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使用心得:高流量與負面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始使用threads平台應該是在去年約莫年中的時候,由於在那個平台幾乎沒有太多人認識我,所以我就偶爾會在該平台分享當下的想法或是行為,當作簡易地記錄生活。

使用一些時日,會發現Threads的流量跑很快,有幾篇文章會在不知道為什麼的情況下瀏覽破萬,會有很多陌生人來留言,不過這幾篇我發現內容都是比較偏向刺激的議題,例如和金錢有相關。

似乎只要抓到一些議題似乎就可以使threads的流量爆掉,像是離職、踢爆、邪惡、正義之類的議題,整個流量就會爆掉,這是我在滑threads的時候發現的。

但我是個...怎麼說呢?偶爾會變成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或是如果主流意見太強烈,我就會想逆風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我的這些想法和說法對許多人來說很刺激,於是我就會引來許多情緒性的用語在我身上,我就會陷入很負面的情緒和能量,然後也會使用情緒性的用語回覆,接著就沉浸在負面的狀態很久。


由於我在使用threads的時候有感受到這類的事情,於是我就去chatgpt詢問,不過我丟出的問題是「在threads逆風高飛會怎麼樣?」


下圖是ChatGPT給予的回覆,

raw-image


上述是ChatGPT給予我的回覆,它透過搜尋相關資料,指出threads平台運作的模式較容易讓負面內容獲得關注和互動,使負面的討論容易擴散,我逆風的話,應該就是被掩埋了。不過以ChatGPT的文字來看,我想搜尋一些比較負面的資訊,確實都會先在threads打關鍵字,然後看看有沒有人分享一些負面的真實體驗。

我有幾次在threads和他人意見相左時,我會很容易寫出相當不好的字句,帶著威脅和情緒勒索等等的文字和句子,相當不理性,每次寫出這些句子,我就心情很差。一方面我覺得很傷害人也很傷害自己,另一方面是我花了許多時間在證明我是對的,而對方也是很奮力地在證明他是對的,著實無法產生一個多元的觀點交流的機會。

然而,threads是一個可以收集到不同聲音的平台,但我在使用的過程,卻很難有可以好好討論的氛圍。


有鑑於此,我決定先退出threads一陣子。


不知道格友使用threads的經驗如何?

是否有遇到我上述的狀況?

或是有沒有比較好經營threads的方法?




ChatGPT的資料來源:

https://enews.ccu.edu.tw/p/16-1089-62691.php?Lang=zh-tw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550225

