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人從穿著虎皮裙開始,一路上,打敗各路妖王,輾轉獲得大聖五根──眼、耳、鼻、舌、身。到了花果山,退去種種披甲,小猴子湊齊大聖套裝,儼然成為當年的齊天大聖,取經後的鬥戰勝佛,就是...獨缺「意」根。
【據透警告:本文會討論《黑神話:悟空》的遊戲結局,請斟酌閱讀!】
遊戲截圖:花果山終戰
老師父,你忘了「無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視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舌不嚐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謂之祛褪六賊。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嗅鼻;聞聲音,驚耳;睹事物,凝眸;招来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
──《西遊記》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悟空對唐僧。
在上一篇,我們聊到在《西遊記》第十四回,悟空和唐僧遇到六個擋路的山賊,名字就是叫做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佛教認為,眼、耳、鼻、舌、身、意,所產生的喜、怒、愛、思、憂、欲,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小說在這裡隱喻,孫悟空把這六個毛賊打死,六根清淨,是西行之路的開端,開始修行。
然而在《黑神話》中,天命人卻要把這六根找回來。這六根,對於修行者來說是執著的根源,但對於天命人而言,卻是拼湊完整「孫悟空」的關鍵。或許單純只是這六個感官與思維,可以代表一個人;又或者暗指擺脫修行的身份,脫離這天庭、佛國強加的道路。石猴本身就是天地所養、天造地化,為何需要管外界的條條框框?找回六根,是否是找回自身原本的天命,接受自己的情感與慾望?
天命人走遍各地,收集眼、耳、鼻、舌、身,唯獨「意」根缺失。這意味著他雖然感知世界、接受刺激,但尚未確立自己的意志。在《黑神話》中有兩個結局,差別就是你有沒有找回這「意」根。若在前面五個章回的關卡中,有通過二郎神留下的隱藏任務,就可以回到小西天浮屠塔,找到藏身在此二郎顯聖真君:楊戩。當初剿滅孫悟空,五根分給合作的妖魔,剩餘的一根他卻偷偷藏起來,等著時機成熟,天命人過來找他,領回那缺失的「意」根。
遊戲截圖:等待天命人的二郎真君
二郎顯聖真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郎神。二郎神傳說形象很複雜,不只出現在《西遊記》中,《封神演義》中的梅山七聖也是鼎鼎大名。在各處傳說中,甚至連姓氏都眾說紛紜,一說姓趙,一說姓李,最後流傳姓楊。最重要的是,在《西遊記》中,二郎神並沒有第三隻眼──在明代傳說中,二郎神額頭上還沒有眼睛,但遊戲中使用的是我們熟悉的三眼形象。
回來說說孫悟空與二郎神。在《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後,各路神仙都捉不住會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最後真的沒辦法,天庭只好請出玉皇大帝的外甥,這位在天庭地位不高、遠住在灌中的二郎神。為什麼不要一開始就請出二郎神呢?二郎神在天庭沒有職位,地位有點像被派到封地的皇親國戚,主要是忌憚武藝高強的二郎神功高震主、以下犯上。所以在他收服孫悟空後,玉皇大帝也沒有升官封爵,僅是意思一下賞賜禮物,就請回了。
遊戲截圖:二郎神大戰天命人
