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就是有毒的家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爸是個脾氣暴躁、控制慾極強的人,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匹佩叫,從小到大,我就一直活在他的陰影下。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從不接受反駁,被打是家常便飯,搧耳光、拿水管抽,甚至用綑綁細竹子的棍子打,這些都發生過。

最讓我難忘的,是有一次我考不及格,他打算狠狠地賞我耳光,當他手要揮過來時,我反射動作的緊閉眼睛,結果他很GY,故意等我睜開眼時再重重賞我兩巴掌後轉身離開。我裝作無所謂,像沒事一樣走進房門,但內心卻滿是疑問與恐懼,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我就問:一樣都是懲罰,有必要做到這樣嗎?閉眼時不打很故意睜眼才打,那次我無意識的在內心輸入,我爸根本只愛成績不愛我。

我一直以為,所有的父母都這樣,直到我長大後,開始接觸不同的家庭,才發現自己童年經歷的,並不是「正常」的愛。我變得害怕權威,也很討厭被別人要求做事,彷彿每個要求背後都藏著一種強制,讓我無法呼吸,甚至對於親密關係充滿懷疑。我一直以為這只是性格問題,當我開始反思這一切時,才意識到,原來我一直在試圖擺脫父親對我的影響,卻無形中被困在他的影子裡。直到我讀了《原生家庭》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這些反應,都是來自童年的創傷。

書裡講到「有毒父母」,這個詞一下子就擊中了我的內心。有毒父母通常有幾種典型行為,比如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不顧孩子需求、用情感勒索操控孩子,甚至施加言語或身體上的虐待。我開始檢視自己的成長經歷,發現父親就是個標準的「有毒父母」。他不僅身體上打罵我們,還常常用言語羞辱,說我撿角、沒出息、遲早會變成社會的垃圾。這些話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詛咒,讓我長大後總是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書中也提到的「合理化父母行為」,也是我過去長期在做的事情。我常告訴自己:「他只是太累了,所以才會發脾氣」、「他那樣對我,是為了我好」,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它們掩蓋了一個真相——那就是我真的受傷了,而且這些傷害不是我應該承受的,其實內心深處,我知道這些都是藉口。我只是不敢承認,原來我真的沒有被好好愛過。這個發現讓我既難過又憤怒,卻也讓我開始有了改變的勇氣。

首先,我要承認父親的無能,不再把他當成一個無所不能的權威,而是看清他也是個普通人,有缺點,甚至是個失敗的父親。他把自己的挫折發洩在我身上,這不是我的錯,而是他的問題。我不再需要為他找藉口。

其次,我不再強迫自己原諒他。社會總是鼓勵人「放下」、「原諒」,但對於我來說,原諒並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個選擇。如果原諒無法讓我獲得平靜,那麼我選擇不原諒。我不需要原諒一個從未為自己錯誤行為負責的人,我只需要從他的影響中解脫,讓自己過得更好,這就夠了。我不恨他,但也不會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

接著,我開始質疑從小被灌輸的錯誤觀念。比如「我是個沒價值的人」,這句話在我腦海裡盤旋了好幾十年,但現在的我知道,它是父親強加在我身上的,不是事實。我也不再強迫自己去維繫與父親的關係。有時候,與有毒的家人保持距離,才是最健康的選擇。我曾經糾結,這樣做是不是太無情?但後來我想通了,真正的孝順,應該是讓自己過得幸福,而不是為了迎合傳統價值觀,讓自己繼續受苦。

最讓我欣慰的是,我決定打破這個循環沒有生孩子,就不會再把這樣的毒繼續傳承下去,因為我懂得那種痛,我知道,我很可能會像我爸一樣,只在乎自己的權威,畢竟我也是在有毒環境中長大的,這正是我不婚不生的主要理由,一個孩子應該擁有真正有愛的童年。

