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不設限:探索生命新篇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到「中年」這個字,不知道你會為它下甚麼定義?中年,好像免不了伴隨著一些既定印象:成熟、穩重、甚至是危機…。然而,中年代表的意義遠比這些豐富且寬廣得多,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生動地轉折與成長的階段。

raw-image

「中年危機」字面上感覺是負面的,但,其實它可以轉化為「中年轉機」。中年之路一書的作者:「我傾向把中年危機稱為中年之路,它為我們提供了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並提出了有時令人恐懼但經常能解放我們的問題:除了我的過往以及我所扮演的角色之外,我到底是誰?」當我們願意好好面對中年危機,就是開啟更深入了解、探索自己、拓展人生新方向的開始。

■中年危機的原因:中年危機通常源於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對過去的種種遺憾。

■如何面對中年危機:不逃避、勇敢面對自己是第一步:

1.接受變化: 坦然接受中年階段隨之而來的各種變化,包括自己、上一代及下一代在身體及心理上的轉變等。

2.尋求支持: 你所面對的種種中年狀況絕不是特例,真的!你並不寂寞。你的各種疑惑或困擾,可以跟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談談,尋找解決或紓壓方式,一起交流,彼此支持與鼓勵。

3.擴展新領域: 新的計畫會讓人充滿鬥志,可以試著放棄過去為世界而活的舊自我,設定新的人生目標,給自己一個嶄新與充滿熱情的方向。

■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

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可能會對人生的意義產生疑問。以下方式可以讓我們更有動力,更快樂地生活:

1. 放下對年齡的焦慮

許多人認為年輕跟成功是站在一起的,但其實成功並沒有年齡限制。許多人的巔峰期並不在年輕時期,而是在中年、甚至更晚的階段。例如,時尚設計師Vera Wang在四十歲後才開始她的婚紗事業,張忠謀在55歲才創立台積電。

2. 接受現在的自己,不與他人比較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不同,不需要與別人比較。無論我們是事業有成、仍在探索,或者正在轉換跑道,都應該肯定自己的努力與價值,經常為自己喝采。

3. 為自己而活

中年是重新審視人生的階段。過去,我們可能為了家庭、事業、社會期待而活,現在,是時候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無論是追求夢想、享受生活,還是與摯愛共度時光,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中年,讓人生更完整

中年,不是人生低谷,而是蛻變成蝴蝶的契機。與其沉溺焦慮與不安,不妨將之轉變成人生最豐盛的階段。透過重新審視人生目標、尋找興趣、珍惜人際關係、保持健康的身心,以及貢獻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能夠發現,中年其實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中年,是人生的另一場精采冒險,當我們擁有更多的經驗、智慧和自由,只要勇敢面對挑戰,意想不到的精采人生就在你眼前。

