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會彼此連結,形成知識網絡,而不是線性筆記。

🎯卡片盒筆記的核心概念
卡片盒筆記系統主要由三種筆記組成:
- 快速筆記(Fleeting Notes):暫存的靈感、想法,類似便條紙。
- 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s):來自書籍、文章、課程等的摘要或心得。
- 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經過思考、內化後形成的獨立知識單元,可用於創作。
🔧 用 Notion 打造卡片盒筆記系統
我們可以在 Notion 中使用「資料庫(Database)」來建立這三類筆記,並用「標籤、雙向連結」來模擬卡片盒筆記的特性。
1️⃣ 建立 Notion 資料庫
📌 步驟 1:建立「卡片盒筆記」資料庫
- 打開 Notion,建立一個新的 資料庫(Database),名稱可以是「卡片盒筆記」
- 設定以下欄位:
- 名稱(Title):筆記標題
- 類別(Select):可選「快速筆記 / 文獻筆記 / 永久筆記」
- 關鍵字(Multi-select):標註主題,例如「心理學、寫作技巧、AI、設計」
- 來源(URL/Text):如果是文獻筆記,記錄書籍或網站來源
- 連結筆記(Relation):連結相關的筆記,形成知識網絡
- 建立時間(Created Time):自動紀錄筆記建立時間
📌 步驟 2:設計「視圖(View)」
- 快速筆記視圖(篩選條件:類別 = 快速筆記)
- 文獻筆記視圖(篩選條件:類別 = 文獻筆記)
- 永久筆記視圖(篩選條件:類別 = 永久筆記)
- 按主題分類的視圖(例如 AI、設計、學習方法)

2️⃣ 如何使用 Notion 卡片盒筆記?
📌 快速筆記:記錄靈感
- 當有新的想法、問題時,立即記錄到「卡片盒筆記」資料庫。
- 這些筆記可以是:
- 你的疑問:「為什麼 AI 需要大量數據才能學習?」
- 想法雛形:「學習 AI 和學習語言可能有類似的過程?」
📌 文獻筆記:讀書 & 文章筆記
- 閱讀時記錄重點,並用自己的話重述,避免單純摘錄。
- 加入 來源資訊,例如:「出自《打造第二大腦》」
- 可附上「關聯筆記」,例如:「這與我之前關於記憶的研究筆記有關」。
📌 永久筆記:整理內化
- 內化後的筆記應該是「完整的概念」,適合作為寫作素材或知識積累。
- 例如:
- 標題:「為什麼 AI 學習像嬰兒學說話?」
- 內容:結合你的理解、引用的文獻、相關的筆記連結。
- 標籤:「AI、學習、語言」
3️⃣ 用 Notion 讓卡片盒筆記更強大
🔗 1. 用「連結筆記」模擬卡片盒的關聯
- 在 Notion 內,你可以在筆記中使用
@
提及其他筆記,或透過「Relation」欄位連結筆記。 - 這樣可以形成「知識網絡」,讓筆記之間彼此關聯。
🗂 2. 用「索引筆記」建立主題中心
- 建立一個索引頁面,彙整不同主題下的永久筆記:
- 「AI 相關筆記」
- 「學習方法筆記」
- 「寫作技巧筆記」
- 這樣可以幫助你快速查找內容,不會讓筆記變成雜亂的「筆記墳場」。
📅 3. 設定「回顧系統」,讓筆記變活的
- 透過 Notion 的「提醒(Reminder)」功能,每週回顧一次你的筆記,看看有哪些筆記可以轉為永久筆記或進一步擴展。
利用 Notion 建立卡片盒筆記系統,能幫助你從記錄到輸出,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網絡
文字提供:ChatGPT
封面圖片提供:Midjourney
影片:Sora
加上我個人經驗,大家可以依自己習慣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