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勇敢出發了一趟超級遠的遠足,前往越南與中國的邊界: 德天板約瀑布 一睹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的壯闊美景。
(德天-板約瀑布路途有多遙遠,請見這篇)
因為這個行程可能真的太過冷門,參加旅行團的只有越南當地民眾+喜歡探索世界的歐洲人。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對英國夫婦帶著即將上大學的女兒一起旅行,看得出他們一家三口感情非常好,而且彬彬有禮,對旅途中的各種事物都帶著好奇心。
我從他們跟導遊之間的對話中聽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越南的國土是S形的?
在短暫的時間內導遊先生大致解釋了一下越南的歷史,卻也提醒我還有一本厚厚的越南歷史塵封在書架上好長一段時間,一直沒有勇氣開始讀(太厚重了一直怕半途而廢)。
「越」 的由來: 因為漢當局用「夷」、「蠻」之類的名詞稱呼生活在「中國」外的「化外」之民。漢人還用「外面」與「跨過」等字眼描述住在長江以南的人。「越」就是這樣一個字,意指來自那一邊的人。中國官員在使用的時候,還會再加上一個「南」,以說明當地與中國的地緣位置關係,「越南」與「南越」這兩個名詞就這樣出現了.......簡單來說,這兩個名詞不是指特定一個國家,而是住在長江以南、中國以外的那一群人....
來過越南旅遊的遊客應該都會發現,越南一些廟宇、古蹟,寫的是繁體中文字,而現在的越文卻是羅馬拼音。其實在法國殖民之前,越南受中國的影響一直使用漢字。越南跟中國糾纏了數千年、分分合合,終於在1788年由阮惠率領的西山軍擊退乾隆的清軍(為了扶持當時的越南黎朝),正式脫離中國的掌控。但一統越南的又是後面繼任的阮朝嘉隆帝。
使用漢字雖然讓知識集中在菁英階級,無法普及,但也因為使用漢字,容易從當時相對興盛的中國學習,例如明朝時期,引入文官體系、儒學、印刷術、紙張以及現代化的火藥、軍事科技。明帝國在越南實行統治的時間雖然短暫,卻幫越南人完成了現代軍事革命,讓越南人來對抗殖民當局,奪回自己的國家。
後來法國殖民時期為了讓法國行政官員更輕鬆、更迅速的學習越文,因此使用天主教會研發的一套羅馬字母畫書寫系統,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越文。現在的越文因為相較漢字容易,也大大的提升越南人的識字率。
現在我們看到的S型越南其實時間不算長。清朝以前只有河內清化為主的紅河三角洲叫做「大越」,一直到明朝末期,大越軍閥割據才開始往南邊佔領,直到阮朝嘉隆帝統一越南後才有現在S型的國土。扣掉大南帝國擴張到高棉、寮國的13年以及法屬印度支那時期、二戰後南北越分裂時期,其實S型越南只有90年的歷史(算至2023年)。
所以我覺得念這段越南歷史的時候,應該跟著中國歷史一起念,輪廓會比較清晰啦~
總結來說這本書真的是越南歷史大補帖,非常難耶~
作者是從各個面向例如社會、經濟、宗教、世界環境等等來描述越南,而且在一個相對客觀的立場陳述(所以第8章之後的近代史我就不說太多了...很敏感)。
回到前面的越籍導遊,他說越南人雖然長久以來備受各國的侵占、殖民統治,但越南人不恨他們,仍然願意向這些先進國家學習,與各國建立友好的關係。
一直保持開放學習的心胸,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越南是目前東協國家最讓外資青睞的原因吧!
(這麼厚一本書,花三個月看完應該不過分吧!)
電子書購買連結: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