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的藝術:從考卷設計到素養評量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作者當時不覺得匆忙,但年長後才驚覺自己風塵僕僕

考試命題

出題目這個環節,如何進行評量,如何對應課程、課綱?

一張考卷20個題目,每題5分,答對11題和答對9題的同學,誰的表現比較好?

差距太小

題目難易度不同、題型難易(是非題、簡答題)

作答環境

個人條件(當天生理狀態、資質)

範圍、學科單元進度和重點


我的題目是否能夠辨別學生的程度?從學生的落點我就知道學生的程度到哪裡。

PISA配分比:擷取30、統整50、省思20

實際考試配分比:擷取20、統整70、省思10

素養導向的題目出題方向:評量的層次、評量的題型、評量的內涵


所有的教育都是希望在國民義務教育中,學生能夠跨過基本要求。

目前的教育狀況是比較快,而看成績可以看見學生程度,比如線拉出來,可以看見學生是成長或是退步。


題目的信效度在0.4-0.6會比較好,更低代表太難、更高代表太簡單

raw-image

113-9題目是複雜的擷取需要學生進行對照

raw-image

113-13題目是複雜的擷取需要學生進行對照

這題只能從語意來判斷,投向光明的所在=不被遺忘

raw-image

113-15題目是統整解釋題目

如果我們閱讀上面的文本,得到的具體結果是錯誤的,很容易在選下方選項選擇錯誤的內容。

如何從文本裡面找到正確的訊息對應下列的選項?

raw-image

113-23題目只是訊息上面得判斷


當我們再找文本的時候,可以先想想可以從中考什麼?確認自己對於文章的核心理解

文學
raw-image

113-25、26的文本進行自己出題

(  )根據文本,下列關於作者對於愛丁堡的敘述何者錯誤?

(A)作者住在愛丁堡三年多,但連路名都想不起來

(B)作者喜歡到咖啡館喝咖啡、吃牛角麵包、看報紙

(C)作者認為留學的底線是完成學業,為獎學金而去念書

(D)作者當時不覺得匆忙,但年長後才驚覺自己風塵僕僕

raw-image

作者出通篇文章,貫穿四個段落,「我」是很好的路徑。

B是自得的狀態C時間感很清楚D全篇都是懷念留學時光

raw-image

題幹出得很好,選項出的不夠到味很可惜,因為可以直接看出是D,因為前三個選項文章內都沒有。

歷史
raw-image

113-27、28的文本進行自己出題

(  )根據文本,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格理弗遊記》在中文世界是奇幻文學,在英文世界是諷刺文學

(B)《格理弗遊記》在中文僅翻譯一部分,致使在中英世界呈現不同

(C)出版商把絲線顏色改變是要使寓意消散,因應作者暗示過於明顯

(D)中文版翻譯錯誤,使得格物學變成船醫,長途航行發會令人困惑

raw-image

明確把文本關鍵放進來變成考題。

raw-image

題目只是把文本中的重要訊息整理出來進行考驗。

科普文章
raw-image
raw-image

考數據的內容,使用自然科的內容比較容易去考試,但是可以回到文本去找到答案

需要先理解地球超載這件事情,才能去進行回應

raw-image

所有出題目都是透過推論轉化為答案,或是資訊間的關聯性、內容的關聯性,變為題目和選項。


題目前要思考:

題目是看見不同孩子的需要。

1提問要帶學生到哪裡?

2提問要孩子使用什麼能力?(能力展現、思考路徑)

3規範並界定題問的答案(每個題目都應該先確認正確選項,再想誘答選項)

4提問是否有引導學生對文本有更深的理解?(提問需要學生閱讀全文才能找出答案,否則閱讀題就失去意義)


廣泛理解

概念整合


正確選項和錯誤選項都應該在文本可以看得見,錯誤的選項是文章內的錯置,才會有誘答的可能

答案就像是一個光譜,如果沒有標準答案,要怎麼給成績?

