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的農曆新年,應該是和親朋好友共聚的時光,有些人可能一年不見,也要趁幾天假期共聚一下見見面並說說生活日常,這本應是一個非常歡欣的日子,只是近十多年的農曆新年倒常常令我覺得有點兒吃力,雖然不可以說不享受這個華人的最大節日,但有時卻真的會令我身心疲累。
新年前要執拾一下家居,數數要預備幾多封利是,從櫃頂找來新衣服等,已經可以說是比較容易,令我更傷腦筋就是要設計這幾天的行程,例如新年前幾時吃團年晚飯、行花市和之後哪天到其他親戚家中賀年,特別是太太的爸爸媽媽習慣了在農曆年間回到國內,我和太太的行程也就要包含離港三數天,還好他們是在廣東省,旅程亦不算太遠。
事實上,既然與其他親戚共聚,就要配合其他人的時間地點,難度也就開始了。過往當外婆仍健在,其中一個重點行程也算簡單直接,因為整個家族身在香港的親人也預留了一個慣常的時間一起到她的家中賀年,但自從她離世以後,日子時間和地點也就再沒有理所當然了。不過這兩三年間,一班表兄弟姊妹仍十分同心,由我們這一代肩付起維繫這個家庭的使命,齊心叫我們上一代的長輩參與,我們總算也能夠繼續維持這個農曆新年的傳統相聚。
儘管如此,每逢農曆年,都是和長輩共聚最長的日子,有些會一同相處多天,有些則只是共聚一個下午,短時間的還算好,但長時間的就難免會有相處上的困難,好像一些長輩仍然停留在過往的傳統觀念裡,飲茶吃飯總會叫滿一臺吃不完的點心或餸菜,既代表豐衣足食,亦認為吃得飽足才是幸福,有些長輩則十分看重地位身份,很在乎後輩對他或她的尊重,有些過去甚至還會催逼單身的表兄弟姊妹快快找個人結婚,連「隨便找個」也會說得出,而結了婚的就要快快生小朋友⋯⋯。的確,我們父母或更年長的一輩不少曾經經歷戰亂,他們曾經捱過餓,所以更加期望能夠以豐足的食物開始新一年,而成家立室及生兒育女又是他們一貫的傳統觀念,我們雖然明白他們的想法乃因為一些經歷,只是時代真的不同了。在這個時間,就是需要面對他們那些傳統觀念的衝擊的時候,我們一方面既想對他們表達尊敬和肯定,但另一方面卻又要想辦法應對他們的思維,有時都幾令人煩惱。
此外在我的家庭中,還要面對上一輩他們兄弟姊妹間的芥蒂,平日我跟親戚會面,也會識趣地只相約某些親戚以避免另一些親戚出現,下次才另外相約另一個親戚,但去到農曆新年就避無可避。有時我都會羨慕一些相處和諧的家庭,就算有些家庭中有一兩個成員帶來麻煩,但其他成員可以同仇敵愾,只是在我對我的家族認知中,能夠全無芥蒂而和諧相處的相聚絕無謹有,甚至某一年還曾經發生過某親戚拿起菜刀想要砍向另一親戚,相信當時的情景令其他人畢生難忘,就算沒有武力事件,親戚們言語間的不友善和語帶相關,也是令人沮喪。這年,參加賀年團聚的親戚多了,但聽得出一班長輩還是放不下多年的深仇大恨,所以我們一方面嘻嘻哈哈過新年,另一方面還是要小心提防隨時會再發生不愉快的場面。
這就是我多年來渡過的農曆新年了。在應當是歡騰及共聚的氣氛下我要時常保持理性和警覺性,我表面是高興,但心底是無奈,怎麼在這個一家團聚的日子中就要面對那些的情況,怎麼不可以愉快並輕鬆地渡過這個節日呢?也許家人就是帶有這樣特殊的功能和角色,而這個節日偏偏就是為家庭而設,而想想仍然能夠有一班家人嘈嘈吵吵的渡過,始終還是幸福的。
(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