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從大洋洲的短宣及美加的旅程回到香港之後,相隔十多年再次去更新自己的履歷和重新撰寫求職信去尋找合適的工作。在上一份工作中雖然不失去給求職者面試的機會,亦向很多課程申請人教授面試的技巧,但換轉我是求職者的角色而被人面試,也知道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經歷和感受。
感恩那段時間不算等得太久便有面試的機會,縱然如此,在面試前已知道人生相隔這麼久之後的第一次面試,應該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學習的地方,如無意外,這次面試應該不會成功。最後也一如所料,我雖然盡了力及做足很多看來已有的準備,又練習好兩文三語,甚至亦估中筆試的題目,可惜面試時仍然覺得力不從心,不單對面試官的基本問題答得平凡,例如未能藉提問帶出及凸顯自己的優勢,甚至因為對某些「實況問題」沒準備而答得欠佳,見到面試官之後無心再提問並且草草結束這次面試便知道自己真的做得不好,惟有從今次經驗中學習並期望下次做得更好。
那是一份幫助大學生的工作,按工作性質其實也挺新鮮及有趣,只是究竟是否適合自己其實我也有所保留,當時想到能夠再踏足職場固然可喜,但工作是否適合其實更加重要,我也沒有把這次失敗放在心裏,只是我還是要記得從這次面試中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而要再作進步,例如要考慮那份工作會出現的「實況問題」或「案例」,並且要進一步思考如何在一些基本的提問中能夠借題發揮凸顯自己的優勢等。
在往後的幾次面試中,其實自己已經能夠跟據第一次面試時吸收到的經驗加以調整面試策略,記得某個專做兒童服務的團體後來給我一個面試的機會,該機構曾經發生過傳媒曾廣泛報導的不愉快事件,於是我在面試過程便加以利用那次事件提出往後如何透過我的職位作應對,而事實上那次面試是我覺得在那段時間表現最出色的一次,雖然最終仍未能成功獲得一紙工作合約,但我感恩能夠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過來並有所進步。
完成上一份工作之後前往東非的肯亞短宣,返來香港後決定再次尋找另一份合適的工作,雖然這次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更新履歷,並且對於如何面試不感到陌生,但仍然知道我這個慢熱的人還是需要作一點兒熱身及練習。這次比上一階段更快獲得第一次的面試機會,而巧合的是這次給我面試機會的是一個專做國際性慈惠工作的機構,對於我剛從非洲回來其實是有一定的優勢,而我對這份工作當然亦抱一定的興趣。可惜,最終還是事與願違,在這段時間的第一次面試同樣出現明顯的不足,其中包括未有熟讀他們眾多慈惠工作的每個項目,所以當面試官問我最希望投身哪一個項目的時候,我並未能夠清楚的回應,當然那跟我起初假設已有一個特定工作項目是有出入,同時亦說出我的心志及專長似乎未必適合他們,也說明這份工作同樣未必適合我。此外,我這次的準備還未完全充分,雖然面試前也知道這是一個有基督教背景的團體,但我卻完全沒想到要回答我在自己教會內除了短宣以外的其他侍奉,例如統籌活動、帶動小組、主持聚會等,甚至當面試員告訴我往後的工作是有關尼泊爾的慈惠工作,我忘記了我其實是懂得以尼泊爾話跟別人問好的,可惜的是我這些優勢未能在面試中好好的發揮,歸根究底就是我又一次未能在第一次的面試中作最好的準備。
無論如何,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是比別人慢熱、沒有急才及需要多一點練習的機會,面對這方面的弱點也無可奈何,只好靠着更多的操練機會令自己有所學習並在往後進步。還好在這個求職市場中也不只有一次的機會,亦相信神有祂的計劃和安排,希望下一次所面試的工作是更適合和理想的。
(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