如何養育孩子相關的課程,當時看了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而在本書當中,作者在兒童虐待的這部分,也提出類似的見解,像是領取育兒津貼前必須修習相關的教育學程,雖說已經要領取津貼了,短時間要改變的成效如何也不得而知,但這樣的想法確實值得思考。

當然,不是所有問題根源都歸因於家庭,罪犯也不能因此而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找出可能根源是為了預防進而改善,而錯誤的行為就是錯誤,即便有種種的原因。

別說「都是因為...所以我才...」。把主導權拿回自己手上,將自己該負的責任背上

有些事雖難,但依舊有可能性


沒有人可以完全沒有情緒,沒有情緒起伏是可怕的。

很多的書籍中都提過一個相同的觀念,就是表達情緒的重要性,因為過度壓抑情緒時,爆發力道通常也是最強烈的。

最後一章作者提及幾個問題,也是我有疑問的問題,像是殺人魔是天生還是後天?為什麼他們下得了手,而且還毫無罪惡感?社會學家Travis Hirschi的社會控制理論認為,個體之所以能夠遵守社會規範,主要來自於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約束力,當這些約束力減弱時,個體就可能產生偏差行為。

而五歲前的小孩在情感發展上也極為重要,這段時期是他們建立情感基礎的關鍵階段。正面情感如愛、快樂和安全感,能夠促進小孩的心理健康與社交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感受到父母和周圍環境的支持與關愛時,他們的自信心情緒調節能力會顯著提升。


即便沒有人靠在身邊用耳語對自己說「我愛你」仍能在成長環境中感受到自己被愛的人,就不會做出極端的選擇。___ 選自《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結語


