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個脾氣暴躁、控制慾極強的人,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匹佩叫,從小到大,我就一直活在他的陰影下。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從不接受反駁,被打是家常便飯,搧耳光、拿水管抽,甚至用綑綁細竹子的棍子打,這些都發生過。
最讓我難忘的,是有一次我考不及格,他打算狠狠地賞我耳光,當他手要揮過來時,我反射動作的緊閉眼睛,結果他很GY,故意等我睜開眼時再重重賞我兩巴掌後轉身離開。我裝作無所謂,像沒事一樣走進房門,但內心卻滿是疑問與恐懼,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我就問:一樣都是懲罰,有必要做到這樣嗎?閉眼時不打很故意睜眼才打,那次我無意識的在內心輸入,我爸根本只愛成績不愛我。
我一直以為,所有的父母都這樣,直到我長大後,開始接觸不同的家庭,才發現自己童年經歷的,並不是「正常」的愛。我變得害怕權威,也很討厭被別人要求做事,彷彿每個要求背後都藏著一種強制,讓我無法呼吸,甚至對於親密關係充滿懷疑。我一直以為這只是性格問題,當我開始反思這一切時,才意識到,原來我一直在試圖擺脫父親對我的影響,卻無形中被困在他的影子裡。直到我讀了《原生家庭》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這些反應,都是來自童年的創傷。
書裡講到「有毒父母」,這個詞一下子就擊中了我的內心。有毒父母通常有幾種典型行為,比如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不顧孩子需求、用情感勒索操控孩子,甚至施加言語或身體上的虐待。我開始檢視自己的成長經歷,發現父親就是個標準的「有毒父母」。他不僅身體上打罵我們,還常常用言語羞辱,說我撿角、沒出息、遲早會變成社會的垃圾。這些話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詛咒,讓我長大後總是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書中也提到的「合理化父母行為」,也是我過去長期在做的事情。我常告訴自己:「他只是太累了,所以才會發脾氣」、「他那樣對我,是為了我好」,這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它們掩蓋了一個真相——那就是我真的受傷了,而且這些傷害不是我應該承受的,其實內心深處,我知道這些都是藉口。我只是不敢承認,原來我真的沒有被好好愛過。這個發現讓我既難過又憤怒,卻也讓我開始有了改變的勇氣。
首先,我要承認父親的無能,不再把他當成一個無所不能的權威,而是看清他也是個普通人,有缺點,甚至是個失敗的父親。他把自己的挫折發洩在我身上,這不是我的錯,而是他的問題。我不再需要為他找藉口。
其次,我不再強迫自己原諒他。社會總是鼓勵人「放下」、「原諒」,但對於我來說,原諒並不是一種義務,而是一個選擇。如果原諒無法讓我獲得平靜,那麼我選擇不原諒。我不需要原諒一個從未為自己錯誤行為負責的人,我只需要從他的影響中解脫,讓自己過得更好,這就夠了。我不恨他,但也不會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
接著,我開始質疑從小被灌輸的錯誤觀念。比如「我是個沒價值的人」,這句話在我腦海裡盤旋了好幾十年,但現在的我知道,它是父親強加在我身上的,不是事實。我也不再強迫自己去維繫與父親的關係。有時候,與有毒的家人保持距離,才是最健康的選擇。我曾經糾結,這樣做是不是太無情?但後來我想通了,真正的孝順,應該是讓自己過得幸福,而不是為了迎合傳統價值觀,讓自己繼續受苦。
最讓我欣慰的是,我決定打破這個循環沒有生孩子,就不會再把這樣的毒繼續傳承下去,因為我懂得那種痛,我知道,我很可能會像我爸一樣,只在乎自己的權威,畢竟我也是在有毒環境中長大的,這正是我不婚不生的主要理由,一個孩子應該擁有真正有愛的童年。
這趟自我療癒的旅程還在繼續,我不敢說自己已經完全擺脫過去的影響,但至少,我已經開始行動。而這,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