所以沒有標準答案是錯誤的,而是答案要建立在合理的範圍內


科普文章在國文科裡面的考題,一定是考數據資料,不會有自然的本科知識考國文

現在的考試比較像是健康檢查,診斷為什麼不及格,為什麼及格。


下午會進行三個文本練習

實作一

  2018年流傳一段影片,片中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竟語出驚人地說:「川普總統完全是個笨蛋!」儘管片中歐巴馬臉部表情、肢體語言都像極了他,但卻不是本尊。影片隨後出現演員皮爾,原來這是他模仿的影片,借由深偽技術,竟可變成歐巴馬談話的片段。美國媒體製作這段影片的目的在提醒大眾,此類影片極可能成為操縱輿論的利器。當它漸趨泛濫時,散布者的罪惡感也會相對減少,最大的危機就是造成民眾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逐步地破壞民主制度。

  深偽技術能製作的除了影像,也包括文字與聲音。一般人說的「人工智慧」,是一個很大的架構,其中一個領域是「機器學習」。而深偽技術是屬於「機器學習」裡的「深度學習」,它是以深度神經網路為架構,對資料表徵進行學習的演算法。

  深度學習技術在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是運用「生成對抗網路」,由「生成器」和「辨識器」兩個神經網路組成。生成器就像是演算法透過大量資料去學習狗的模樣,直到可以畫出狗。辨識器則是可以分辨畫的狗和照片的狗。這兩個模型結合後,就像是一邊有一個人畫狗,另一邊有一個老師說這跟真的狗差很多,所以畫的人要再修改。直到有一天這個人畫的狗能騙過老師,而老師在一次次判斷中也越來越厲害。偽造影像的生成與辨識,就是生成器和辨識器之間的競賽。

  深偽技術是近年新興的科技,若將它運用於影視作品,可節省製作電影或遊戲的時間,有正面的效益。但也有人利用合成的假影像操弄資訊,進而詐騙牟利、毀人聲譽,製造社會的動盪,讓這項技術引發爭議。

(C)根據文本,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2018年美國前總統曾語出驚人

(B)演員皮爾扮歐巴馬罵川普總統

(C)深偽技術形成歐巴馬談話片段

(D)散布者不會犯法故沒有罪惡感


(D)根據本文,關於深偽技術,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深偽學習是由「生成對抗網路」與「辨識器」兩個神經網路組成

(B)深偽技術是屬於「機器學習」裡的深度學習,因此人們不需學習

(C)深偽技術只有負面效益,有心人合成假影像操作,進而毀人聲譽

(D)深偽技術氾濫,民眾對於社會產生不信任感,進而破壞民主制度


(B)深偽技術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小綠運用深偽技術修改自己拍攝的美景,使得畫面更加鮮豔生動點閱率大增

(B)小紅運用深偽技術製作片段,讓小藍對自己告白,使得小藍急忙在網路澄清

(C)小黑運用深偽技術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像偶像歌手,在社群平台上吸引粉絲

(D)小黃運用深偽技術將自己的照片進行修圖,讓五官更立體精緻,增強點閱率


實作二

  除了外在環境之外,不同世代間差異的衝突與融合,在數位時代也有了新面貌,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與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s)之間的差異也變得越來越明顯。數位原住民指的是在科技環境中成長的一代,對於數位工具的操作得心應手,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天生具備資訊判讀的能力。相對地,數位移民雖然出生在非數位時代,但他們能夠透過學習逐步掌握數位工具與技能,這使得他們在面對資訊時更謹慎,也更具批判性。兩者在面對數位資訊時所呈現的不同特徵,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僅僅依賴學生的數位操作能力,更應注重培養他們判讀、篩選與分析資訊的素養。


一個擷取訊息題、兩個統整解釋題

(C)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raw-image


(B)根據文本,下列論述何者最不恰當?

(A)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在數位操作差異很大,因此兩者會面臨不同的挑戰。

(B)數位原住民因為對數位工具熟悉,因此不需要學習如何批判性地分析資訊。

(C)數位移民面臨的挑戰比數位原住民多,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缺乏科技環境。

(D)數位原住民不一定具備資訊分析的能力,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重點。


(B)根據本文,為何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判讀、篩選與分析素養?

