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活的通徹,取決於認知程度。通徹的定義,是擁有決斷與選擇的自由,且鮮少遲疑或悔恨。簡言之,若人仍陷於生活、職涯、人際等紛擾,其認知維度肯定不過三階。亦如夏蟲不可語冰,見識短淺。 聽到的只是意見,而非事實;看到的只是觀點,而非真相。人類無法基於事實認清世界,僅出自本能地將支持觀點的事件賦予意義。所謂「是非」只是彼此觀點/立場不同,與問題的癥結點無涉。關注議題的正反兩面,才不致落入決策迷霧與思維癱瘓。選邊站,就是蠢! 觀點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是眼界。每個人都能提出想法,但只有少數菁英具備遠見。以投資為例,艱難的部分不是判斷最佳策略,而是維持長期觀點與彈性修正,既節約成本,亦讓獲利奔跑。 觀點與情緒「廉價」,事實與過程「無價」。不論發表者職銜為何,關鍵在其論述是否具價值,言之有物且邏輯一致。藉由改變觀點反轉心境,就不會輕易被利益、立場左右。透過「閱讀」獲取「多元觀點」,增進認知的深(廣)度。盲目地仰賴集體智慧、寄生群眾,或許,反倒侷限獨立思考的意願,錯失開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