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終極第二大腦:創造力的本質,就是連結知識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teve Jobs 曾說創造力就是將事物連結起來的能力。


在當今資訊超級爆炸(已經不是普通爆炸🧨)的時代,大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應對海量的信息、有效管理知識,成為每個現代人不可迴避的課題。

因為記憶不可靠,所以必須打造一個外部的知識管理系統,來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和工作。

網路不是一個好的記憶工具,因為其豐富性,會令我們重新尋找我們讀過的資訊變得更加困難。(上一秒看到的不錯的文章,再也找不到在哪兒看到😒)


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 艾賓浩斯設計了一套方法來測量記憶(應該適用大部分人)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raw-image

20分鐘後,42%被遺忘掉,58%被記住。

1小時後,56%被遺忘掉,44%被記住。

1天後,74%被遺忘掉,26%被記住。

1周後,77%被遺忘掉,23%被記住。

1個月後,79%被遺忘掉,21%被記住。

現今許多網絡服務正是靠大眾對於自己記憶力的把握,來提升每個月的收益。(肥羊?)

在網路訂閱平台使用免費試用期,卻在試用期後忘記取消訂閱。像是 spotify、youtube、disney+、netflix 等等.....


有關於書籍推薦看這三本書

這些書籍共同探討的主題,是如何構建和管理我們的「第二大腦」。

建議閱讀順序《第二大腦》→《打造第二大腦》→《打造第二大腦手冊》

raw-image

第一大腦當成電腦CPU,負責運算和思考。(第一大腦是頭頂那顆)

第二大腦則像硬碟,可以不斷擴充。(第二大腦用數位筆記)

第二大腦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第一大腦經歷過的事情、值得記住的資訊全面保存下來,然後做分類處理,以便在需要使用的時候使用。

記錄→分類→需要時使用

人類的記憶是一個逐漸失真的過程,就向前面提到的遺忘曲線,但我們卻總是誤以為這是一份高度真實的紀錄,但其實大部分人的記憶力都是普通水準。(現實?)


第二大腦該如何分類及記錄呢?

先有資訊才有分類?先有分類再紀錄資訊? (常困擾要先建立分類,還是先記錄再分類)
答案是搭配使用,沒有一定。

工具,並無絕對的好壞,關鍵在於如何運用。書中作者採用 Logseq,而我則偏好 Notion,並結合卡片盒筆記的概念,打造適合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


真正的創造力,不是來自於單一的靈感,而是來自於長期累積的知識網絡,透過不斷的組合、關聯、演繹與創新,希望我們從資訊的消費者,轉變為知識的創造者。


avatar-img
3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如果你所有東西都可以變成你的任何東西,那會怎麼樣? 你的電腦有能力做無限多的事情。因為你的電腦已經是「可程式物質」,可執行任何程式、顯示任何圖片、發出任何聲音,連接設備等。
解剖學上,人類有兩種不同的結構,讓我們能變得更聰明。 第一個結構是「大腦 Brain」,另一個結構是「拇指 Thumb」。 人類有拇指,可以製作工具,再從工具上製作工具, 製作一套一套的工具,如此增強我們的智力。 我們是唯一能持續發展工具增強智力的物種。 我們人類,創造工具,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無疑是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AI系統能夠從大量資料中發掘規律,並創造出全新的內容,無論是文字、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在AI的加持下重新定義。
Thumbnail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未來.. 一種全新的職業應運而生 - 前額葉工程師。 他們的重要性,超越了當初任何人的想像。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巨輪之中, 他們的付出和創新, 將為人類開啟無邊的新天地, 賦予我們全新的生命力與意義。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 人類得以直接對接硬體升級
親愛的大師,智力或是智商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   孩子,親愛的寶貝,智力對於你們人類來說,那是一種工具。智力以及智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智力,在我們這邊來看,那是你們大腦使用的程度。你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多功能的超級電腦,配備有各種裝置,每一個裝置,都有特定的解鎖功能。這些功能與你們的藍圖相符合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有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可能是一台大型量子電腦,此時做個大膽假設「大腦可以進行量子運作」,大腦中的電子神經元運作,就是接受來自宇宙深處的電訊號。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如果你所有東西都可以變成你的任何東西,那會怎麼樣? 你的電腦有能力做無限多的事情。因為你的電腦已經是「可程式物質」,可執行任何程式、顯示任何圖片、發出任何聲音,連接設備等。
解剖學上,人類有兩種不同的結構,讓我們能變得更聰明。 第一個結構是「大腦 Brain」,另一個結構是「拇指 Thumb」。 人類有拇指,可以製作工具,再從工具上製作工具, 製作一套一套的工具,如此增強我們的智力。 我們是唯一能持續發展工具增強智力的物種。 我們人類,創造工具,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生成式AI無疑是引領未來的關鍵力量。透過深度學習技術,AI系統能夠從大量資料中發掘規律,並創造出全新的內容,無論是文字、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可以在AI的加持下重新定義。
Thumbnail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未來.. 一種全新的職業應運而生 - 前額葉工程師。 他們的重要性,超越了當初任何人的想像。 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巨輪之中, 他們的付出和創新, 將為人類開啟無邊的新天地, 賦予我們全新的生命力與意義。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 人類得以直接對接硬體升級
親愛的大師,智力或是智商對你們來說是什麼呢?   孩子,親愛的寶貝,智力對於你們人類來說,那是一種工具。智力以及智商,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智力,在我們這邊來看,那是你們大腦使用的程度。你們的大腦,就像是一台多功能的超級電腦,配備有各種裝置,每一個裝置,都有特定的解鎖功能。這些功能與你們的藍圖相符合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