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40歲的嶄新開始》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我在四十歲時,立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我的人生巔峰在七十歲』」第一眼看見這樣的宣誓,不禁讓人驚嘆。那是多麼豪氣干雲的自我期許,那又是多麼精彩的自我認同,而真正撞擊著內心的,乃在於對於自我的期盼,也是在七十歲時,仍能活躍在第一線,仍能付出自己的棉薄之力。也因此看見《給40歲的嶄新開始》這本書時,不禁眼睛一亮。

其實過去便曾經閱讀過這本書的作者松浦彌太郎的著作《旅行的所在》,那獨樹一格的思維與想法,每每能夠激發更多的想像。若實際去嘗試,更能夠撞擊出更多的可能,關於人生,也關於自己。於是乎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那就像是對自己在跨入一般所謂中年的人生階段,送給自己的禮物,也是對於自己的深切期許。

可是,想當然爾,如何讓這樣的期許能夠落實,如何能讓自己創造另一波的人生顛峰,那絕非不僅是心中單純的發想就能夠實踐,而是得要一步一步身體力行,才有機會去達成這樣的想望。作者一開頭便提及,首先當然得更用心地照顧好自己,畢竟要克服身體與心理的衰老,那就得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這所謂的調整,不是一種抗拒,而是在接受的過程中,重新思維人生的定位。誠如第一句話所說的,若將七十歲定為人生的顛峰,那麼此刻的自己,正是得要積極努力向上。相反地若一如過往的想法,認為四十歲才是人生的顛峰,那麼準備下坡的心態,不免消極,甚至帶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失意與落寞。

作者針對此提出一個不由得讓人誠心佩服的論述,著實發人深省。其借用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概念來談人生,亦即四十歲以前,人都是為了變成毛蟲而努力。從蟲卵孵化到四十歲當可長成一隻非常大隻的毛毛蟲,可是那不過是「毛蟲時期的結果」,接續當要面對蛹化的蛻變。亦即我們應該試著在四十歲的階段,暫時停下腳步,那是為了拋卻毛蟲的形體,轉化為蛹,更在破蛹而出時,以蝴蝶的形體來迎向全新的開始。若以此一觀點來看,當會發現如果執著於毛蟲的想法,那麼四十歲確實是一個高峰,然則若以整個昆蟲「完全變態」的概念來思維,那麼四十歲其實正是蝴蝶時期的起步。因此,若能涵融四十歲以前在毛蟲時期所累積的經驗與能力,而在化蛹成蝶後,以新的態度甚至是初學者的態度積極地來面對人生,那麼當能想像七十歲的顛峰並非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虛幻。

這裡頭所說的重點,當是回到初學者的積極心態。因為四十歲往往容易掉入一個自以為是的框架之中,彷彿自己在面對人生時,早已經歷了種種,甚至有人生不過如此之嘆。殊不知,那樣的思維正是阻礙自己前行的最大絆腳石。如何找回閃閃發亮的一年級新生的態度,那是持續求知,也是仍然對於未知世界敞開大門的心態。也因此作者特別提醒著,得要試著檢視自己,拋卻將會阻礙我們下決心的想法,而這當可先由平常我們無意間說出口的一些話語著手。誠如書中所寫的:「無傷大雅的言辭,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侵蝕自我的咒語。」

什麼樣的話語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傷害呢?第一句話是「我不做這種事」,那像是自己阻斷了所有的可能,連嘗試的意願都在話說出口的當下被戕害。可想而知,那確實是自我設限的思維與表現。第二句話是「抱歉我不知道」,其實這與第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或許強調著行為的枷鎖,後者則是反映學習的漠然。在說出我不知道的瞬間,往往就像是拉下了通往新世界的鐵門,斬斷了學習的機會。試問沒有新的刺激、新的學習,要如何能渴望新的樣貌與心境。第三句話是「人生就是這麼回事啊!我現在這樣就滿足了。」其實滿足與否,也許正是考驗人心的一個關鍵。知足是我們所歌頌的價值,然則如何去拿捏知足與渴望之間的平衡點,那正是人生智慧的考驗,而這裡頭的關鍵正是時時省視自我與觀照自我。

於是乎,作者提醒著不妨試著製作個人的年表,那不僅讓我們得以回頭看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做過的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能夠鼓起勇氣坦誠地面對自己。回首的過程,「事」是一個思維的重點,「物」同樣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選項。活到著樣的年紀,此刻的自己擁有什麼、在乎什麼,那往往都可以在回頭不斷檢視的過程中,越發明晰。當然別要忘了,在過程中,面對自己做到的事情,得要大方地讚美自己。而面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許可以用稍微輕鬆的態度面對,毋須嚴苛的指責。

回望,是一種檢視,看看自己所有的珍寶,以便揀選重要的物品,收拾行囊踏上接續的人生旅程。是故,有回望當然還有前瞻,作者鼓勵大家在製作完「過去年表」之後,還可以試著做「未來年表」。書中提及:

概略地來看未來的三十年,不妨想像四十歲到四十九歲相當於播種時期,五十到五十九歲是灌溉成長期,六十歲到六十九歲歡呼收成,最後迎向豐饒的七十歲。然後過了七十歲,手上的農作物已經完全精製研磨,正是分享給大家的最好時機。