https://note.com/miinako/n/n3b6292472cdf



avatar-img
55會員
1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reize 的其他內容
我在我的後台顯示是我已經寫了102篇。不到一年的時間,我竟然可以寫102篇文章和貼文也是很驚人的數字。把這一年的生活、看過的電影和書紀錄下來,一想到就好開心和滿足,這真是可以維持比較久快樂感覺的一件事。這100篇中有錄取即時精選、方格嚴選和商周。
   11/10是我連續更新文章的第十天,每天有個目標日更其實還蠻快樂的。很謝謝自己有加入靈感日日村,這個活動給予很大的自主發展空間,不會給我們龐大壓力,也不會強迫推銷,大家目標一致要日更三十日,這使我感到有一群人一起努力,相當地激勵我。
本文探討了情緒流動的正常性及其對個人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近期的低落情緒與人際關係的挑戰,並提出通過寫作與自我觀察來理解和處理情緒的方法。透過自身經歷,文章強調了理解情緒波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中找到應對之道。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最近參加的創造力講座和與外師的交流,探索創作與自我表達的重要性。從社交平臺的使用經驗來看,如何在面對持續的創作壓力中找到自我心聲,以及朋友們的支持對於我創作的影響。文章也探討了創作過程中的挑戰與快樂,並鼓勵讀者勇敢踏出創作的第一步。
最近我的一篇文章被商周轉載,讓我感到驚訝和滿足。這份認可讓我更有動力寫作,並希望能給與我有類似想法的人更多的勇氣和參考。
 前兩週心情有受到瀏覽數而影響,但這兩個禮拜持續觀察後台和搜尋關鍵字有一些些想法後,我目前的概念分成兩個面向。
我在我的後台顯示是我已經寫了102篇。不到一年的時間,我竟然可以寫102篇文章和貼文也是很驚人的數字。把這一年的生活、看過的電影和書紀錄下來,一想到就好開心和滿足,這真是可以維持比較久快樂感覺的一件事。這100篇中有錄取即時精選、方格嚴選和商周。
   11/10是我連續更新文章的第十天,每天有個目標日更其實還蠻快樂的。很謝謝自己有加入靈感日日村,這個活動給予很大的自主發展空間,不會給我們龐大壓力,也不會強迫推銷,大家目標一致要日更三十日,這使我感到有一群人一起努力,相當地激勵我。
本文探討了情緒流動的正常性及其對個人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近期的低落情緒與人際關係的挑戰,並提出通過寫作與自我觀察來理解和處理情緒的方法。透過自身經歷,文章強調了理解情緒波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中找到應對之道。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最近參加的創造力講座和與外師的交流,探索創作與自我表達的重要性。從社交平臺的使用經驗來看,如何在面對持續的創作壓力中找到自我心聲,以及朋友們的支持對於我創作的影響。文章也探討了創作過程中的挑戰與快樂,並鼓勵讀者勇敢踏出創作的第一步。
最近我的一篇文章被商周轉載,讓我感到驚訝和滿足。這份認可讓我更有動力寫作,並希望能給與我有類似想法的人更多的勇氣和參考。
 前兩週心情有受到瀏覽數而影響,但這兩個禮拜持續觀察後台和搜尋關鍵字有一些些想法後,我目前的概念分成兩個面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為部落客,Thread提供了一個純文字環境,適合分享生活與工作心得。目前在Thread上還沒有廣告,演算法對新加入的人友善,貼文有機會獲得大量關注。Mike的脆帳號也陸續放了一些短文,有興趣可追蹤或點擊標籤快速瀏覽文章。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剛開始玩 Thread 的時候覺得 Thread 明明有流量紅利,但是卻掌握不住粉絲,一堆人按讚但是追蹤的人寥寥無幾。 我在第十天的時候才發現一個秘密「不要老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一些對讀者有用的內容」 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教,但是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然後學知識。 這篇文章分享那些我學到的技巧。
Thumbnail
Threads 的出現改變了創作者的生態,創作者不再只需要攝影器材、佈景和收音,而是重回「內容本質」,只要有好點子和好內容,就能吸引極大的關注。本文探討瞭如何開始數位寫作,關鍵訣竅和心態建立。
因為看到格友在方格子沙龍的發文。 想到了自己這篇,三週前在Threads的發文。 並沒有要拿方格子和Threads之類的SNS相比,各個平台有其特色和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和善加利用,都會是加分。 內文直接複製過來就不修改了: 『我在方格子近期的兩篇瞎聊 我知道自己的追蹤人數和沙龍
Thumbnail
在方格子也入駐了滿兩個月,發文接近30篇,不曉得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都是些什麼感受。其實不只是方格子,我在threads上也有發文,並在一個月內做到了2000多人追蹤,連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我25年來第一次認真經營社群媒體。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這篇是在我的脆Threads回覆咚咚的思辨學堂的留言的延伸。 去年七月底來到方格子至今第十個月了,格友們的文章我覺得都很棒,讓我學到很多,也因此會想要仔細去品嚐,想看的文章越多,累積要看的文章量也等比增加。 我會看Dcard,和Threads一樣都是用專屬App,覺得跟方格子網頁模式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什麼?藏在細節裡 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最近才有讀者訂閱沙龍,我曾思考、反省為什麼先前點閱數和流量無法轉換成訂閱,是文章內容的問題?是訂閱費用的問題?是個人心態不積極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都逐一找尋答案,並藉此心情分享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為部落客,Thread提供了一個純文字環境,適合分享生活與工作心得。目前在Thread上還沒有廣告,演算法對新加入的人友善,貼文有機會獲得大量關注。Mike的脆帳號也陸續放了一些短文,有興趣可追蹤或點擊標籤快速瀏覽文章。
關於流量這些拙見部分是發表在自己的Threads。 1.按讚自己感興趣的發文,追蹤喜歡的脆友,形成自己想要的脆生態圈。 2.發文若有很多人留言、轉發,則能進而達到推播成為瀏覽率、流量等。 我覺得Threads的演算法有點類似臉書社團,畢竟都是隸屬META,每個人都像是單人社團,當A脆友在B脆友的
Thumbnail
剛開始玩 Thread 的時候覺得 Thread 明明有流量紅利,但是卻掌握不住粉絲,一堆人按讚但是追蹤的人寥寥無幾。 我在第十天的時候才發現一個秘密「不要老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一些對讀者有用的內容」 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教,但是沒有人不喜歡聽故事然後學知識。 這篇文章分享那些我學到的技巧。
Thumbnail
Threads 的出現改變了創作者的生態,創作者不再只需要攝影器材、佈景和收音,而是重回「內容本質」,只要有好點子和好內容,就能吸引極大的關注。本文探討瞭如何開始數位寫作,關鍵訣竅和心態建立。
因為看到格友在方格子沙龍的發文。 想到了自己這篇,三週前在Threads的發文。 並沒有要拿方格子和Threads之類的SNS相比,各個平台有其特色和優缺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和善加利用,都會是加分。 內文直接複製過來就不修改了: 『我在方格子近期的兩篇瞎聊 我知道自己的追蹤人數和沙龍
Thumbnail
在方格子也入駐了滿兩個月,發文接近30篇,不曉得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都是些什麼感受。其實不只是方格子,我在threads上也有發文,並在一個月內做到了2000多人追蹤,連我自己也很訝異,因為這是我25年來第一次認真經營社群媒體。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這篇是在我的脆Threads回覆咚咚的思辨學堂的留言的延伸。 去年七月底來到方格子至今第十個月了,格友們的文章我覺得都很棒,讓我學到很多,也因此會想要仔細去品嚐,想看的文章越多,累積要看的文章量也等比增加。 我會看Dcard,和Threads一樣都是用專屬App,覺得跟方格子網頁模式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首先說明了社群媒體正在改變的趨勢,特別是短影音平臺對於社群媒體生態的影響;接著,我從社群媒體演算法的調整延伸至內容平臺的經營重心調整,最後提出寫作者應該如何看待社群媒體的建議。
什麼?藏在細節裡 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最近才有讀者訂閱沙龍,我曾思考、反省為什麼先前點閱數和流量無法轉換成訂閱,是文章內容的問題?是訂閱費用的問題?是個人心態不積極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都逐一找尋答案,並藉此心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