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母親在我小五時候離開以後,剛開始那幾年感覺得到父親為了要維持好關係,大姊因為母親的離開開始會幫忙我們做晚餐,下課時候會幫我們炸物,全家人對家務的分配開始動了起來,家裡的氣氛變得團結起來,直到我大姊嫁出去後,往自己想要的生活邁進後,家中的氣氛就開始嚴肅了起來,每個人都開始害怕爸爸回家,只要爸爸回家就知道要罵人了,如果今天爸爸沒罵人代表打牌贏錢了,這氣氛從那時開始一直從小學到我們唸書國中畢業都是如此,這種無形感到害怕難以親近,加上我們都認為父親沒有好好照顧好母親的這種想法日益的加深,父親也幾乎不會跟我們談話關心我們在日常生活上所發生的事情。
但這邊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當時我爸的同事跟我說,我爸其實在學校是很開朗很有趣我在跟他描述我父親的時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這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如果長大能夠逃離這個深淵,就逃離不要再回來,此時此刻開始從原本以為被壓抑著的母親時代,轉往和諧的過渡期,進入一個深淵黑暗期,沒有比這個更糟的,那時考到新竹的學校,本以為我只要住校就再也不用回到家裡,讓我感到特別的放鬆,即便週末我也不想再回家面對那個令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週五的晚上我就窩在我的宿舍一個人都沒有,享受我自己的時光。
誰知道我爸就電話給我,那時已經有Nokia 6138,就是一番責罵說,週末不回家在幹嘛,叫我立馬趕快回去,當時的年紀因為害怕的關係,通常就只能聽父母的話,就乖乖搭週五的夜車回去了,但回家以後其實家中是沒有半個人的,連吃的都沒有,即便我爸叫我們要回去,但也他找不到他的人,週末兩天整整都沒有見到人,所以從新竹搭車回到家中一個人也沒有,面對空蕩蕩的家,那個無法承受的寂寞與孤獨,難以言喻,無法跟人訴說,那時的我感到無比的痛苦。
從看到同學週五下課時間一到,立馬衝回家興奮的心情,對比我回到家中感受到巨大的孤寂,內心的反差感在心之中交織著,我試著尋求學校的心輔室可以給我一些幫助,我跟他說我有點憂鬱症的感覺,他只回應我憂鬱症是很嚴重,會沒辦法自理等等,我目前的狀態是可以自己生活,沒有到那程度,當他講完以後,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跟朋友分享自己感受也,找不到一個可以抒發的窗口。
這邊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內在變化,從那時候開始我學習著關閉一些感知,我感到太痛苦了所以我把我自己的感覺都關閉了,當我不想要感受到痛苦我想只要我不要有太多情緒的起伏,是不是我就感覺不到痛苦,相對的我也把快樂給關閉了。
為了不想害怕再被父親責罵,我選擇面對這份孤寂,自己去消化那個讓我感到無比痛苦的寂寞,我把吉他課訂在週五的晚上,逼我自己一定要回到中壢上課,固定週五回到家,一個人待在家中,等到週日下午在一個人從家裡走到車站搭車去新竹,這年我內心有很多轉變,想到如果我未來要成家,我勢必要好好面對我所面對的家庭問題,因為我不想先逃避再等到我未來再花時間處理這段關係。
補上諮商的訊息,當年其實我沒有諮商的概念,可能社會也並沒有那麼普及,我出社會後有去諮商過一次,對我來說諮商的效益如果本身的資金不夠,並不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第二要遇到好的諮商師並不容易,這幾年我還是有去諮商半年,我遇到的諮商師我非常不明白,諮商師幾乎是不說話的,就給你講,他不會啟發你太多想法,似乎是要給你一個出口,但又不是那麼的有效率,後來我去學了教練 Coaching,教練的過程卻給我帶來很大的啟發,如果有需要的人,可試試看教練,以後有機會我會跟大家介紹。
——
寫下這個是想要分享給如果有類似經驗的朋友,可以有個參考的對象,以及往後我是怎麼思考跟處理跟父親還有家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