身懷絕藝卻飽受排擠與猜忌的二郎神,遇到一樣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雖然敵對,但似乎也心意相通,有些理解這個率心活出本性的石猴,一個委曲求全、一個大鬧天庭,兩人鬥法七十二變,有那麼點心心相惜之意。悟空對天庭的神仙大多蔑視,包含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等。只有在二郎神面前,悟空稱他大哥。
取經功成若干年後,孫悟空還是反了。天庭派來收拾他的,還是當年的二郎真君。在天兵天將、各路妖魔的幫助下,二郎神敗了孫悟空,卻是自己留了一點心思,把意根──保有孫悟空一生的記憶、思想、意念的意根,藏在自己的第三眼中。為了不要讓人找到他,他請彌勒佛幫忙自己藏身在浮屠塔的畫中,又派出幾位自己的梅山兄弟,或考驗、或引導,最終讓天命人來到二郎真君面前。
遊戲截圖:二郎神與天命人,戰後
遊戲截圖:花果山頂的原石
天命人回到花果山頂,找到當初送自己出發的老猴子,觸摸化為石頭的悟空殘軀,在老猴的引導下,進入到殘軀的意念中,面對旅途中最後的難題:大聖殘軀。若天命人沒有找到二郎神並擊敗他、沒有取回意根,直接到花果山擊敗大聖殘軀,天命人重新吸收五根後,老猴嘆了一口氣,最後仍將緊箍重新戴到天命人頭上。經過一路淬鍊,天命人保留自己的意志,成為新的大聖,仍戴著緊箍、符合天庭佛國需求的齊天大聖。
遊戲截圖:大聖殘軀與天命人
若天命人已遇到了二郎神並取回意根,六根歸一,擊敗大聖殘軀,天命人此時也繼承了孫悟空的意念。這一回,老猴幾經思量,最後鬆開手,緊箍落到水中,沒有戴到天命人頭上。
是他贏了,我遣眾兄弟一路試你,就是為了這一刻。
那一戰後,我今日才明白,
一世名,鎖不住他,
一道箍,困不住他,
以身死換意永續,但願你不會辜負他。
──《黑神話》二郎真君
遊戲截圖:天命人擊敗二郎神
回顧孫悟空的歷程,他曾在花果山逍遙自在,群雄結義,快意生活,卻因桀驁不馴而遭天庭鎮壓;孫悟空是天地造化的石猴,在天庭人看來,他是妖,即便之後有個官位,還是被稱為妖仙,被看不起。是神是人、是妖是魔,這嚴格的等級,再再刺激石猴的自尊,直到他自稱齊天大聖、奮起反抗。被如來五指山壓制五百年後,他不得不冷靜下來,選擇跟隨唐僧,踏上取經路,試著融入這層層疊疊的框架,最後修成正果,得到果位,獲得鬥戰勝佛的稱號。這條路看似圓滿,但我們是否能說,這是孫悟空真正想要的?
遊戲截圖:大聖殘軀
在《黑神話》大聖殘軀的影神圖,以及與八戒的對話中,我們可以得知悟空得到果位後並不快樂,不聽如來講經,也不接玉帝聖旨,找豬八戒喝悶酒,想要辭去果位,回到花果山。比較這一路經歷,無論是西遊記,還是黑神話,我們深知在這個世界中,眾生等級分明,你是妖,打死你是功蹟;有「關係」的妖怪,不能被打死,自有神佛收服帶走;你是神,就可吸收靈韻長生。這樣的長生之道,這樣的世界,孫悟空待不下去。八戒大醉醒來時,已經三界大亂,只聽說師兄死了,六根四散。
(參考文章:《從黑神話看西遊》09 靈吉菩薩口中的「天命」?)
天命人,或許有機會可走在不一樣的道路上。最終,當他站在花果山巔,凝視大聖的「意」根時,將面臨最後的抉擇:是將其納入體內,完成「大聖六根」,回歸自我、繼承大聖遺志,承擔未竟的抗爭;還是順應取經之路,戴上緊箍,成為天庭與佛國所認可的「齊天大聖」?或者,秉持自己的意志,擺脫天命,另闢蹊徑?
當六根齊全的那一刻,究竟是再一次的束縛,還是真正的解脫?這不僅是天命人的選擇,也或許是孫悟空曾經沒有機會做出的選擇。
遊戲截圖:緊箍兒
然而,只有孫悟空頭上有緊箍嗎?
緊箍,無論有形無形,可以是世俗人的五子登科,也可以是美猴王口中的長生不老;可以是社會的規範與法則,也可以是旁人的目光,甚至是埋藏在每個人心中的欲望。
人有人的枷鎖,妖有妖的執念,甚至神佛也無法倖免。
這緊箍,你真能拔得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