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2)父親與家的樣貌:一段童年陰影與療癒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家的樣貌

自從母親在我小五時候離開以後,剛開始那幾年感覺得到父親為了要維持好關係,大姊因為母親的離開開始會幫忙我們做晚餐,下課時候會幫我們炸物,全家人對家務的分配開始動了起來,家裡的氣氛變得團結起來,直到我大姊嫁出去後,往自己想要的生活邁進後,家中的氣氛就開始嚴肅了起來,每個人都開始害怕爸爸回家,只要爸爸回家就知道要罵人了,如果今天爸爸沒罵人代表打牌贏錢了,這氣氛從那時開始一直從小學到我們唸書國中畢業都是如此,這種無形感到害怕難以親近,加上我們都認為父親沒有好好照顧好母親的這種想法日益的加深,父親也幾乎不會跟我們談話關心我們在日常生活上所發生的事情。

但這邊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當時我爸的同事跟我說,我爸其實在學校是很開朗很有趣我在跟他描述我父親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這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如果長大能夠逃離這個深淵,就逃離不要再回來,此時此刻開始從原本以為被壓抑著的母親時代,轉往和諧的過渡期,進入一個深淵黑暗期,沒有比這個更糟的,那時考到新竹的學校,本以為我只要住校就再也不用回到家裡,讓我感到特別的放鬆,即便週末我也不想再回家面對那個令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週五的晚上我就窩在我的宿舍一個人都沒有,享受我自己的時光。

誰知道我爸就電話給我,那時已經有Nokia 6138,就是一番責罵說,週末不回家在幹嘛,叫我立馬趕快回去,當時的年紀因為害怕的關係,通常就只能聽父母的話,就乖乖搭週五的夜車回去了,但回家以後其實家中是沒有半個人的,連吃的都沒有,即便我爸叫我們要回去,但也他找不到他的人,週末兩天整整都沒有見到人,所以從新竹搭車回到家中一個人也沒有,面對空蕩蕩的家,那個無法承受的寂寞與孤獨,難以言喻,無法跟人訴說,那時的我感到無比的痛苦。

從看到同學週五下課時間一到,立馬衝回家興奮的心情,對比我回到家中感受到巨大的孤寂,內心的反差感在心之中交織著,我試著尋求學校的心輔室可以給我一些幫助,我跟他說我有點憂鬱症的感覺,他只回應我憂鬱症是很嚴重,會沒辦法自理等等,我目前的狀態是可以自己生活,沒有到那程度,當他講完以後,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跟朋友分享自己感受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抒發的窗口。

這邊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內在變化,從那時候開始我學習著關閉一些感知,我感到太痛苦了所以我把我自己的感覺都關閉了,當我不想要感受到痛苦我想只要我不要有太多情緒的起伏,是不是我就感覺不到痛苦,相對的我也把快樂給關閉了。

為了不想害怕再被父親責罵,我選擇面對這份孤寂,自己去消化那個讓我感到無比痛苦的寂寞,我把吉他課訂在週五的晚上,逼我自己一定要回到中壢上課,固定週五回到家,一個人待在家中,等到週日下午在一個人從家裡走到車站搭車去新竹,這年我內心有很多轉變,想到如果我未來要成家,我勢必要好好面對我所面對的家庭問題,因為我不想先逃避再等到我未來再花時間處理這段關係。

補上諮商的訊息,當年其實我沒有諮商的概念,可能社會也並沒有那麼普及,我出社會後有去諮商過一次,對我來說諮商的效益如果本身的資金不夠,並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第二要遇到好的諮商師並不容易,這幾年我還是有去諮商半年,我遇到的諮商師我非常不明白,諮商師幾乎是不說話的,就給你講,他不會啟發你太多想法,似乎是要給你一個出口,但又不是那麼的有效率,後來我去學了教練 Coaching,教練的過程卻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如果有需要的人,可試試看教練,以後有機會我會跟大家介紹。