我們能做的事,就是從自己做起,有些議題很深、很難、很沈重。幼年時期的經歷,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不過即便是同一個家庭成長的孩子,也可能因個性、環境與人生經歷的不同,而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是,人要有勇氣承認錯誤,願意承擔責任,並做出改變。愛與支持也許能夠降低犯罪風險,而勇於選擇負責任的行為,則是個人成長的關鍵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___ 箴言 22:6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你的追蹤、愛心與每月小額訂閱,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與花藝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花藝的女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雅米-avatar-img
2025/02/26
您的文章很棒🫶
雅米 😊謝謝雅米
雖然了解親職和教養類書籍很重要,但真正該讀這些書的父母們(例如把暴力奉為圭臬的父母)根本不會接觸這些知識...... 另一方面,可能有沒有自己的時間可以閱讀,所以就凸顯出聲音經濟和影音型知識創作者的重要性。
Sharon|數位素養 確實,最需要這類知識的父母往往不會主動去接觸,有時候他們可能也不是完全拒絕,而是缺乏機會或動機。 影音確實會比文字更有機會影響到他們🙂
avatar-img
喜歡花藝的女子 | JoJo的沙龍
196會員
106內容數
生活,是由許許多多的人、事、物串聯而成,無論是好是壞,或喜或悲,都是豐富我們生活的材料。精彩,是因為有起伏,有意想不到,有衝突,有和解,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值得書寫與紀錄的篇章。
2025/04/24
人生的選擇,不只是為了當下的利益,也是為了那個我們正在成為的自己,不做蠢事,是一種智慧,堅持正直,是一種底氣。
Thumbnail
2025/04/24
人生的選擇,不只是為了當下的利益,也是為了那個我們正在成為的自己,不做蠢事,是一種智慧,堅持正直,是一種底氣。
Thumbnail
2025/04/07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為這個社會留一些長久有益的東西,因此在我有能力回饋社會的時候,我想了兩條路:文化跟醫療。 — 許文龍。 有些人未必聲名遠播,但默默付出的身影,卻會被周圍的人一輩子懷念。___ 選自《走進許文龍的雕塑世界》
Thumbnail
2025/04/07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為這個社會留一些長久有益的東西,因此在我有能力回饋社會的時候,我想了兩條路:文化跟醫療。 — 許文龍。 有些人未必聲名遠播,但默默付出的身影,卻會被周圍的人一輩子懷念。___ 選自《走進許文龍的雕塑世界》
Thumbnail
2025/03/27
只有開始提出質疑,我們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___ 選自《培養質疑思辨力》 為什麼要質疑?要質疑什麼?如何質疑?當我們關注身邊的世界時,除了關心與觀察,更需要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本書中的「質疑」,其實可以理解為「提出疑問」,不是盲目反對
Thumbnail
2025/03/27
只有開始提出質疑,我們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___ 選自《培養質疑思辨力》 為什麼要質疑?要質疑什麼?如何質疑?當我們關注身邊的世界時,除了關心與觀察,更需要培養獨立思辨的能力,本書中的「質疑」,其實可以理解為「提出疑問」,不是盲目反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即便沒有人靠在身邊用耳語對自己說「我愛你」仍能在成長環境中感受到自己被愛的人,就不會做出極端的選擇。___ 選自《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Thumbnail
即便沒有人靠在身邊用耳語對自己說「我愛你」仍能在成長環境中感受到自己被愛的人,就不會做出極端的選擇。___ 選自《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
Thumbnail
相愛需要兩個人同意,分開只需要一個人決定。有人會覺得這樣很不公平,但這是事實,你不能不接受。 別忘記,每個人都擁有選擇權,我們不能干預或控制對方的選擇。現實就是,對方選擇離開你,你也可以選擇不再愛他/繼續愛他,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你選擇繼續愛他,你就要勇於承擔起自己的選擇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相愛需要兩個人同意,分開只需要一個人決定。有人會覺得這樣很不公平,但這是事實,你不能不接受。 別忘記,每個人都擁有選擇權,我們不能干預或控制對方的選擇。現實就是,對方選擇離開你,你也可以選擇不再愛他/繼續愛他,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你選擇繼續愛他,你就要勇於承擔起自己的選擇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總是會聽到有人對愛的意義產生疑問 「我為什麼要愛?現在我感受到的情感是愛嗎?」 「如果戀愛令人感到傷心難過,我能不能就這樣自己一個人過這一生?」 「我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找到在漫長歲月中陪伴我的人?」 當兩人處於一段真正愛的關係時 通過彼此給予和分享可以豐富彼此的生命 並從中理解愛的給予不一定是對等
Thumbnail
總是會聽到有人對愛的意義產生疑問 「我為什麼要愛?現在我感受到的情感是愛嗎?」 「如果戀愛令人感到傷心難過,我能不能就這樣自己一個人過這一生?」 「我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找到在漫長歲月中陪伴我的人?」 當兩人處於一段真正愛的關係時 通過彼此給予和分享可以豐富彼此的生命 並從中理解愛的給予不一定是對等
Thumbnail
一次一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模樣,我愛我所選,不應該由任何人為我買單,反之亦然。
Thumbnail
一次一次的選擇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模樣,我愛我所選,不應該由任何人為我買單,反之亦然。
Thumbnail
回頭看自己曾寫下的句子,會覺得這段文字偏頗了些,僅僅用了地區而侷限住了愛的詮釋,此刻,我會想將這段話加上些新的註解:「願不必捨棄愛來避免受傷,能與信任之人相愛,能和想愛之人相愛,能肆無忌憚地說愛,而對方也會堅定且溫柔的說,我也是」,那會是件多美的是呢。
Thumbnail
回頭看自己曾寫下的句子,會覺得這段文字偏頗了些,僅僅用了地區而侷限住了愛的詮釋,此刻,我會想將這段話加上些新的註解:「願不必捨棄愛來避免受傷,能與信任之人相愛,能和想愛之人相愛,能肆無忌憚地說愛,而對方也會堅定且溫柔的說,我也是」,那會是件多美的是呢。
Thumbnail
妳有專一的愛嗎?
Thumbnail
妳有專一的愛嗎?
Thumbnail
愛的實踐,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
Thumbnail
愛的實踐,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
Thumbnail
如果有一種愛,是即便海枯石爛、落葉歸根,也依然愛你。 即便遍體鱗傷,也奮不顧身地向前說:我願意。 覺得單單有你在身邊就好,單純地愛下去...... 那該有多好......
Thumbnail
如果有一種愛,是即便海枯石爛、落葉歸根,也依然愛你。 即便遍體鱗傷,也奮不顧身地向前說:我願意。 覺得單單有你在身邊就好,單純地愛下去...... 那該有多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