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言喵語🎡 Cat lover meows "There are two means of refuge from the miseries of life: music and cats." - Albert Schweitzer 「生活的苦難有兩種庇護所:音樂和貓。」——阿爾伯特·史懷哲 這句話出自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這位德國哲學家、神學家、醫生、音樂家與人道主義者,以其「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倫理觀聞名於世。
他認為所有生命皆有價值,應受到尊重與愛護,並以此精神奉獻一生。1913年,他在法屬赤道非洲(今加蓬)創辦「藍巴雷內醫院」,以基督教慈善精神為當地貧困病患提供醫療服務,1952年更因此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除了行醫與慈善事業,史懷哲還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音樂家,特別擅長演奏管風琴,同時也是巴哈(J.S. Bach)研究的權威。他的著作《J.S.巴哈》影響深遠,並曾透過音樂會募款資助其醫療事業。對他而言,音樂不僅是技藝與學問,更是精神的慰藉。
而除了音樂,他也熱愛貓咪,並以此總結生活中能夠帶來慰藉的兩大來源——音樂與貓。
音樂是一種超越語言的藝術,能夠表達最深刻的情感,激勵人心,甚至帶來心靈的撫慰。它能創造共鳴,使人感受到陪伴與理解,並幫助我們在壓力與困頓中找到內在的平靜。史懷哲作為音樂家,深知音樂的力量,不論是演奏、聆聽,甚至創作音樂,都能讓人獲得療癒與啟發。
許多研究表明,音樂能夠調節情緒,減輕壓力,甚至對身心健康帶來積極影響。它能幫助我們整理思緒,使焦慮的心靈得以安定。在史懷哲的生命中,音樂是他行醫與奉獻之餘的精神寄託,使他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仍然保持內心的安寧與熱忱。
如果說音樂能撫慰靈魂,那麼貓則能帶來無條件的陪伴。貓是一種既獨立又親近人類的動物,能帶給人溫暖與慰藉。研究顯示,與寵物互動能夠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指數,同時促進催產素的分泌,使人感受到幸福與放鬆。
養貓也能賦予生活規律與秩序,例如每天的餵食、照顧,使人建立起一種責任感與生活目標。貓的慵懶與優雅,無形中引領人們放慢步調,享受當下,減少焦慮與煩躁。牠們不會說話,卻能以輕柔的呼嚕聲、輕盈無聲的腳步,以及偶爾的撒嬌,讓人感受到純粹的關懷。對史懷哲而言,音樂之外,貓咪是他的另一處心靈歸屬。
史懷哲的這句話提醒我們,在面對生活的艱難與挑戰時,藝術與動物都能成為我們的庇護所。音樂激發情感與靈魂的共鳴,讓人從旋律與節奏中找到慰藉;而貓則以牠們的靜謐與溫暖,提供最真摯的陪伴,使我們在忙碌與壓力中,仍能找到一絲溫暖與寧靜。
無論是彈奏一曲,還是輕撫貓咪的柔軟毛髮,都能讓我們暫時遠離喧囂,回歸內心的平靜。或許,這正是史懷哲想要傳達的智慧:在人生的風雨中,總有一些單純而美好的事物,能夠成為我們的庇護所,讓我們重新獲得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