(A)小白會快速瀏覽社交媒體,根據感興趣的標題點開文章,並對內容十分相信。

(B)小黑會使用搜尋引擎尋找問題的答案,也會追朔資訊源頭,確認是否可相信。

(C)小藍善於使用社交平台,但他只根文章的標題來做閱讀,而不深入閱讀內容。

(D)小紅經常使用各種數位工具進行學習和娛樂,只積極參與感興趣的討論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的沙龍
7會員
45內容數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2025/01/21
本篇文章提供黃國珍老師的文本解壓縮教學方法,透過建構圖式分析,將平面文本轉化為立體結構,提升閱讀理解力。文章深入探討文本分析的步驟,包括:由點、線、面、體的結構,到概念化與上位概念的理解,並結合建築學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原理,使讀者能更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內涵。
Thumbnail
2025/01/21
本篇文章提供黃國珍老師的文本解壓縮教學方法,透過建構圖式分析,將平面文本轉化為立體結構,提升閱讀理解力。文章深入探討文本分析的步驟,包括:由點、線、面、體的結構,到概念化與上位概念的理解,並結合建築學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原理,使讀者能更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內涵。
Thumbnail
2024/12/17
本文探討如何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瞭解其結構與脈絡。透過點、線、面和體的四個元素,深入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舉例解析信仰與蘇格拉底的關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以更高的層次進行文章剖析。本文適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助力於提升文字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
Thumbnail
2024/12/17
本文探討如何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瞭解其結構與脈絡。透過點、線、面和體的四個元素,深入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舉例解析信仰與蘇格拉底的關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以更高的層次進行文章剖析。本文適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助力於提升文字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探討雙閱讀素養在教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如何將文本中客觀事實和個人觀點進行有效區分。透過對「田園之秋選」和「鳥」的分析,作者揭示了大自然乃至人類情感的深層意義。文章重點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文本背後的核心概念和作者的情感表達,從而提升閱讀素養。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探討雙閱讀素養在教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如何將文本中客觀事實和個人觀點進行有效區分。透過對「田園之秋選」和「鳥」的分析,作者揭示了大自然乃至人類情感的深層意義。文章重點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文本背後的核心概念和作者的情感表達,從而提升閱讀素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Thumbnail
統測全稱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是高職生畢業進入科大的入學測驗,也因為高職科目眾多,光是英文,就有3份試卷。 這一篇分析,寫的是四技共同科目英文,是三份統測英文科試卷中,考生人數最多的。 本篇文章希望將學生作答的結果,提供給教學端一點想法,期望能收到教師的回應。
Thumbnail
進行一場完美的15分鐘教師甄試試教,贏得高分的秘訣如下😉: 1️⃣ 瞭解評分標準🎯:先了解評委所關注的方面,例如課程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互動性、語言表達、應對突發情況等。 2️⃣ 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根據試教的主題,確保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
Thumbnail