——

寫下這個是想要分享給如果有類似經驗的朋友,可以有個參考的對象,以及往後我是怎麼思考跟處理跟父親還有家人的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Vito Hsu-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7
avatar-img
Vito家的樣貌 x 行銷策略筆記
3會員
20內容數
人生的自我修行,是一條透過覺察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旅程。當我們學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人際關係自然會變得順暢;當生活穩定後,才有餘裕追求更深層的靈性探索。學會在生活中實踐覺察與成長。先從人際互動開始,透過與人交流學習,最後才回歸內在。修行,不是遠離世界,而是在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找到與世界和諧共存的方式。
2025/03/12
本文探討靈異體質的成因、影響及改善方法。文中提到靈異體質可能源於家族遺傳或個人經驗,並可能導致精神不濟、負面思維等問題。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並建議透過禪修、改變信仰或調整心態等方式改善靈異體質。文章也區分了通靈與神通的差異,並提醒學習身心靈課程需謹慎。
Thumbnail
2025/03/12
本文探討靈異體質的成因、影響及改善方法。文中提到靈異體質可能源於家族遺傳或個人經驗,並可能導致精神不濟、負面思維等問題。作者分享自身經驗,並建議透過禪修、改變信仰或調整心態等方式改善靈異體質。文章也區分了通靈與神通的差異,並提醒學習身心靈課程需謹慎。
Thumbnail
2025/03/06
六字大明咒(Om Mani Padme Hum)的介紹,包含咒語由來、字義解釋、達賴喇嘛對其觀唸的講解,以及持咒應有的正確心態。強調持咒不僅是重複誦念,更需配合內在的轉變和智慧的提升,才能真正體會其功德。
Thumbnail
2025/03/06
六字大明咒(Om Mani Padme Hum)的介紹,包含咒語由來、字義解釋、達賴喇嘛對其觀唸的講解,以及持咒應有的正確心態。強調持咒不僅是重複誦念,更需配合內在的轉變和智慧的提升,才能真正體會其功德。
Thumbnail
2025/03/06
許多通靈者在網路上分享自身經歷,但通靈的成因與過程卻鮮少被提及。本文根據自身經驗與其他文章,將通靈分成天生與後天兩大類,並探討不同類型通靈者的特徵與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天生陰陽眼、天生體弱型、後天天命型、修持型等。後天體弱型則可能因體質虛弱、胡思亂想,而與無形眾生產生連結,甚至走火入魔。
Thumbnail
2025/03/06
許多通靈者在網路上分享自身經歷,但通靈的成因與過程卻鮮少被提及。本文根據自身經驗與其他文章,將通靈分成天生與後天兩大類,並探討不同類型通靈者的特徵與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天生陰陽眼、天生體弱型、後天天命型、修持型等。後天體弱型則可能因體質虛弱、胡思亂想,而與無形眾生產生連結,甚至走火入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父親過世後,處理喪事及與母親相處的心酸經歷,凸顯原生家庭的親情與金錢交易,以及她最終選擇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負擔,保護自己心靈的領悟。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父親過世後,處理喪事及與母親相處的心酸經歷,凸顯原生家庭的親情與金錢交易,以及她最終選擇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負擔,保護自己心靈的領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疏離的父女關係,並追溯可能成因。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缺乏互動,以及作者內心的掙扎與反思,並以反問作結,耐人尋味。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疏離的父女關係,並追溯可能成因。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缺乏互動,以及作者內心的掙扎與反思,並以反問作結,耐人尋味。
Thumbnail
長期受權威家庭影響,我習慣沈默與順從,甚至質疑自己的選擇權。即使搬離家後,恐懼與焦慮如影隨形困擾著我。在父親受傷需照顧時,我試圖與家人溝通卻遭拒,讓我更深刻感受到家庭束縛。直到接觸教練課程,我才學會面對自己、找到內在力量,逐步走出陰影。這段經歷讓我明白,改變對話方式,也許能帶來不同的關係發展。
Thumbnail
長期受權威家庭影響,我習慣沈默與順從,甚至質疑自己的選擇權。即使搬離家後,恐懼與焦慮如影隨形困擾著我。在父親受傷需照顧時,我試圖與家人溝通卻遭拒,讓我更深刻感受到家庭束縛。直到接觸教練課程,我才學會面對自己、找到內在力量,逐步走出陰影。這段經歷讓我明白,改變對話方式,也許能帶來不同的關係發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對成年子女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長期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何導致創傷、失去規劃未來的能力,以及如何努力掙脫這些束縛。文章並提及影片內容,闡述童年創傷如何造成「未來維度喪失」,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存模式和行為模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原生家庭情緒勒索對成年子女的影響,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長期在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如何導致創傷、失去規劃未來的能力,以及如何努力掙脫這些束縛。文章並提及影片內容,闡述童年創傷如何造成「未來維度喪失」,以及如何影響個體的生存模式和行為模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從小在有毒父母的環境下長大,父親的暴躁和控制慾給作者帶來極大的傷害。作者透過閱讀《原生家庭》一書,理解自身經歷並開始自我療癒,拒絕合理化父母的行為,不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最終決定不婚不生,避免將痛苦的經驗傳承下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從小在有毒父母的環境下長大,父親的暴躁和控制慾給作者帶來極大的傷害。作者透過閱讀《原生家庭》一書,理解自身經歷並開始自我療癒,拒絕合理化父母的行為,不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最終決定不婚不生,避免將痛苦的經驗傳承下去。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作者的童年經歷,描述了在父親新伴侶冷漠對待下的孤獨與掙扎。家庭對作者而言,不再是一個溫暖的家,而是一個充滿隔閡和冷漠的場所。作者透過回憶,探討了與父親和伴侶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學會自我保護和成長。
Thumbnail
本文回顧了作者的童年經歷,描述了在父親新伴侶冷漠對待下的孤獨與掙扎。家庭對作者而言,不再是一個溫暖的家,而是一個充滿隔閡和冷漠的場所。作者透過回憶,探討了與父親和伴侶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如何在困境中學會自我保護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寫了一位孩子在父親賭博痴迷下成長的艱辛經歷。孩子的童年被父親的不負責任與不穩定所困擾,面對親情欠缺、生活艱辛,努力在不安的環境中尋找平靜。文章深刻反映了家庭責任與孩子心理的相互影響,讓人感受到童年的孤獨與困惑。通過這段故事,讀者能夠理解依靠自己的重要性,並體會成長過程中的堅持與蛻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寫了一位孩子在父親賭博痴迷下成長的艱辛經歷。孩子的童年被父親的不負責任與不穩定所困擾,面對親情欠缺、生活艱辛,努力在不安的環境中尋找平靜。文章深刻反映了家庭責任與孩子心理的相互影響,讓人感受到童年的孤獨與困惑。通過這段故事,讀者能夠理解依靠自己的重要性,並體會成長過程中的堅持與蛻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