這趟自我療癒的旅程還在繼續,我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擺脫過去的影響,但至少,我已經開始行動。而這,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我懶的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年輕時迷惘的經驗,以及如何從看似無用的經驗中學習,並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作者鼓勵年輕人勇敢嘗試,不要害怕浪費時間,因為這些經驗累積起來會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對於年長者,則建議選擇更有可能累積資源的事情,在探索中養活自己。
從原生家庭的否定中掙脫,找回自我價值的漫長旅程。
「養育之恩」94個豪洨話,學校如果再教「養育之恩」,也應該要被槍斃!
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自己從頭到腳都自由, 讓別人失望可以讓自己好好過日子, 我用了39年的時間發現這門必修技術, 教育部沒列入課綱應該要被槍斃才對 #做自己的父母 #中年叛逆 #慎選家人
• 聘請外籍看護,從老闆角度理解薪水 • 從外傭薪水談起,了解勞工與老闆的差距 • 看護費用背後,薪水的真實意義 • 外傭成本讓我體會老闆薪資的艱辛 • 薪水不只是領的那部分,還有隱形成本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年輕時迷惘的經驗,以及如何從看似無用的經驗中學習,並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向。作者鼓勵年輕人勇敢嘗試,不要害怕浪費時間,因為這些經驗累積起來會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對於年長者,則建議選擇更有可能累積資源的事情,在探索中養活自己。
從原生家庭的否定中掙脫,找回自我價值的漫長旅程。
「養育之恩」94個豪洨話,學校如果再教「養育之恩」,也應該要被槍斃!
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自己從頭到腳都自由, 讓別人失望可以讓自己好好過日子, 我用了39年的時間發現這門必修技術, 教育部沒列入課綱應該要被槍斃才對 #做自己的父母 #中年叛逆 #慎選家人
• 聘請外籍看護,從老闆角度理解薪水 • 從外傭薪水談起,了解勞工與老闆的差距 • 看護費用背後,薪水的真實意義 • 外傭成本讓我體會老闆薪資的艱辛 • 薪水不只是領的那部分,還有隱形成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父親對於不孝的子女, 最後付出一切的父愛。
Thumbnail
他把我逼瘋,看著我發瘋後又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指責我的情緒不穩定。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我一直都是被逼瘋的那個,且換來我爸對我的評價就是:「脾氣很不好......」。他說過很多,但我已經忘了大部分。只記得阿公告別式時,我獨自坐在外面摺蓮花。旁邊來了一位叔叔,他說是我爸的朋友來和我搭話:「妳爸說妳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我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的生活當中,媽媽從我五歲起就扶養著我長大,爸爸在我還沒進入幼稚園時期,就有好幾次入獄,在懵懂之中,我好像知道爸爸是一個社會人,又稱為「8 + 9」,在爸爸還在的時候,媽媽從未打過我,爸爸是一個情緒沒有很穩定的大人,也是我最討厭的大人。 從爸爸身上看見兩雙腿都是刺青,我想那是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2020.10.21 一階療癒的課程,最主要是清理家族業力, 根據老師自己及個案經驗,目前人生所遇到的90%問題,都是家族業力的延伸。畢竟當我們如白紙來到這世界後,開始累積學習建構自我是由原生家庭開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血親們人生種種酸甜苦辣所碰撞出來的行為模式,就這麼直接
從小,阿三的父親的管教十分嚴厲,自從他使用毒品逃避生活的不愉快後, 因幻覺、思考鬆散、妄念、暴力行為,已數次住院接受藥物、電療療程。 阿三說:「我很糟糕,我爸就是看不起我,我恨他。」
父親對於不孝的子女, 最後付出一切的父愛。
Thumbnail
他把我逼瘋,看著我發瘋後又站在道德的至高點,指責我的情緒不穩定。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我一直都是被逼瘋的那個,且換來我爸對我的評價就是:「脾氣很不好......」。他說過很多,但我已經忘了大部分。只記得阿公告別式時,我獨自坐在外面摺蓮花。旁邊來了一位叔叔,他說是我爸的朋友來和我搭話:「妳爸說妳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我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的生活當中,媽媽從我五歲起就扶養著我長大,爸爸在我還沒進入幼稚園時期,就有好幾次入獄,在懵懂之中,我好像知道爸爸是一個社會人,又稱為「8 + 9」,在爸爸還在的時候,媽媽從未打過我,爸爸是一個情緒沒有很穩定的大人,也是我最討厭的大人。 從爸爸身上看見兩雙腿都是刺青,我想那是
小時候心大認知也不多,等到上了國中後才漸漸發現,原來我的家長不是合格的家長,他的對於自己的情緒掌控極度不穩定,本來我想試著跟他好好溝通,但試了好幾次之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我毫無辦法...... 嘗試了那麼多次,真的不是我不想溝通,是他根本就無法溝通,他沒辦法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聊,每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2020.10.21 一階療癒的課程,最主要是清理家族業力, 根據老師自己及個案經驗,目前人生所遇到的90%問題,都是家族業力的延伸。畢竟當我們如白紙來到這世界後,開始累積學習建構自我是由原生家庭開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血親們人生種種酸甜苦辣所碰撞出來的行為模式,就這麼直接
從小,阿三的父親的管教十分嚴厲,自從他使用毒品逃避生活的不愉快後, 因幻覺、思考鬆散、妄念、暴力行為,已數次住院接受藥物、電療療程。 阿三說:「我很糟糕,我爸就是看不起我,我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