進行一場完美的15分鐘教師甄試試教,贏得高分的秘訣如下😉: 1️⃣ 瞭解評分標準🎯:先了解評委所關注的方面,例如課程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互動性、語言表達、應對突發情況等。 2️⃣ 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根據試教的主題,確保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
Thumbnail
學測考完了,成績也公布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學生們忙著準備入學備審資料,老師們投入下一次的學測倒數,但命題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打磨修出來的題目傳達了什麼,是否有人關心過呢? 做為一個測驗主修的人,想就自己的觀點分享:在我看來,命題團隊藉著這份題目,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
Thumbnail
學測考完了,成績也公布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學生們忙著準備入學備審資料,老師們投入下一次的學測倒數,但命題團隊花了整整一年打磨修出來的題目傳達了什麼,是否有人關心過呢? 做為一個測驗主修的人,想就自己的觀點分享:在我看來,命題團隊藉著這份題目,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
Thumbnail
隨著108課綱的上路,學測的國文也開始在111年加入了混合題型的調整,因為自己剛好連續帶了兩年高三的學生,今年112學測成績也放榜不久,想利用機會談談我會建議學生如何準備學測國文。首先我們先來講學測國文的遊戲規則,再針對學測國文的題型而有策略的準備方針。 一、基本須知 建議服用對象:高二下學期的學生
Thumbnail
隨著108課綱的上路,學測的國文也開始在111年加入了混合題型的調整,因為自己剛好連續帶了兩年高三的學生,今年112學測成績也放榜不久,想利用機會談談我會建議學生如何準備學測國文。首先我們先來講學測國文的遊戲規則,再針對學測國文的題型而有策略的準備方針。 一、基本須知 建議服用對象:高二下學期的學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國文的老師,在補習班任教約有15年以上、在學校現場代理也有十年左右的歷程了,輔導過數百位的國三生會考前的複習與衝刺課程;我是中文系本科碩士畢業,又有教學現場的實際經驗,雖然還沒有正式教師資格,但應該可以賣一下考前衝刺的筆記吧(笑)。 閱讀能力低落,是這個世代的備考生的共同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國文的老師,在補習班任教約有15年以上、在學校現場代理也有十年左右的歷程了,輔導過數百位的國三生會考前的複習與衝刺課程;我是中文系本科碩士畢業,又有教學現場的實際經驗,雖然還沒有正式教師資格,但應該可以賣一下考前衝刺的筆記吧(笑)。 閱讀能力低落,是這個世代的備考生的共同癥
Thumbnail
柳靖,妳好: 我有聽您的國考驛站podcast,也已經5星留言。 本人有參加國考讀書會,但問題是撰寫內容很常文不對題、前後不順。 想請問柳靖,申論題如何審題? 如何找到上榜思維? 謝謝柳靖🙏 By CC ✌ ✌ ✌ ✌ ✌ (站長回信如下) Dear CC,你好: 其實你問的問題是非常基本的國考準
Thumbnail
柳靖,妳好: 我有聽您的國考驛站podcast,也已經5星留言。 本人有參加國考讀書會,但問題是撰寫內容很常文不對題、前後不順。 想請問柳靖,申論題如何審題? 如何找到上榜思維? 謝謝柳靖🙏 By CC ✌ ✌ ✌ ✌ ✌ (站長回信如下) Dear CC,你好: 其實你問的問題是非常基本的國考準
Thumbnail
文/李家同 我一直感覺到現在很多高中的數學考題奇難無比,因此我設法打聽了一所學校某一次考試的數學平均分數。果真這份數學考卷的全校平均不到25分,真使我感慨萬分。 試想,一個學生拿到一份考卷,可能只有十幾分,他會對自己仍有信心嗎?
Thumbnail
文/李家同 我一直感覺到現在很多高中的數學考題奇難無比,因此我設法打聽了一所學校某一次考試的數學平均分數。果真這份數學考卷的全校平均不到25分,真使我感慨萬分。 試想,一個學生拿到一份考卷,可能只有十幾分,他會對自己仍有信心嗎?
Thumbnail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Thumbnail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Thumbnail
其實將筆試成績做為門檻,多年來已逐步在推動,從當初聯考滿分七百分分計較,到PR值為一百等分,學測級分的十五等分,甚至現在國中的會考分為三等級,概念就是不斷模糊考試成績。 今年高中學測成績公布,數學科題目太簡單,滿級分的人數太多,高分群考生的鑑別度不足,負責出題的大考中心主任因而請辭下台。  我理解那
Thumbnail
其實將筆試成績做為門檻,多年來已逐步在推動,從當初聯考滿分七百分分計較,到PR值為一百等分,學測級分的十五等分,甚至現在國中的會考分為三等級,概念就是不斷模糊考試成績。 今年高中學測成績公布,數學科題目太簡單,滿級分的人數太多,高分群考生的鑑別度不足,負責出題的大考中心主任因而請辭下台。  我理解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