特別推薦〜

->>《賴佩霞的非暴力溝通》線上課程|身心安頓 ╳ 和諧關係 ╳ 正向語言

->> 台灣首部深海紀錄片電影《沈睡的水下巨人》上映集資計畫


avatar-img
8會員
5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貝感幸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不需要別的,光是能活著,光是能呼吸,光是能踏出一步,就夠美好。」—重啟人生。 人生行至中場,許多人開始停下腳步,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回首過往,也開始探索新的可能性。中年,是人生的轉捩點,而閱讀,就像是黑暗中點燃中年徬徨的一盞燈,溫暖地提供導引,給我們支持與力量,安心地踏上更寬闊、亮眼的未來之
慷慨,不只是物質、金錢上的給予,更是一種心態,一種對生命的態度。「慷慨的感染力」一書提到:許多能感動人心的慷慨例子,都是根據特定需求所訂製的時間、精力、才能與愛的贈禮,而這些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讓我們一起想想,自己可以為身邊的人、需要幫助的人、或是這個社會,提供哪些慷慨的禮物呢? 從付出
中年,是一個充滿高低起伏、轉折與反思的重要階段,大部分的人都會開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斷捨離不僅是一種整理物品的方式,更是一個重新審視自我、簡化生活、追求心靈平靜並活出自我的人生哲學。 為了讓有限的時間更有價值地運用,除了物品需要做斷捨離,人生中很重要的工作及關係也很需要斷捨
進入 2025 年,你今年有讀了那一本書了嗎? 讀書有很多種目的,當學生時,讀書主要是為了考試,必須全盤理解跟熟背。出了校園,讀書可能是為了進修(如:學習外語、各種專業證照)、學習工作上的專業知識(如:AI、社群經營、簡報等),或是探索自己有興趣、想了解的主題(如:溝通技巧、心理學等),也可能是純
大家應該都聽過「心肌梗塞」,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常在發病後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衛服部依據 111 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國人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一些名人包括旅日球星張誌家,藝人劉文正、龍劭華、戎祥、茂伯、馬兆駿,廣告名人孫大偉等人都因此撒手人間。
你也習慣每年制定新年計畫嗎?你的「新年新希望」有多少實現了呢? 為什麼新年計畫容易失敗? 目標不明確:如果新年計畫的目標不夠具體,就容易半途而廢。 缺乏執行力: 許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但如果缺乏將願望轉化為行動的計畫,就會難以執行,最後可能以失敗告終。 缺乏毅力:很少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如果遇
「我們不需要別的,光是能活著,光是能呼吸,光是能踏出一步,就夠美好。」—重啟人生。 人生行至中場,許多人開始停下腳步,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回首過往,也開始探索新的可能性。中年,是人生的轉捩點,而閱讀,就像是黑暗中點燃中年徬徨的一盞燈,溫暖地提供導引,給我們支持與力量,安心地踏上更寬闊、亮眼的未來之
慷慨,不只是物質、金錢上的給予,更是一種心態,一種對生命的態度。「慷慨的感染力」一書提到:許多能感動人心的慷慨例子,都是根據特定需求所訂製的時間、精力、才能與愛的贈禮,而這些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讓我們一起想想,自己可以為身邊的人、需要幫助的人、或是這個社會,提供哪些慷慨的禮物呢? 從付出
中年,是一個充滿高低起伏、轉折與反思的重要階段,大部分的人都會開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斷捨離不僅是一種整理物品的方式,更是一個重新審視自我、簡化生活、追求心靈平靜並活出自我的人生哲學。 為了讓有限的時間更有價值地運用,除了物品需要做斷捨離,人生中很重要的工作及關係也很需要斷捨
進入 2025 年,你今年有讀了那一本書了嗎? 讀書有很多種目的,當學生時,讀書主要是為了考試,必須全盤理解跟熟背。出了校園,讀書可能是為了進修(如:學習外語、各種專業證照)、學習工作上的專業知識(如:AI、社群經營、簡報等),或是探索自己有興趣、想了解的主題(如:溝通技巧、心理學等),也可能是純
大家應該都聽過「心肌梗塞」,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常在發病後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衛服部依據 111 年十大死因統計指出,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國人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一些名人包括旅日球星張誌家,藝人劉文正、龍劭華、戎祥、茂伯、馬兆駿,廣告名人孫大偉等人都因此撒手人間。
你也習慣每年制定新年計畫嗎?你的「新年新希望」有多少實現了呢? 為什麼新年計畫容易失敗? 目標不明確:如果新年計畫的目標不夠具體,就容易半途而廢。 缺乏執行力: 許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但如果缺乏將願望轉化為行動的計畫,就會難以執行,最後可能以失敗告終。 缺乏毅力:很少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如果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依照《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中年是在45歲到65歲之間階段:「是介於青壯年和老年之間的階段,約在45歲到65歲之間」。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所謂的「中年人」是指45 歲至59 歲的區段之間,不論何種定義,年逾五十的我確實已步入中年階段。對比年輕時期,體態外觀的變化,乃至體能精力衰退都
Thumbnail
大部分各國政府,都以 65 歲以上, 也就是大約退休之後的年齡,視之為老年階段的分水嶺。 基於個人在心中的想法以及親身經歷的印證,我可以說,進入 70歲以後的階段才是真正人生的精華的價值所在。 不過,在這個同時,各項身心潛在的問題才逐漸明顯地在增大 “衝擊的可能性”與 “影響的程度”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