若說製作「過去年表」得以審視過往的種種,認真地回看個人的歷史,並且從中挖掘出自己所擁有的許多寶物。那麼製作「未來年表」就是透過描繪尚未發生的故事,思考與省思什麼是自己人生最在意也最珍貴的寶物。而年表的製作,都得不斷地回到自身,不斷地反問自己「對自己而言什麼是幸福」,而這正是引領人生向前的標的。

延續著這樣的概念,作者接著以「高度」與「氣度」探討人生追求的調整。其提醒著四十歲以前或許會將力氣放在往高處發展,那麼四十歲以後,重點不妨放在氣度的培養。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質感與智慧」。要學到這兩項,作者如是提醒著:

首先必須以坦率的態度面對所有事物。宛如孩童般有顆透明的心,純粹地感動、純粹地感到訝異、純粹地感到開心。如此一來,慢慢就有能力分辨出什麼才是有質感的好東西。萬事萬物都肯定有一、兩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只要以一顆坦率的心看待,一定看得到事物的優點,然後以此為契機,去讀一本書,或是去聽取他人的經驗,或是當場啟程前往某處,讓自己更深入地探索學習,長久下來氣度就會增長。

這會兒,自然地想到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談及的人生三變,從駱駝、獅子到嬰孩。那所謂的赤子之心,不也符合作者所談的概念。純粹地感動、純粹地感到訝異、純粹地感到開心,這對於孩童來說是多麼自然而然的行止,可往往在飽經世故的大人身上,卻未必如願,那關鍵正是「坦率」。可還記得製作過去年表中,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鼓起勇氣坦誠地面對自己。當能夠跨越這道自我認同的鴻溝,當能敞開心扉地接納自己,那麼面對外在也就少了些框架,多了些自在,而坦率也就不再遙不可及。若能如此,必能找回失落已久的純真,重溫關於純粹的美好,不論是快樂、感動抑或者訝異。而這一切當能醞釀出,關於活著的一種熱情。而不論是在知識的探索、人生經驗的追尋或是生命質地的培養,都得仰賴這樣的熱情作為最有力的後盾。

最後一個部分作者不忘提醒,關於「施」與「受」的議題。書中談及四十歲的人生,應該思考對於他人或社會,今後自己能夠付出的為何。有趣的是,善解人意的作者,還不忘特別加註一段:「要是覺得說『付出』太沈重,不妨想成是『體貼對待自己以外的世上一切事物』」這「體貼」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更精妙地傳達著「付出」的精髓。那並非一味地著眼於自己能夠付出什麼,而是回歸到內心的想望與感受。

年輕時所承接的「受」,這會兒轉化為「施」,那絕非狹隘地站在物質的角度、或者偏頗地陷入提攜的概念,而是回到一種能夠涵融不同立場的體貼。饒富趣味的是,表面上那像是一種付出,可是若實際去感受那樣的氛圍,當能明顯地感受到,「施」的同時,「受」也隨之發生。因為心靈的能量就在那相互體貼的過程中,交流著、溫潤著。

人生啊!人生,當跨越四十歲的門檻之後,也許有人視為「老化」的開始,然則作者卻以「陳年」的概念取而代之。意念的轉化,精彩地刻畫出這本書的內涵。也許每個人對於人生都有不同的觀感,就看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四十歲,可以是顛峰之後的下坡路段,也可以是轉折之後的另一段上坡。人生的顛峰,當可放得更遠,毛蟲與蝴蝶之喻在腦海中浮現,化蛹成蝶也許需要勇敢、可最重要的還是目標與承諾。人生啊!不妨試著從四十歲開啟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延伸閱讀


關於化蛹成蝶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avatar-img
54會員
89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的其他內容
    過往的閱讀常常聚焦於心理學與小說這兩大類,然而或許因為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課程的需求,或許因為自己對於相關議題的好奇,使得這幾年閱讀逐漸跨越到成長與生涯相關的書籍,更在那過程中受益良多,也因此想要獨立出來這一系列的書寫。
    過往的閱讀常常聚焦於心理學與小說這兩大類,然而或許因為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課程的需求,或許因為自己對於相關議題的好奇,使得這幾年閱讀逐漸跨越到成長與生涯相關的書籍,更在那過程中受益良多,也因此想要獨立出來這一系列的書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我很鼓勵投資人不要只投資台股,對股市有一點熟悉度後,建議範圍擴況大到美股,甚至是投資全球。因為台股僅是單一國家/市場,如果能將資產投資到其他國家,風險會更分散,機會也更多,特別是美國股市。 美股會很難懂嗎?我相信你認識的美國企業可能會比台灣企業多,我從標普500成分股前15大企業裡隨便抓十
Thumbnail
美股因多家熱門話題與龍頭企業市值快速增長受到關注,本文介紹如何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 開設台股及美股複委託帳戶、定期理財的便利性。 定期投資適合單筆資金有限、經驗不多的理財小白、上班族,或者忙碌、沒時間研究基本面的朋友,國泰世華CUBE App美股定額投資功能,操作便利性幾乎完勝海外券商。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